本帖最后由 曾力 于 2012-2-22 17:45 编辑
三、秦巴蜀地区氐羌的由来
氐、羌民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商代就已屡见于史册。《诗经·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竹书纪年》:“成汤十九年,氐、羌来宾。”又载:“武丁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又载;“是时(殷)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尚书·牧誓》西土八国有羌人。《逸周书·王会》:“氐、羌以鸾鸟。”都表明氐、羌为古老民族。 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羌,殷墟甲骨文屡见,其字从羊从人。《说文》:“羌,西戎牧羊人也”,是以畜牧业为主并营粗耕农业的民族。氐,《说文》释为“本也”,徐中舒先生认为原为低、平之义〔14〕。《逸周书·王会》孔晁注曰:“低地羌羌不同,故谓之羌,今谓之氐矣。”鱼豢《魏略·西戎传》说氐人“其俗、语不与中国同,及羌杂胡同”,又说“其嫁娶有似于羌”,“其妇人嫁时著衽露,其缘饰之制有似羌,衽露有似中国袍、皆编发”〔15〕。氐、羌在语言、风俗上的相同处,正是两者同源之证。而氐人“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16〕,以农业为主,羌人则“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17〕。氐人“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18〕,羌人则是“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19〕。两者的差异,又正是其异流的极好证据。综此可知,氐族其实就是从羌族中分化出来后由高地向低地发展并主要经营农业的族类。其初始分化年代,至少可上溯到商代。 一般认为,黄河上游湟水析(赐)支一带是上古时代西羌的分布中心,此即《后汉书·西羌传》所记载的“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的“羌地”。但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这也就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说:“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所谓“蜀汉徼外蛮夷”,乃是指“在蜀之西”〔20〕的岷山山区,“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21〕,不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与河湟赐支地区连为一体的。 从考古学观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今甘肃、青海有众多民族活动居息。甘肃地区的古文化遗存,如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等,在广义上都同古羌人有一定关系〔22〕。分布在河西地区山丹、民乐至酒泉、玉门一带的火烧沟类型文化,年代与夏代相当,可能是古羌族文化的一支。而相当于殷商时期的辛店文化,也与古羌人有关。在陇山之东西,则分布有相当于殷周时期的寺洼文化。它分两个类型。〔23〕寺洼类型分布在洮河流域和陇山以西的渭水流域,年代早于西周〔24〕。安国类型分布在甘肃的泾水、渭水、白龙江、西汉水诸流域,年代大致与西周同时〔25〕。寺洼文化这两种类型,应即是古代氐族的文化遗存〔26〕。它们西起洮河,东至白龙江、西汉水(嘉陵江上游),波及甘肃境内的泾水、渭水等域。这些地区,正是文献所记“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27〕,以武都,阴平为中心的古氐人的分布区域〔28〕。可证寺洼文化为氐人所遗。而氐人所居之区,较之古羌人所居的河曲以西、以北〔29〕,地势相对说来既低且平,又多滨水,正与氐字本义相合。所谓低地之羌曰氐族,即由此而来。可见,氐、羌分化,在商代已是如此。 至于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均出陶双耳罐,则如上述氐、羌文化风俗的联系一样,是两者同源的反映。《吕氏春秋·义赏》:“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不焚也”,氐、羌均有火葬之俗。寺洼文化中火葬与土葬并存〔30〕,不仅证实了文献的可靠性,同时再次证明了古代氐、羌在族源上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起源甚古的火葬之俗,直到战国秦汉时期仍在岷江上游氐人中流传[2]。 20世纪40年代曾在岷江上游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石器,1964年进行勘察,加上2000年营盘山遗址的考古新发现,新石器出土地点计有一百余处〔31〕。石器多为扁长形,刃部富于变化,有长条石刀、石刮刀、斧、锛、凿等,以通体磨光、狭长平薄的斧为特征。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也有红陶和彩陶。器形多为平底,纹饰有绳纹、圆窝纹等。彩陶为红胎黑彩或黄胎黑彩,与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相近,石兴邦先生认为是马家窑文化南下的一支〔32〕。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充分证据可以证实。 川西高原近年发现大批石棺葬,广泛分布于岷江上游、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在大渡河流域也有发现。川西石棺葬起源甚早,延续时间也很长。川西高原石棺葬的族属,总的说来应是氐、羌系统的文化遗存。
(待 续)
文章作者:段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发布媒体:《贵州民族研究》 发布时间:2006年5期 网页链接:http://www.bswh.net/ReadNews.asp?NewsID=421&BigClassName=%B3%C9%B9%FB%D5%B9%CC%A8&SmallClassName=%D7%A8%D6%B0%C8%CB%D4%B1%C2%DB%CE%C4&SpecialID=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