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在篇 ◆参禅何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淤的心灵,使众生离苦得乐。 ◆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度、解脱。 ◆人要活在无罪一身轻,活在光明喜悦之中。 ◆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做,才会相应。 ◆贪爱能令人无恶不作。 ◆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 ◆人由憎恨产生报复,但事后却很后悔。 ◆时常反省及检点自己的心念,语言行为即可减少贪欲。 ◆真理并不需要标签,有了标签只是独立了解真理的障碍 ◆只要是好药,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药方是谁配的,药是哪里来的。 ◆佛说:‘凡执著某一见解,而藐视其他见解为卑劣,智者叫他做缠缚。’ ◆战胜欲望才能称为自由人。 ◆今日应做的事不延至明日,而确实完成,才是过好一日之道。 ◆不后悔过去,不渴望未来,不自寻烦恼,把握现在脚踏实地,则身心健康。 ◆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 ◆掌握生活中的每一个动点,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今夜睡著,明朝仍醒来,怎说死后便一了百了呢? ◆淡泊平怀,便是人生真味。 ◆无知为贫穷之母,罪恶之源。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憎恨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憎恨使亲友远离。 ◆不沉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世界间有三种人: 像刻在岩石上的字似的人——常常生气其怒气有如刻的字,长久不失。 像写在砂上的字似的人——虽常常生气其怒气像写在砂上的字很快就会消失。 像写在水上的字似的人——即使听到他人的恶口,不愉快的言语,亦不放在心里,和和气气,如同在水上写字即流失般。哪种人快活,自在? ◆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是感性与理性升华到最高点。 ◆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为人执取,负在背上用的。 ◆愚蠢的人,既冥索未来又追悔过去,就像碧绿的芦苇在骄阳中被割断一般,一下子枯萎了。 ◆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人要拓展心胸包容一切,不与一切对立。 ◆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 ◆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伤害大于受害者太多了。 ◆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 ◆工作必须自己去做,因为圣人只能教我们该走的路罢了。 ◆佛陀舍弃有限,故赢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赢得无限。 ◆强迫自己去相信与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更非睿智。 ◆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凡事,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心污浊,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安乐。 ◆以污染心说话、身行,则苦就跟随其人,如车跟随挽车的牛一样。 ◆若以善心说话、身行,则安乐随著其人,犹如影随形一般。 ◆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千古文章源于高妙德行,所以有德者必有言。 ◆学圣学贤,无所谓过早过晚老少之别,但能一念觉悟,众生即佛。 ◆‘千丈之堤,毁于一蚁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败的启端。 ◆上苍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安排,对第一个人都是一样。 ◆经过痛苦的洗礼,人往往更懂得谦让学习,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领悟幸福与人生的真谛。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有多少。 ◆痛苦的回忆,不知悔改,即是愚痴。 ◆要知道,小的过错并不伤及大的善行种源,就如一粒盐只能改变少量水的味道,但却不能改变恒河水的味道。 ◆贪欲时时常会令人表现愚痴的行为。 ◆贪欲如口渴喝了咸水。 ◆贪欲其实很苦恼,凡夫迷惑颠倒误以为乐,智者深见其苦。 ◆稠人广众之中,不可极口议论,非惟惹祸,抑亦伤人。 ◆论人之过,当原其心,不可徒泥于迹,取人之善,惟据其迹,不必深求其心。 ◆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不是天气热,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眼睛别老是睁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后哪一样是你的。 ◆‘无我’才能如实了知,诸事本末,‘无我’方能确保不曲解人意。 ◆要知道,食物就像药物,都是在情欲与贪欲之外,它并不是为了力量,也不为夸耀,或心智的扩充,它只是为支持你的身躯。 ◆安分守己,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处世,及修行的根本。 ◆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 ◆我执薄者烦恼少,悟境深者喜悦多。 ◆连自己都不认识,说要了解别人,那是谎言。 ◆处世忌多言,学法亦然。 ◆世间真如梦,财宝亦如幻;如同画中的高低,虽可见但并非实有。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颜料画虚空,不显其色,枯草之火炬,不能烧干大河水,摩擦柔软皮,不能发出沙沙声。任何言语于我心,我心亦如是。 ◆爱护身边物,惜缘常知足。 ◆莫为小事顿足,而不为大事冲刺。 ◆善待你的敌人,敌人当自消灭。 ◆所谓的戒就是‘凡是怕别人知道的事断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 ◆多一分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烦恼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 ◆当你灼然彻见生命的属性时,同时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觉醒了。 ◆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 ◆‘无所著’是,得到一千万,还是一觉到天明。 ◆无你我相是,事情成功便喜悦、功劳属谁无所谓。 ◆悟时,如观掌中珠。 ◆对于寻求真理的人来说,某一思想的来源是无足轻重的。要紧的是真正地了知和彻见真理。 ◆富润屋,德润身。 ◆江上只有两艘船,一艘为名,一艘为利。 ◆莫只见别人眼中的小草。而未见自己眼中的木梁。 ◆宝石从地而生,德从善而现。智慧从清净心而具足。 ◆养牛的人,放牛吃草,并不放松看守牛群的行踪,而注意其所在。人的心,更应随时守之不致迷失行踪。 ◆面对恶言恶语,当观这也是逆增上缘。 ◆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 ◆为了代价而努力,往往会失败。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也。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大地生长万物,哺育它的儿女,无需杀戮,便可充饥解渴。 ◆大地的儿女,却将餐桌变成一个祭坛,在刀叉匙筷间,咀嚼他们的贪婪、残忍和仇怨。 ◆有了虚假的自我意识,必然就会萌生虚荣心。 ◆因果感应,如回应声,如影随行。 ◆佛是真理的发现者,不是创造者。 ◆想获得心灵的解脱,要能不为物牵。 ◆最好的境界是没有任何境界。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忏悔而除。 ◆鸽恶铃而高飞,不知敛翼而铃自息;人恶影而疾走,不知处阴而影自灭。歇即是菩提,悟即自在。 ◆送礼物予他人,别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带回。恶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为所动,那么所有恶言(过失动怒),将如数带回自受自污。 ◆美的极致就是‘安详’。 ◆懂得生活的人,连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真的没有人束缚住你。 ◆不要怕犯错,因为当你老时,这就叫经验。 ◆戒是大医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误食! ◆戒是明眼人为盲人设护障,免坠崖谷。 ◆如是因如是果,佛家没有原罪观念,你若不怕人杀你,无妨杀人。 ◆信用能使敌人低头。 ◆生长于高岩之孤兰,仍能散发稀有之馥郁香气。 ◆越难锻炼的铁,价值也较高。 ◆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才受尊重。 ◆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样,时时不忘制心、息妄。 ◆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为山九仞,必从一篑而来。 ◆法的修行落实在‘观心’,观心的始终诀要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觉。’ ◆多做正确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断言,所谓:‘多看则不偏,多听则不邪。’ ◆少年大病,第一怕气高。 ◆罪大恶极,莫过口业。 ◆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 ◆‘无知’,是无形的致命癌。 ◆错误不一定是罪恶,如果错误就是罪恶,那么‘成功者’便是满身罪恶的累积。 ◆火车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换人,太平间也是抬进抬出,不知道哪 一天要轮到‘我’。 ◆智者应能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人无志,犹如小舟无帆,不利远行。 ◆真实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 ◆庄子曰:至人用心如镜。 ◆事如春梦了无痕。 ◆劳动是收获必然的付出。 ◆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范围就大,每一个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悭贪的人没有福气,也没有人缘。 ◆‘不计较’是积极而不是消极。 ◆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不学习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原因。 ◆如果有人告诉你:‘据说……。’‘据说’两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实。 ◆不得因他说,弃舍于亲友,若闻他语时,当须善观察。切莫听片面之词,智者善护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它的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它生活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利人之善为‘真善’,利己之善为‘假善’。 ◆贫而好施,功倍于富,贵而好聚,恶倍于贫。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死亡不可怕,惧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与其做诗,不如种田。与共空说,不如行动。 ◆嘉言没有行为相随,就像风吹河边芦苇。 ◆好言难得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会一种负担。 ◆最好的医生应该是自己。 ◆当你大便通畅的时候,心情会很好。 ◆疲劳是最舒适的枕头,努力工作吧! ◆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习惯’的仆人。 ◆所谓民主,应该是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树正哪怕日影斜。 ◆财者陷身之阱,色者戕身之斧,酒者毒肠之药。 ◆没有平地,显不出高山来。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任他雪山高万丈,太阳一出化长江。任他愚痴烦恼长,智慧一显天地宽。 ◆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煞人。 ◆‘忍辱’,是圣人共同的商标。 ◆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时疏。 ◆微笑,等于室内的灯光。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先吃饭,再谈道理。 ◆法轮未转,食轮先转。 ◆一颗蛀牙,臭死大嘴巴。 ◆一条又长又好的链子,中间坏了一个小环,就不能佩带。 ◆花样越多,越显出一个人的浅薄,如同水流,只在浅滩上才水花四溅。 ◆不要说出真相,有时候是一种义务。 ◆求知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学习如何求生存,一种是‘学死’,学习如何不畏惧死亡。 ◆科学带给我们方便,也让我们饱受痛苦,如:战争、污染、社会大乱。 ◆现代人的名言:‘谁怕谁?’ ◆愈能自觉到自己渺小的人,愈能欣赏别人的伟大。 ◆每只手,皆有两面,人各有见,见见不同。 ◆多用心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著表达你的看法。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乐就在转角处。 ◆善意的谎言,却留有疤痕。 ◆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 ◆人类的沉著,有时候不如一只蜘蛛的镇定。 ◆有人说:‘历史是一部不负责任的烂帐。’ ◆与其事后懊悔,为什么不事先谨慎。 ◆智慧就是力量。 ◆贪色不顾病,斗气不顾命。 ◆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有过。 ◆洋房、名车、不代表幸福。 ◆力能折人于一时,德可服人于一世。 ◆靠无理、侥幸而成功,必以悲剧来结束。 ◆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 ◆金钱买得到书本,却买不到智慧。金钱买得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 ◆凡夫希冀平安无事,圣者勇于解决困难。 ◆平凡是生命真实的面貌。 ◆学习不被任何报导、传统、流言所左右。 ◆不要轻易的就说‘是’或‘好’。除非你确定或知可行。 ◆不‘留恋’则心无挂碍。 ◆我们的肉体是个缘生之舟。 ◆彻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彻底认识了永恒的自己。 ◆保持秒秒安详,是一种高级的观念。 ◆人因为眼见,耳闻,迷惑于假像,活在错误中,才不断的滋生烦恼。 ◆只要尽自己所能,即是完成了‘责任’。 ◆从不灰心,是成功人的金字招牌。 ◆创造机会是勇者,等待机会是愚者。 ◆智者求‘真’不求‘似’。 ◆节约就是收入。 ◆活乞丐与死皇帝,你选择哪一个? ◆能逼出你内在无限潜能的人,叫做明师现前。 ◆有用之人,就有所不用,无用之人,就无所不用。 ◆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条生路让人走。 ◆逆境使心智成熟,劳动使身躯成熟。 ◆顺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不好。 ◆用慈悲心及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作自己的主人。 ◆世界上有天才,但是他下的苦工比别人深。 ◆善巧的手艺,黄金滚滚而来。 ◆事物虽渺小,有时会影响到全部一生。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养子不教如养豺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