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曾力 于 2012-1-21 19:32 编辑
大约距今12000年以前,对人类生存与繁衍影响最为直接的第四纪冰期开始结束,地球迎来了全新世转暖期。陆地上平均高达1000米的冰层覆盖物开始逐渐融化,万物复苏、植被生长、人类进化……塑造人类文明的萌芽终于拥有了最坚实的温度基础!
约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出土的玉龙片雕
这两件风格相似,沁色与包浆截然不同的片雕玉龙,一件大约出土于山东省菏泽市,玉器表面遍布海碱沁色;另一件大约出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玉器内外渗透土沁。——很显然,前面的那件海碱沁玉龙片雕曾经很长时间浸泡在海水里面,否则无法形成这样独特的包浆与沁色;而后者自然没有遭受海水浸湿的经历,是土地干坑的产物。
约在山东省菏泽地区出土的玉龙片雕
根据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的唐皓、高振宇合著的论文《试论第四纪冰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中国东部各海域自更新世以来曾发生过多次海面升降,特别是晚更新世初以来,沿海平原普遍发生过三次明显的较大规模的海浸和海退。这些沧海桑田的变化,无论在大陆上或海底都留下了一系列遗迹。东部平原的海相层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下游及三角洲地区,如华北平原,苏北平原及长江下游平原,都有若干海相沉积埋藏在平原深处,其分布范围可从现在海岸向内陆延伸近百公里,甚至沿河谷上塑数百公里。从微体化石分析,东部地区大体平行于海岸线排列的白洋淀—微山湖—洪泽湖—太湖等湖泊,第四纪期间都曾程度不同地经受海浸影响,我国东部诸海域的海底广泛地遗存着陆相或滨岸相沉积层及相关的生物化石,表明这里曾经历了数次海退而出露在海面以上成为陆地。……渤海周围既有构造上升区,也有大范围的下沉区,河北平原就是新生代以来的主要沉降区,组成平原的第四系有陆相沉积层和海洋沉积层,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发生至少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拔浸和两次海退,其中以距今15,000年前的海退规模最大,海面下降的幅度可达-130米左右,三次海退的命名是根据海浸所达到的最远而定的。……第四纪期间黄海海面变化的形式各地不一,在隆起的基岩海岸有高出海面的阶地,在沉降海岸平原深处埋藏有海相层,在广阔的浅海底上有淹没的陆相沉积及于其相关的生物化石。晚更新世,黄海同渤海一样,经历了若干次海面升降过程。全新世的海浸,海水向陆地伸入100—200公里,南黄海的岸线可能位于洪泽湖—高邮湖一线,水深达30—40米。”
来自4000年前的一声叹息……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还无法确定附图这两件玉龙片雕的确切制作年代,但是从玉器的器型、造型风格、加工工艺和包浆沁色来看,它们应该至少属于距今6000年以前的文明遗物。对应于中国相关地缘史前文化类型,不妨将其划归到大汶口文化玉礼器类型里面比较合适,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产品。
不管怎样断代,两件同一历史时期制作的玉龙片雕,可以见证中华大地上面曾经发生过大洪水史实、曾经拥有过一个漫长的大洪水时代的结论,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时值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发布两件6000年以前的玉龙片雕,一则回顾历史之沧海变桑田,二则祝福天下博友龙年吉祥,何乐不为?
文/ 曾 力
2012年1月21日
于京华苦砚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