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先生走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4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6475055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13865870.jpg[/upload]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简介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原地质矿产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地质部北京实验室。中心现有职工105人,其中科技人员94人,研究员19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23人,并拥有一支由13名具有博士学位、22名硕士学位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是国家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所属的十三个国家级行业分析测试中心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命名的地质实验测试基地,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挂靠单位。1990年首批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2002年在国土资源部系统率先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2004年获得国土资源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
     中心的基本定位是:围绕地球科学的发展,结合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评价的需要,开展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推动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分析技术的优势,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开展环境地球化学、能源地球化学及其它交叉学科的研究。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中心集科学研究与对外测试服务于一体,其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矿产资源评价的需要,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研究制备各种类型地质实验测试标准物质、制(修)定地质实验测试标准分析方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地质实验测试仪器及相关装置的自主研发与改造、升级技术研究;作为地矿部门权威的分析测试基地,承担部门、行业的疑难样品测试和仲裁分析任务,并面向社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作为地矿部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和分析测试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为部门和行业的基层实验室培训大量的分析测试骨干。中心以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优势为基础,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环境地球化学、能源地球化学及其它交叉学科的研究。近年来,中心主持、承担了大量的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重要科研项目。通过自主研究和技术合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8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2项。出版专著、译著26部,近5年来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岩矿测试》一直是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中心装备优良,技术力量雄厚,拥有7000m2实验测试大楼,其有机、无机实验室装备有先进的实验测试仪器设备,单价10万元以上的分析仪器设备50余台(套),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并建有专门用于同位素分析和痕量超 痕量分析的超净实验室。中心面向地矿行业和社会提供地质、冶金、有色、环保、建材、农业、石油、生物医学等领域的72类天然物料中700多个无机、有机项目的常量、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测试,同位素分析,同时还承担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中的元素形态分析,选择性提取分析及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测试。中心应用新技术研究成果,并集50多年面向客户承担分析测试工作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国家地质矿产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基地,是岩石矿物分析专业综合性检测的权威机构,是地质分析工作者的培训中心,在行业中享有盛誉。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的主任委员单位,其秘书处都设立于我中心。同时还是国家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实验科技情报网网长单位、国际地质分析家协会(IAG)会员单位,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会员单位。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注重开展国际合作,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理事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院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联系,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目标是,将中心建成一个资源共享、设备共享、信息共享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开放型实验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4 14:23:17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服  务  资  质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专门从事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应用新技术研究成果,集50年来面向客户承担分析测试工作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不仅见长于常规分析,而且精于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中心主要承担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的分析测试任务;承担地矿系统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测试、仲裁分析和提供技术咨询,同时还面向社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一、资质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1990年首批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编号为2007000583G),2002年率先在行业内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为CNAS L1299),2004年获得国土资源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
     检测类别:第三方检测,包括:公正检测、委托检测、仲裁检测等。
   二、质量方针
     高技术,高效率,高信誉,高质量。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对外测试技术服务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专门从事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应用新技术研究成果,集50年来面向客户承担分析测试工作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不仅见长于常规分析,而且精于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中心主要承担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的分析测试任务;承担地矿系统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测试、仲裁分析和提供技术咨询,同时还面向社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能力范围
     可对地质、冶金、有色、环保、建材、农业、石油、生物医学等部门72类天然物料中的700多个无机和有机项目进行准确快速的常量、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测试,同时可承担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中的元素形态分析,选择性提取分析及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测试。
     中心同时对外提供带有科研性质的探索性实验测试服务。

能力范围表 (Table of Certified Competence Scope)

序号

样品类别

项目数

序号

样品类别

项目数

1

铁矿石

39

37

硅酸盐岩石

26

2

锰矿石

28

38

石英岩

12

3

铬铁矿

18

39

重晶石

16

4

钒钛磁铁矿

25

40

萤石

12

5

铜矿石 铅矿石 锌矿石

29

41

云母 石棉

14

6

铜精矿

13

42

冰晶石

10

7

铅精矿

9

43

氟石

7

8

锌精矿

14

44

滑石

21

9

钨矿石 钼矿石

25

45

高钛渣 金红石

12

10

钨精矿

18

46

高岭土

13

11

钼精矿

14

47

粘土

10

12

锡矿石

1

48

石墨graphite

6

13

锡精矿

15

49

硫铁矿和硫精矿

11

14

锑矿石

6

50

磷矿石和磷精矿

17

15

锑精矿

9

51

硼镁矿石

7

16

铋矿石

4

52

砷矿石

5

17

铋精矿

11

53

明矾石矿石

14

18

钴矿石

4

54

石膏矿石

15

19

镍矿石

5

55

岩盐及芒硝矿

30

20

汞矿石

3

56

碳化硅

6

21

多金属矿

14

57

铝土矿

20

22

金精矿

3

58

16

23

金银矿石

2

59

煤灰

11

24

银精矿

1

60

天然气

19

25

铂族元素矿石

6

61

水泥

15

26

钽矿石

1

62

陶瓷

12

27

铌矿石

1

63

耐火材料

14

28

铍矿石

1

64

建筑材料

1

29

锆矿石

2

65

油页岩

4

30

锂矿石 铷矿石 铯矿石

3

66

原油

10

31

锂辉石 锂云母精矿

15

67

地球化学样品(岩石、土壤、沉积物、矿物、水、生物)

77

32

稀有金属矿石

8

68

室内空气

19

33

矿石中的分散元素

9

69

食品与农产品中残留物

2

34

稀土金属矿

2

70

除盐水以外的水

109

35

钍矿石

1

71

盐水

59

36

石灰石 白云石

13

72

辉钼矿

1

  四、服务领域
     1、样品制备(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矿石、贵金属样品等)
     2、岩石、矿物、材料全分析(XRF、ICP-AES、ICP-MS、化学法)
     3、微量单矿物全分析(ICP-AES、ICP-MS、化学法)
     4、地球化学样品主、次、痕量元素分析(XRF、ICP-AES、ICP-MS、AAS、AFS、COL、ES等技术)
     5、痕量(10-6---10-9)稀土元素分析(ICP-AES、ICP-MS、INAA)
     6、火法试金及湿法化学的贵金属分析(ICP-MS、AAS)
     7、天然水(湖水、河水、饮用水、地下水、海水及卤水等)中主、次、痕量元素,以及阴、阳离子分析
     8、天然水(湖水、河水、饮用水、地下水等)中有机成分分析
     9、地质样品(土壤、沉积物)中阴离子分析(IC、COL、ISE等)
     10、地质样品中全碳、有机碳分析
     11、土壤样品中凯氏氮分析
     12、Re—Os法地质年龄测定
     13、室内环境有机污染物及放射性氡测定
     14、同位素纯度分析
     15、高纯物质中杂质分析
     16、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土壤、水、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GC、GC-MS、HPLC等)
     17、油气和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及其组成分析
     18、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
     19、食品与农产品中残留物分析
  五、可分析元素及有机组份
     周期表中的76种元素(常量、微量、痕量和超痕量);
     天然水、土壤、植物等环境样品中80余种有机污染物;
     油气和沉积物中部分烃类化合物。
  六、质量监控方法
    质量监控采用国家一级或二级标准物质,以及充分测定和加标回收质控方案,分析方法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七、仪器设备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中心配备有几十台(套)先进的大型检测仪器设备专门用于对外检测工作。主要仪器设备包括:高分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中子活化分析系统(INAA)、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离子色谱仪(I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仪(UV/VIS)、分子荧光光谱分析仪、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和其它电化学分析仪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气相色谱仪(GC)、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以及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氡及其子体的配套仪器设备。
  八、经典化学分析及分离富集技术 
     在不断研究、开拓、完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同时,中心重视充分发挥重量法、比色法、容量法、极谱法和经典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使这些方法在地质标准物质的研制、单矿物分析、特殊样品的分析、以及仲裁分析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心注重样品制备技术和现代分离富集技术的研究,先后开展了XRF样品制备技术方法的研究、封闭溶样、微波溶样、不同样品的硷熔等样品制备技术方法的研究,以及离子交换、溶剂萃取、色层分离和火试金等 无机分离富集技术的研究和固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薄层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有机分离富集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在地质样品的分析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国内有能力进行古玉年代学实验的还有:

国家地震局新年代学研究室

中科院地球与地质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实验室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年代学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实验室

等单位

6#
发表于 2007-11-14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团结起来,到明天.[em44]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4:21: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8:56: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太:从袁氏家族所传红山古玉看,似有如下印象:

   1.均为泛红山;

   2.整体红沁者占多数,有部分红沁者占绝大多数;

   3.几乎都为生坑,但几乎每一件都有很强的熟透感,有不明显者,相信盘后亦会有熟透感;

   4.自然蚀孔蚀坑较普遍,且往往只在局部出现。撕开裂较普遍,部分有浅层开裂;

   5.普遍方位感明显;

   6.神韵和美感极佳;

   7.普遍存在次生物,及各种附着物。

袁氏家族所传泛红山古玉断年代工作正在酝酿之中!

9#
发表于 2007-11-15 00: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dmin在2007-11-14 18:56:45的发言:
自然太:从袁氏家族所传红山古玉看,似有如下印象:

   1.均为泛红山;

   2.整体红沁者占多数,有部分红沁者占绝大多数;

   3.几乎都为生坑,但几乎每一件都有很强的熟透感,有不明显者,相信盘后亦会有熟透感;

   4.自然蚀孔蚀坑较普遍,且往往只在局部出现。撕开裂较普遍,部分有浅层开裂;

   5.普遍方位感明显;

   6.神韵和美感极佳;

   7.普遍存在次生物,及各种附着物。

袁氏家族所传泛红山古玉断年代工作正在酝酿之中!

自然太:从袁氏家族所传红山古玉看,似有如下印象:

   1.均为泛红山;

   2.整体红沁者占多数,有部分红沁者占绝大多数;

   3.几乎都为生坑,但几乎每一件都有很强的熟透感,有不明显者,相信盘后亦会有熟透感;

   4.自然蚀孔蚀坑较普遍,且往往只在局部出现。撕开裂较普遍,部分有浅层开裂;

   5.普遍方位感明显;

   6.神韵和美感极佳;

   7.普遍存在次生物,及各种附着物。

 

 

[em17][em17][em17][em17][em17]

 

[em23][em23][em23][em23][em23]
10#
发表于 2007-11-15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用科学的鉴定方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它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主观的错判.只有广泛的采取科学的鉴定,才是红山乃至比红山更古的远古玉断代的唯一出路,通过科学的鉴定方法方能进一步揭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或许从泛红山古玉的鉴定研究中发现和揭示更多的人类文明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3 12:44 , Processed in 0.0655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