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女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看到《任南网》有南师怀瑾先生著述很高兴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东西精华协会和十方丛林书院在南怀瑾先生主持下,会员学员无分老幼尊卑,无分在家出家,皆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俨然一个和睦兴隆的大家庭,而南先生便是大家共同尊崇的家长。在众多的学生心目中,身材不高,率常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南老师,既是骨格清奇、神采飘逸、眉宇间隐现著智慧之光的仙佛中人,又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大精深的学界泰斗,还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较亲生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严师慈母。 
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宅心仁厚的南先生,素来轻财好义,慈悲为怀,每每舍己为人。协会会员的会费始终是新台币20元,虽会员们一再提议增加,但总被先生否决。协会的经费尽管十分拮据,但每年仍要捐出不少资助清寒学子的奖学金、救济金,鼎力赞助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有时还要供养一些出家人的零用金。所须经费便全靠先生历年在各大学研究所任教的薪金及讲学、著述的收入来维持。至於先生以密宗上师身份为弟子们灌顶所收受的供养红包,从来不打开看,遇有来访的小朋友,随手打开抽屉便拿出来送人。先生之博爱襟怀,素以天下的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的儿女为自己儿女,然对亲生子女庭训甚严,其子女可孟、圣茵、一鹏、国熙均天真活泼,聪慧过人,大学毕业後,即训练他们自立。如今他们在海外自我奋斗,已卓然有成。
2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的南先生颇具古侠义之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凡来访宾客,无论男女老幼,各位高低,必留下就餐,就是送货的伙计、来收赈的先生,南师要让他们吃完饭再定,好酒好菜统统用来招待客人,常常席开四、五桌,南先生自己则几十年如一日,午、晚两餐各吃一小碗红薯稀饭,各色菜肴屉仅浅尝而已,早饭不食,酒几乎是点滴不沾。而南师每日的工作却异常繁忙,讲学、会客、教拳、礼佛、诵经、参禅、打坐、处理会务及往来信函,夜晚还要巡视全楼,待夜阑人静时,方能坐拥书城,阅读写作,常常是“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匆匆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2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极爱读书,藏书之富、读书之多,世人难以企及。所藏之书,上起先秦,下至民国,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佛道经典、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论著、各国政论、中西医药、当代科技,甚至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堪称收藏宏富的图书馆。先生读书既多且快,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随口引证,令人叹为观止,诚天纵之资,非常人所能及也。 
2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2:00 | 只看该作者
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南先生,其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引起各国人士瞩目。美、英、法、德、日、韩、加拿大、比利时、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一些名牌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男女学生,仰慕中国文化,崇敬南师的人品学问,纷纷登门拜访、学习。南先生总是以诚、以礼相待,倾心传授,不讲求代价,更不要求回报,因而不少从南师学习或交往的西方人士,受中国文化薰陶,逐渐进入东方文化的人生境界,与南师有若家人父子。一位德国来的学生学成归国时,更向南师行中国的跪拜大礼辞行,起来时仍泪眼婆娑,依依不舍。有一位加拿大青年学子从师先生门下,下到一年,竞比下少中国人还中国化,他谦恭有礼、敬业乐群,好学不倦,文质彬彬,堪称西方儒者。受中国孝道影响,求学期间他还设法将寡母接到台湾观光。他学成归国後,任加国政府专员,公余之暇,他将《论语别栽》译为法文,以广教化。委内瑞拉学者达易理擅长禅意书画,对易学兴趣尤深,他专程来台从南师研习易经,经先生亲炙及严格的考试後,获先生亲自签署之适任海外易学教授证书一纸。达易理欣然返国,执教於其国立大学,专任中国周易课程。
21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出身名记者的美国禅宗巨子卡普勒,法号大心净圆,其弟子遍及五大洲,为了寻禅宗之根,卡普勒带弟子贝克先生和般森女士特来参访禅宗大德南怀瑾教授,两夕彻夜长谈,卡氏心悦诚服,受益良多,临行紧紧拥抱南师,激动地一再说“我不能不再来。”回国後,卡普勒极口称赞南师是一位现代难得的开悟者,一位了不起的当代禅宗大师,并常介绍他在欧美等地的禅门弟子,不断到南师处来访问求教。 
21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一部《中国科学文明史》而闻名於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道家之学极为推崇,在写这部巨著时,曾专程赴台访求有闳这家学术方面的学识和资料。陈立夫先生陪同他来南怀瑾教授处访谈,相见之下,晤谈甚欢,谈了五个小时仍兴致盎然,庆幸自己如入宝山,迭获宝藏,终下虚此万里迢迢之行。
21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1985年盛夏时节,南先生乘上赴美班机,抵达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於东西方文化沟通,宏扬中华固有之学术凡三载。旅美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拜访,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籍华人、旅美侨胞……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钜子,他们下但来请教中国文化和佛学方面的知识,话题亦时常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来时虔诚、尊敬、走时喜悦、满足、倾心於南先生的学识、修养和无穷的魅力。来看南先生的还有一些小职员,小餐馆的老板,做临时工的黑人等等,南师与他们欢坐一堂,妙语迭出,笑声不断,他们说:“听老师讲话真开心,我们在听笑话中就懂得了许多道理。” 
21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春风化雨,百草沾恩,南师教化凡四十余载,其著作惠及当世,亦将泽被後人,有幸街法乳之惠者,又岂可以数量计之? 
22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3 23:15:00 | 只看该作者

龙天齐问讯 回首照中原

旅美三年,南先生未尝一日下思念中华故土,岁在丙寅中秋月圆,先生夜不能寐,口占一绝以慰思乡之情:“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30 08:03 , Processed in 0.0538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