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滥用进化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5 0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所有科学理论中,还没有哪一种像进化论那样处境尴尬,一方面
  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另一方面在科学界之外却遭到众多反对。这主要是
  由于宗教因素,但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进化论的误解和滥用引起的反感。
  比如有相当多的人反对达尔文进化论,其实是反对主张人类社会应该弱
  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社会达尔文主义并不是由达尔文进化论引出
  的,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于1851年出版的《社会静态学》一书中就已系
  统地提出了其核心观念,此时距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还有8年之久。
  斯宾塞后来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拉来做依据,但达尔文本人并不赞
  同斯宾塞的社会观。所以它的确切称呼应该是斯宾塞主义。
  
   生物学理论并非总能推广、应用于人类社会。而且现代进化论也告
  诉我们,生物之间的竞争并非总是你死我活、弱肉强食,在许多情况下,
  和平共处、相互合作是更为稳定、更为适宜的策略,因此斯宾塞主义并
  无科学的依据,从根本上就误解、歪曲了达尔文进化论。
  
   但是像斯宾塞那样歪曲、滥用进化论的人文学者至今并不罕见。
  最近有国内学者反对“保护环境只能从人的利益出发”的主张,斥之为
  人类中心主义,并称:自达尔文进化论以来,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人类
  已经不再是特别的“高级”物种,进化不等于进步,人类中心主义与进
  化生物学相矛盾云云。(见苏贤贵、田松、刘兵、刘华杰《“敬畏自然”
  与“以人为本”》)
  
   现代进化论的确认为人类并不是进化的目的,人类和其他现存生物
  都是进化大树上的一个个分支,很难说哪一个分支更高级。从这个意义
  上说,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与进化论相冲突的。这种世界观在人们
  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后就已经难以成立。但是,这并不等于人类
  就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正如没有谁是世界的中心,但是谁都有
  权利为自己谋福利。
  
   事实上,在进化论看来,自身的生存、繁衍是生物的第一要义,自
  私正是生物的本性。有时生物也能表现出似乎是无私的行为,但是在这
  种行为的背后,仍是隐藏着为了传播自己的基因的自私目的。生物为了
  生存、繁衍而去破坏环境、消灭其他物种,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
  某些环保人士声称自己愿意以身饲虎,如果不是虚伪的话,从进化论的
  角度看,绝对是一种疯狂。
  
   当然,由于人类具有理性和科学,具有计划、预见能力,因此能够
  超越进化所赋予的生物本能,可以权衡利弊,妥善地处理好短期、局部
  利益与长期、全局利益的关系,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肆意破坏环境的短
  视行为。但是这是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所以保护环境、生态的最终目
  的仍是为了人类自身,而不是为了别的其他东西。
  
   自然的未必就是正当、道德的。但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确也能
  够有助于认识人类自己,启发我们形成合理的伦理观念。进化论为人类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一个合理的伦理体系必须建立在这种伟大的
  世界观之上,但是也必须极力避免对进化论的歪曲和滥用。正如现代进
  化论的创建者之一朱利安·赫胥黎(“达尔文的斗犬”托马斯·赫胥黎
  的孙子)所言,要倡导进化人道主义:“它是一种对人类的信仰,一种
  人类大团结的感觉,和一种对人类的忠诚。人类是数百万年的进化的结
  果,我们最基本的伦理准则应该是竭尽所能改善人类的未来。所有其他
  的伦理标准都能够从这条底线推演而得。”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5:38 | 只看该作者
 自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后,进化的思想象野火一样迅速在思想界、科学界蔓延,对圣经所启示的创造论提出空前的严重挑战。虽然圣经的历史性已被考古学的证据充分证明,不少人仍把进化论当作科学真理,认为创造论不符合科学,是无法接受的。进化论成为许多知识分子接触、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拦。在谈论信仰时,不能不涉及创造论和进化论的论战。
  有关这方面的专著中,潘柏滔博士所著的《进化论一科学与圣经冲突吗?》对进化思想的发展史、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基督徒对进化论应有的态度等都有详尽、全面的论述,资料丰富,分析中肯,值得认真阅读。由于创造论和进化论涉及面很广,本章仅就我自己在思考过程中认为比较重要的层面加以阐述,与大家分享。
  一、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设
  进化论被写进很多书里,不少学校也在课堂上宣讲进化论。人们自然会认为进化已是事实(the fact of evolution),认为进化论是科学定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进化论并不是科学规律,它只是达尔文基于他视察到的一些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并没有被证实,目前正受到严重的挑战。
  上一章谈到,科学研究的对象所必备的一个条件是为重复性。宇宙、生命、人类的起源是已完成的事情,无法重复,故已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宇宙是进化来的还是由神创造的这一问题,科学无力作答,既不能肯定,也无法否定。对此,进化论学者和创造论学者都有相当的共识。
  亨利·莫瑞博士(Henry M.Morris)在《科学创造论》中指出:“最近再版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序言里,英国进化论领导人之一的生物学Mathews教授承认:‘相信进化与相信特殊创造完全一样一两者都被信者确定为真,但至今却没有办法能加以证实。’”
  所以,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一种没有被证实、也无法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加以证实的假说。这一点是首先需要澄清的。
  二、两种模式
  既然进化论和创造论不能用科学方法证明或否定,关于起源的看法是凭信心而不是凭眼见建立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客观地、合乎科学地来讨论起源问题。因为我们的信心不应该是凭主观意愿或轻率、盲从的,而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而建立起来的。基督徒接受创造论是因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圣经是神的话语,相信圣经是完全无误的。圣经明白地教导说,宇宙万物都是神创造的。同时,他们也确信,神启示人类的两本书——圣经和大自然——决不会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一定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宇宙万物是神创造的而非无目的地依机遇进化来的。
  为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建立两种关于起源的模式,即进化模式和创造模式。进化模式是: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自给自足的封闭体系;其中有自生自长的律,使一切可以由简到繁、由紊乱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发展;这种进化、发展至今持续不断。创造模式是:宇宙万物由超然的造物主所创造和维护;现在,创造过程已完成,进入了护持阶段。本章将着重讨论有关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或“物竞天择”)等方面的科学观察及成果。看看现代科学的资料更符合哪一种模式,那么,该模式可以作为较正确的模式予以接受。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5:57 | 只看该作者
 三、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科学界公认的宇宙普遍规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说,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成,但其总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是恒定的。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能量和质量可以互变后,此定律改为能质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应用到热力学上,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一定律指出物质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一度曾被无神论当作宇宙永恒的根据。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描述热量的传递方向的:分子有规则运动的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热能却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此定律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每一个自发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总是向着熵(entropy)增高的方向发展。熵是一种不能转化为功的热能。熵的改变量等于热量的改变量除以绝对温度。当高低温度各自集中时,熵值很低;当温度均匀扩散时,熵值增高。当物体有秩序时,嫡值低;当物体无序时,嫡值便增高。现在整个宇宙正在由有序趋于无序,由有规则趋于无规则,宇宙间熵的总量在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找们,宇宙不是在进化,乃是在退化之中。曾长期在美国西北大学执教的物理学家贝克博士(Dr.Edson Peck) 指出:“我们的宇宙中熵值有增高的倾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宇宙象一个发条逐渐慢下来的大时钟。”诚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些暂时逆热力学的自然现象,如生命现象,动、植物由受精卵开始,从简到繁、从不分化到分化,最后成为一完整的动物或植物。所以说“暂时”,乃是因为这些动、植物最后也要衰老死亡、解体。
  暂时逆热力学的生命现象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要有蓝图或指令。这就是在精子和卵子的DNA中所携带的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在这些基因的调控下,一颗绿豆发芽长成一株绿豆苗,鸡蛋孵化后成为一只小鸡。第二是要一个能量转化系统,以供给发育时期所需的能量。光合作用、消化作用、血液循环和呼吸作用等都是这样的转化系统。
   进化论者认为,地球是开放系统,可以不断从太阳吸收能量以弥补在熵增高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因而进化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矛盾。但是,他们把能量的多寡与能量的转化相混淆了。问题不是太阳是否有足够的能量维持进化过程,而在于太阳的能量怎样用来维持进化过程。如果把一头野牛放进一家瓷器店,野牛用它巨大的能量在店内作功的结果只能是一场破坏。同样,如果盖一座楼房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建筑师统一指挥,乃是让各种机器自由运作,让人们把水泥、砖头随意堆砌,楼房也无法按蓝图盖成。
  如果进化是宇宙的普遍现象,那么在宇宙中一定有宏大的能量转化系统和指令系统,使万物能逆热力学第二定律,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但是,人们在宇宙中找不到这样的系统,故进化的模式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直接相冲突的。
  创造的模式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吻合。起初神创造天地时,‘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创一4)这告诉我们神起初创造的世界是冷热分开的低熵世界。世界被创造后,即慢慢开始退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但圣经早在两千多年前清楚地指出了宇宙中熵不断增高的自然趋势,“天地都如外衣渐渐旧了,”(诗一O二26)“天必象烟云消散,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赛五一6)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告诉我们,宇宙不是永恒的。按此定律,宇宙的熵值在不断增高。总有一天,当宇宙各处的温度完全均匀一致时,熵增创最大值,一切能量都不再能作功,只剩下分子的随机运动。此时宇宙就到达等温热死阶段,一片死寂荒凉。这就是宇宙的终点。现在宇宙还没有进入最后阶段,说明宇宙的过去还不够长,宇宙必有一个起始点。宇宙必有起点和终点,不是永恒的。创造模式相信宇宙是神创造的,故宇宙不是永恒的。
  如果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可以引伸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第一定律说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就是说,宇宙不能自己开始;热力学第二定律却说宇宙必定有一个开始。这样,宇宙只能有一个不受第一定律支配的超然的开始。这样的开始不可能是自然进化而是神超然的创造。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6:18 | 只看该作者
 化石的证据
  
  如果生命真是从无机物逐渐进化而产生,然后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话,化石中一定可以找到这种进化的证据。可是化石的证据对进化论的观点是非常不利的。在地质和古生物学界,把寒武纪早期(约5.7亿年前)作为“隐生宇”和“显生宇”的分界。因为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几乎找不到生物的化石,而寒武纪早期,几十个门(Phylum)的动物的化石突然同时出现,被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这是进化论无法解释的。
  詹腓力博士( Dr. PhiliP E. Johnson)在他的《审判达尔文》( Darwin on Trial)一书中指出:“化石记录问题之中使达尔文主义者最头痛的难处是‘寒武纪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大约在六亿年之前,几乎所有动物的‘门’(Phylum)同时在地层中出现,完全没有达尔文主义者必须有的祖先的痕迹。正如道斯所说,‘这些动物化石就好象有人故意放进去的一样,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达尔文在世时还没有证据显示寒武纪之前有任何生物存在。他在《物种起源》中承认‘这现象目前仍未能解释,而且的确可以用来作为有力的证据打击我现在要讨论的观点。’达尔文又说,如果我的学说是确凿的话,‘寒武纪之前的世界必定充满各种活物。”’
  但古生物学研究的结果正与达尔文所预期的相反。本世纪以来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发现的伯基斯(Bsurgess Shale ofBritish Columbia)动物群,澳大利亚弗林斯德山脉发现的埃迪卡拉( Ediacarans)动物群和 1984年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附近的澄江县发现的澄江化石生物群,都进一步证实,在寒武纪,大量的动物门类同时突然出现,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形式的爆炸性的突变,无进化痕迹可寻。虽然古生物学家在古老的岩石中(被认为在三十亿年以前)找到一些原核生物(如细菌、蓝绿藻等)的化石,但它们与寒武纪突然出现的复杂的真核动物之间无任何进化关系。进化论者的推测是,寒武纪动物群的祖先可能是软体动物,很难形成化石。但这种推论是站不住脚的。在伯基斯页岩中有很多软体动物的化石。在澄江化石群中,许多动物的软体组织如胃肠、口腔、神经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辨。
  1995年四月在中国南京召开了“寒武纪生命演化大爆炸、环境和资源国际讨论会”。与会者高度评价了我国澄江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成果。更令人惊喜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于 1995年5月 25日发表了纽惟恭的题为(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的评论文章公然写道:“近十年来,该所(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笔者注)对澄江化石生物群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研究,采集了成千上万的珍贵化石标本,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引起全球古生物学界的轰动。研究表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现代生命的多样性起源于此,又经过几次重大突变演化而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对传统的进化论是个动摇。”
  当我正撰写这一章时,《人民日报》(海外版)在 1995年7月19日又发表了另一篇署名为丁邦杰的评论文章,标题十分鲜明:《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文章说,“十九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其中一个核心论点便是:生物物种是逐渐变异的。但是,经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于是,‘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命题被提出来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命题难以被充分认识。”
  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中国被视为不容质疑的科学真理。今天这种“闯禁区”的文章能在中国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登载出来,意义深远。这说明,一批诚实、严肃的科学家基于研究结果,已开始冲破各种思想束缚,勇敢地向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权威理论挑战。我相信,这仅仅是开始。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7:46 | 只看该作者
地球的生命来自外星球
  
  由于生命由无生物逐渐进化而来的“无生源论”或“生物自生论”的观点遇到上述许多无法逾越的难题,不少科学家开始放弃了这种观点。但其中一些人仍不愿接受神创造生命的创造模式,转而提出“生物外来论”(Panspermia)的假说。这个假说推想,既然原始地球的状态不适宜生命的自发产生,地球的原始生命是否是从外星球来的呢?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在陨石中找微生物,但没有成功。原以为火星很可能有生命,但无人驾驶的太空飞船 1976年在火星登陆后发现火星是生命的荒漠,连水都没有。美国太空总署并不灰心,又先后向月亮、金星、水星、土星和海王星等发射了飞船,结果仍使人失望。即使如此,科学家们又把希望寄托在太阳系以外的外太空。不少人相信,外太空可能有高级智慧生物,由他们把原始生命送给地球的。美国国会于 1989年拨款一亿美元用以“寻找外太空智慧”(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计划。
  寻找外太空智慧并非无稽,我本人对UFO等也有浓厚兴趣。但是,如果在诸多事实面前仍坚持排除生命有超然起源的创造论的观点,转而求助于外太空生物,并不能解释生命起源的终极原因。即使有一天科学家真的证明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来自外星球,我们仍会面对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难题:外星球的原始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8:1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选择面对的困难
  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思想是自然选择或物竞天择。主要是说,生物都不断发生变异,不断产生新的性状。有的变异更具有竞争能力,有的则不利于生存。这样,在众多的变异中,适合环境的物种就被保留下来,不适应者就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久而久之,生物就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可是,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观点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难题。
  
  进化的原料和动力
  
  分子生物学兴起后,一些学者开始寻求进化论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因为在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在不断发生突变(mutation),基因突变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异。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则是进化的动力。这种被称之为“新达尔文主义”的论点咋一听很有道理,但却经不住推敲。的确,基因突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突变的速率很低,在每一代中只有10-4~10-6。更重要的是,这些突变中99%以上都是致死的或有害的。这种有害的突变为何能成为进化的原料呢?
  有人会争辩说,虽然99%的突变有害,总有 1%或千分之一的基因突变是有益的;这些有益的基因突变经漫长岁月即可导致进化。这种争议是缺乏根据的。前面已谈到,即使以每秒钟十万次的重组速率,三百亿年中尚无法自然形成一个最原始的生命的DNA分子,在短短的几十亿年的地球历史(姑且说有几十亿年之久)中,以这样低的无害的基因突变速率怎么可能完成从细胞到人的进化过程呢?
  把自然选择作为进化的动力,理论上也讲不通。自然选择只是使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只是一个被动的“筛”而已,并无主动的导向的功能。物种变异加上自然选择,可能增加物种横向的多样性。如象一支白毛鸡演化为黄毛、花毛鸡等。这些鸡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只在横向增加了亚种、变种等。但自然选择没有把生物纵向地由低等进化到高等的功能。正象前文谈到的,这种由单到繁的进化过程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然选择本身既没有能量转换系统又无蓝图或指令系统,故暂时逆热力学定律而导致生物进化是不可能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8:31 | 只看该作者
进化的过程:均变还是突变?
  
  十八世纪末期,哈顿(James Hutton)出版的《地球概论》(Theory of the Earth)一书标志著近代地质学的开端。哈顿在该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然划一原则”(The Principle ofUniformitarianism)。他的一句名言是:“今天乃是解释过去的钥匙。”也就是说,借着现在对现今地质现象的观察来解释地球发展的历史。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Charles Lyell)在他的著名的《地质学纲要》(Principle of Geology)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自然划一原则”,认为所有地球的变迁乃是由现今的自然过程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积累而成。
  与均变说相反的,是以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页(BaronGeorge Cuvier)为代表的灾变学说( Catastrophism),认为地质记录所显示的乃是多次因天灾引发的突然剧变而非连续的均变。赖尔与达尔文是同代人。赖尔的均变论能提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所需要的漫长的历史时间。达尔文推出《物种起源》后,赖尔的均变论逐渐被普遍接受。然而,化石的证据对均变论是相当不利的。
  化石所显示的证据是,很多生物突然同时绝灭,然后很多新种突然同时出现,接着是一段长期稳定的时期。其中最著名的两次物种大绝灭是二叠纪大绝灭(Permian extinction)和“K-T’大绝灭。二叠纪是一个地质时期(被认为约在2.5亿年前),在那次绝灭中,海洋中百分之五十的无脊椎动物的“科”(Family),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物的“种”一同绝灭。K-T表示白垩纪(Cretaceous)和第三纪(Tertiary)这两个地质时期的交界处。恐龙在白垩纪(被认为约在六千五百万年前)非常多,但从白垩纪进入第三纪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到现在为止,恐龙绝灭之谜仍未解开。多数证据趋向于认为是天灾(如大量的殒石撞击地球等)所致。人们的常识也不利于均变论。比如说,煤是植物的遗体形成的,而石油是动物的遗体变成的。世界各地都常常发现大片大片的煤田和含油的岩层。这说明在这些区域,动、植物是同时大量死亡、同时被埋藏在地下的。这是均变学说无法解释的。均变说如果被否定,达尔文的进化论将失去另一重要理论支柱。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8:47 | 只看该作者
中间环节的缺失
  
  一般人都以为,化石为进化论提供了充分依据。其实,达尔文主义的最大困难正是化石的证据。进化论最大的敌人不是宗教领袖而是研究化石的专家们。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不久,在德国的一个石灰岩层发现一个动物化石,被取名为“始祖鸟”(ArchaeoPteryx),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被认为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进化论者为之雀跃,以为进化论已找到充分的证据。然而达尔文本人十分清楚,化石的证据显明中间类型的缺失,对他的理论是致命伤。但他推诿于化石记录的不完全。
  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已发现许多保存相当完整的地层,对其中所保存的化石也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中间类型的化石仍难寻觅。“始祖鸟”化石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两例,这是很难解释的。如果动物真是从无脊椎到脊椎动物,从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然后再到鸟类和哺乳类这样进化来的,那么中间类型的活物或化石应该随处可见,俯首皆拾才对。如果说达尔文当年尚有借口,那么今天的进化论者面对化石的难题再不能自圆其说了。
  虽说这些极为罕见的中间类型的化石,如始祖鸟和介于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总鳍鱼”,有很多可疑之处,但总还可以被当作是进化的中间环节。骨骼在外、肉质部分在内的软体动物(如蜗牛、蛤蚌等)如何翻个个儿变成骨骼在内、肉质部分在外的脊椎动物的,一点线索都没有。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软体动物的证据也找不到,连借口也难寻。
  按自然选择理论,适者生存。因此,始祖鸟应该比爬行类更进化,而鸟类又较始祖鸟的适应力强。可为什么比始祖鸟原始的爬行类和比始祖鸟更进化的鸟类现在都存活于世而唯独始祖鸟被淘汰了呢?推而广之,在现今的地球,从最原始的病毒到最高级的人类,各种类型的动、植物都共存着,恰恰中间类型都没有了。在生存的物种中没有,在化石中也找不到。这是进化论违反常理之处。符合逻辑的解释是,这些中间类型的生物也许根本没有出现过。
  综上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假说与事实之间有很多矛盾。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这些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而不可调和。詹腓力在《审判达尔文》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在此我要提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既然达尔文主义有这么多问题,进化论又缺乏更理论的构架来取代,为什么我们不重估整个构架?科学家有什么理由绝对确知所有的生物真是从唯一的简单生物开始的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9:04 | 只看该作者
达尔文在发表《物种起源》时就面对着几个极为严重的困难。第一是化石的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和过渡型生物的化石罕见。他本人承认化石的证据是“最明显的反对我的进化论的最大理由。”他也坦白地说对此“我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自然界好象故意隐藏证据,不让我们发现过渡性的中间型。”
  第二个困难是进化所需要的漫长时间。他提出的自然选择假说主张连续、渐进的变化。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水文(W. Thomson, Lord KelVn)用物理学计算地球的年龄只有一千五百万年到三千万年,不足以令进化论成立,使达尔文很恼火。但开尔文用物理定律所得的结论,达尔文又无从反驳,故地称开尔文为“讨厌的幽灵”。同时,尽管化石的记录支持地球环境突变或灾变的假说,但达尔文仍接受了与化行证据不符的赖尔的均变假说,因为这不仅与地的连续、渐变的进化假说相似,而且可以提供进化所需要的漫长历史时期。第三,创造的证据比比皆是,眼睛就是一个好例子。达尔文承认眼睛不可能由自然选择形成,以致于他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他一想到眼睛仍感到害怕。
  我个人十分欣赏达尔文这种坦诚的态度,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困惑、烦恼和惊骇。正是从他本人的内心表白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过程:凭着无神的、要用纯自然的方法阐明生命起源的信心和决心,基于有限的观察,提出进化假说,然后选择性地寻找支持其假说的证据,对不利的证据全然不顾。也就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是源于信仰而非来自充分的科学依据。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0:49:32 | 只看该作者
进化论当然是错误的,因为它自以为活着的比死去的更优秀,而事实上活着的并不比死去的优秀,有许多是废物.而活着,只不过是因为他运气好或他自己愿意罢了.
  
  至于为什么生物会由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由爬行动物过渡到哺乳动物,我只能说是这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正如历史,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千秋万世,改朝换代是必然的.  适者生存从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为,委琐者生存,无耻者生存,活着因为无耻,因为无耻而生存;所以人一定要无耻,该投降时投降,该做狗时做狗,这是进化论带给我们的结论.
  
  "适者",这个东西太主观,太无知,太武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8 22:22 , Processed in 0.0575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