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南缘-南怀瑾讲述与任南红山古玉

[复制链接]
93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儒家所标榜的圣王之道,得了道才可以入世,终日挥形,他们虽然一天到晚看起来忙死了,但神气无变,内在修养到了这个程度,并没有受忙碌的外界所影响。人如果修养到了这个程度,可以做帝王作帝王师了。一般的人只抓住了外形,抓住了外在的东西,没有回过来抓生命真正的东西,所以感觉生命是拖累,是痛苦,是矛盾的,那么他们在这个人世间,也变成一个工具一个机械了,虽然自己有灵魂,但却跳不出物质世界的束缚,不能真正懂得人生,如果得了道,体会到宇宙万化的变化,你尽管忙,能自然的应付得了。坐忘是庄子提出的,那就是佛家讲的入定,人修养到万机奔沸时,能指挥若定,达到坐忘的境界。你做到了这个程度,才懂得圣人是入世的,不一定是出世的,不一定跳出了红尘就叫得道的人。因为人们不懂这个道理,认为修道就是要跳离现实,这完全错了!真正的学道学佛,懂了以后,更积极地入世,更积极地面对现实,所以佛学大乘是入世,道家也是入世,庄子这里也是这样。所以庄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把它归在一个宗旨里面,叫,这个需要你的智慧去理解去体验,是可以摸得到的。
93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在《庄子》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对孔子是挖苦得很厉害的,其实庄子非常捧孔子,他怎么捧呢?他不是直接说,而是转了一个弯讲,幽默了孔子一下,孔子也是得了道的,但一般人却把孔子看低了,实际上孔子已经游心于方外了。我们后世人研究学问读文章,要了解每一篇文章里面所寄托的道理,要透过文字以外,懂得文字真正的道理。所以,对于是跳出三界以外,整个道理懂了,才懂得道,那就坦然而明了。在这里,郭象特别捧《庄子》这本书,《庄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俗之书,超过世上一般的书籍,是盖世之谈,现在年轻人说话常说,你不要盖了,认为盖是新名词,其实一点都不新,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不要盖了,这还是老话。
93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郭象的妙文,再回到原文,有一个重点,孔子提出来告诉子贡,他们是游于方外的人,我还在方之内,换句话说,还在羿之毂中,在那个中心点,没有跑出轮回以外。
93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漏矣。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芄)疣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935#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说:我刚才听到朋友死了,只知道去关心,实际上,出家人与在家人,方之内方之外不相及的,我还以世俗的观念叫你去办丧事,这真是丢人啊!他们是得道的人,认为天地赋予人生命是一个拖累,现在这个形体解脱了叫死亡,回到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那个气化。这个不是空气,相当于现在说的本能,能量。他们已经解脱了生死,没有过去未来,也没有先后,所以把生命当作是多余的赘瘤,把死亡当成是割掉了身上的溃疡浓疮。
93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谴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我们看这个肉体死了,但得道的人看来,这个肉体死了或活着,同自己都没有关系。庄子这里就传我们口诀了,这是人生的妙诀,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譬如,这个肉体是我吗?分析每一个细胞,神经骨头等,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我,是假借来用几十年的,是异物,把这些细胞骨头等凑拢成肉体,托于同体,勉强的说这就是我,同我相同。所以我们借来用就用了,不要看得那么严重,整个肉体也是一个机器。等于说,科学发达了,我们现在还在指挥机器人,将来人类恐怕会被电脑发达的机器人所控制,非常可怕。当然这不是必然,实际上科学家有这个担心。实际上这些科学家神经病,我们人真正的生命不在这个肉体上,是假于异物,托于同体的,本来就是机器嘛。只是在使用机器时,忘其肝胆,谴其耳目;把这些内脏耳目都忘记了,忘身忘我了,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欢喜也无悲,舒服得很。反复其始就像佛家形容叫轮回,像一个圆圈,一个轮子一样,永远在转动。不知端倪,一个圆圈一样的东西,你说哪里是一个开始?那里是一个结果?它永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93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芒然彷徨乎尘埃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愤愤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他们忘记了尘世里的事,早就得了解脱了,得了解脱是真正的逍遥。所以要去给他们讲世俗的礼貌,他们怎么能接受?世俗的礼貌是给一般人看的,大家虚伪的在敷衍,他们才没有时间虚伪的敷衍呢。无为之业,学佛的同学要注意,无为是老子提出来的,庄子也在用,佛家正式翻译涅磐是翻成无为,在印度哲学中,涅磐包括了六种无为,后来玄奘法师研究了很久,最后还是勉强笼统地翻成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作,等于我们讲空,空不是没有,虚空里面有无比的财富,电从哪里来?电从虚空里来。电不过是虚空中含藏的一种东西而已,没有发现的东西还多得很。所以无为里有大有为。
93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

子贡问:那老师算什么呢?孔子说:我啊,是上天给我的刑法,是受罪的。就是被杀,这里是受罪的意思,可以说,做人大部分如此,有一句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普通人都是这样,死要面子就要活受罪,像圣人孔子是天之戮民,要救世救民,自己很受罪的。
939#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重点反映了本篇的中心,即圣人之道圣人之才,这两者不可兼得。由此给我们一个人生观,就是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所讲的,中路因循我所长,由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更添蛇足,一盏醇 不得尝。这首诗说明了一个道理,才命两相妨。有些人有才,能干聪明本事很大,结果没有运气,苦一辈子,坐在那里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孔子说的丘,天之戮民也。有些人好,不劳而获,他七字不好,八字好,那没有办法。我经常说,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都在文学里面,尤其诗词里哲学思想非常多。像这些文学诗词,包括了人生哲学的一个大观念,你看通了之后,人生就没有什么烦恼。用佛家的道理来讲,欲除烦恼须无我,一个人要除掉烦恼,必须要真正修养到无我的境界,才真正无烦恼。各有前因莫羡人,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前因后果,你不要嫉妒羡慕人家。这些都是人生哲学的问题。
94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吾与汝共之。但是,不止我一个人命苦,做了孔子的学生,志同道合,你与我一样,也是命苦。生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以救世救民为己任的人,一定要命苦的,这是一个原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1 16:15 , Processed in 0.1149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