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墓被盗赃物流入古玩市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0 08:5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墓被盗赃物流入古玩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 10:28 春城晚报 微博



祖坟被盗村民很愤怒


  赃物流向
  昆明曾现被盗随葬品
  去年8月,一名古玩收藏爱好者向记者介绍,他曾于7月底在昆明景星街花鸟和古玩市场见到过有人在出售一些银制首饰和器物,卖家介绍,出售的东西是从龙陵来的。
  赃物大多被警方收缴
  对这一信息,记者随后向当地警方进行了求证。
  据办案民警赵尚文介绍,系列古墓被盗案发生后,警方除了全力追捕缉拿嫌疑人外,也积极开展收缴赃物的工作。经过警方的缜密工作,被盗的数百件古墓随葬物品大多都已被警方收缴。“但不排除在破案前,已有少量赃物被嫌疑人进行了销赃,但我们确信,大多数随葬物品都已被收缴。”赵尚文说。
  被缴赃物发还困难
  但这些赃物如何处理,却叫警方十分头疼。
  警方原有向当地村民发还被盗赃物的计划。但当地先后有150余冢古墓被盗,涉及户数多,而墓葬主人的后代,也不知道自己先辈的墓葬中究竟有些什么陪葬品,因此发还计划很难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古墓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墓葬主人的后代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两只手镯,退还给谁?现在都是难题。
  对此,警方只好将这些赃物暂时封存好,待稍后跟文物部门沟通之后再行处理。
  惩处困境
  盗窃古墓量刑凸现法律难点
  “半年盗窃古墓150余冢,1年之内数次发案,主要的盗墓犯罪嫌疑人获刑4年,其他盗墓犯罪嫌疑人被处以1年刑期,这样的判决结果是否太轻了?”不少人对龙陵古墓盗窃案嫌疑人的量刑心生疑问。晚报记者9月7日就此采访了该案办案民警、法官、律师及文物管理人员。
  法官
  盗窃古墓只能以盗窃罪量刑
  龙陵县法院法官黄永生介绍,发生于去年8月的龙陵县特大古墓被盗案已结案,主犯苏体平、苏绍登、苏绍海、王建钦、沈志宇、耿华等8名盗掘古墓被告人已分别被判处刑罚,罪名却只能定为盗窃罪。其中,沈志宇、耿华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后送往保山监狱服刑,苏体平等6被告判处有期徒刑1年留所服刑,目前已刑满释放。
  耿华盗墓团伙盗掘的古墓都是民国以前的古墓,但法院判案“必须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后,法院才能采信所盗坟墓属于古墓。如果没有古墓鉴定结论,法院就只能按盗窃罪量刑判罪。
  律师
  盗掘古墓最高可判死刑
  龙陵县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恩虎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27条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多次盗掘古墓葬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杨恩虎认为,实际操作中,主要还是要看犯罪团伙盗掘的坟墓是否属于古墓,如果属于古墓,法院才能够“量罪判刑”。
  警方
  很难拿出“古墓鉴定结论”
  对于“古墓鉴定结论”,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闫林能说,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与相关职能机构不配套,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有权对古墓作出鉴定。虽然法律规定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违法犯罪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很难给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一份“鉴定结论”。没有“鉴定结论”,法院当然不能按盗掘古墓“判罪量刑”。他总结说,这是“法律超前,职能机构滞后”的原因。
  对于“法律超前,职能机构滞后”现象,镇安派出所民警张玉全深有同感。今年8月5日,他们抓获的3名广西盗墓贼,最终按破坏坟墓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盗掘古墓行为如果得不到从重打击,类似案件今后还会发生。”
  古墓保护
  当地组织村民
  巡护古墓
  连续发生的古墓被盗事件,无论是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还是老百姓都敲响了警钟,记者了解到,当地已采取措施加大了对古墓葬的保护。
  镇安镇副镇长何锋接受春城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针对古墓连续出现被盗的情况,该镇以“千名干部联村入户”为载体,组织社区民警、村社干部多次深入古墓集中的村社,向广大村民宣讲文物保护法规,组织村民定期不定期地蹲点守候。何锋还告诉记者,该镇正考虑将通过红白理事会,指定专人对古墓群进行兼职管理,产生的费用由古墓主人的家族分散承担。
  芒告村副主任陈继新告诉记者,现在该村已组织村民对相关墓地定时定期进行巡护,墓主的后人对这一行动很拥护,都积极参加了进来。只要发现蛛丝马迹,信息会及时反映到公安机关。
  镇安史话
  喜用玉器随葬招来黑手
  为何盗墓者都把目光聚焦在了龙陵县镇安镇,而这里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古墓,这还得从镇安特殊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人文文化说起。
  镇安辉煌始自明朝
  镇安镇位于龙陵县城北部,怒江西岸,距县城23公里,被誉为龙陵县的“北大门”和滇西大地上的文化地标。镇安辖区交通便利,320国道、保腾公路、滇缅公路横贯全境。全镇国土面积256.2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28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3102人。而盗墓贼经常光顾的芒告村则是镇安最大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有25个小组,共有3140人。
  镇安历史悠久,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围起了土城,设东西南北四门。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民间时期,一直是龙陵县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龙陵县文管所所长张国阳告诉记者,明代时期,中原文化就传到了镇安,从那一时期这里就有了屯田和千户所,相对悠久的历史使得镇安也因此成为财富的集中地。
  随葬品大多为玉和银
  张国阳说,据考证,相对便利的交通使得镇安一度成为物流的集散地。根据当地的习俗,为了彰显家族的兴旺和有财富,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百姓,一般亲人过世后都会得到厚葬。先人下葬时,后人总要想方设法为其佩戴随葬物品,特别是女性下葬时,有条件的人家都会为其佩戴玉手镯等随葬品。另外,对于男性来说,虽然不会佩戴首饰等物品,但是当年镇安一代都流行抽旱烟,很多男性都随身携带一支玉制烟杆,而这支烟杆在其死后也会被作为随葬品下葬。这也是为什么镇安古墓会吸引盗墓贼光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未做相关普查
  去年系列盗墓案发生后,龙陵县文物管理所对被盗的58冢墓葬进行实地踏勘鉴定,并根据文物保护中对文物的分期和断代进行了划分:即鸦片战争以前的文物为古代文物,1840年至1911年的文物为近代文物,1911年至1949年的文物为现代文物,1949年以后的文物为当代文物。对墓葬的划分界定为1911年以前的墓葬为古代墓葬。综上所述,龙陵境内被盗的58冢墓葬中30冢为古代墓葬,22冢为近代墓葬,6冢为当代墓葬。
  根据龙陵警方调查显示,盗墓者盗窃的古墓葬品大多数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随葬品,最早是道光、光绪、宣统年间,也有民国初年的。但龙陵一带究竟有多少冢古墓?龙陵县文管所所长张国阳介绍说,据考证,龙陵一带的古墓由于年代并不是很早,大多数墓葬都有墓主后人,且古墓以老百姓居多,没有考古价值,当地也没有对此做过相关的普查,所以对这一情况并未掌握。(春城晚报 记者 崔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08:55:53 | 只看该作者
盗墓贼半小时搞定南保山百余古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 09:48 云南网



盗墓贼打出的盗墓洞,只能容一人进入。


盗墓贼指认赃物

盗墓使用的工具


  龙陵境内的古墓吸引了当地的盗墓贼,也引来了省外的盗墓贼。在很短的时间内龙陵境内就有上百冢古墓被盗,盗墓贼是如何将古墓的随葬品挖出来的呢?在采访中,春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不仅盗墓贼使用的工具很简单,而且盗挖一冢古墓只需半小时。盗墓挖的坑也很小,长约1米、宽约60厘米的坑就足以让其盗走古墓随葬品。
  一人挖一人找
  在龙陵县公安局镇安派出所,去年“8·27”系列盗墓案的犯罪嫌疑人杨龙玉向记者介绍了盗墓贼的操作过程。
  杨龙玉介绍说,在盗墓时,每次他们都选择山上墓地较为集中的地方下手,在实施盗挖的时候,两人交替进行开挖。“最多半个小时的时间,一冢古墓就被挖开了。然后一人下去寻找随葬品,另一人则在附近继续开挖盗墓。”
  盗墓工具很简单
  据龙陵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赵尚文介绍,盗墓贼通常使用的盗墓工具很简单,有铲子、铁镐、灯具(包括手电筒和头套矿灯等)、手套、桶和铁钎等。“镇安、龙新一带虽然现存的古墓较多,但和中原一带相比,这里的古墓当时大多为当地的大户和普通百姓所葬,并没有出现像中原一带王侯将相那样的超大古墓葬,而且下葬时间多为晚清和民国初年。这些被盗的墓葬全部都有坟冢,没有深埋于地下,所以盗墓贼操作的工具也未发现有洛阳铲等专业的盗墓工具。”
  赵尚文介绍说,盗墓贼在实施盗墓时操作程序上也很简单,他们先用铁镐将墓前的石板撬开,再用铲子将里面的土铲出来。嫌疑人杨龙玉交代说,打开盗洞后,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手套、铁钎和戴在头上的矿灯了。矿灯是用于照明,而手套和铁钎是为了防止直接接触到古墓中的有毒物质,一般戴着手套就可以直接将尸骨中的戒指退下,而用铁钎主要是去挑手腕上的玉石手镯。
  一个盗墓洞只容一人进出
  据随行的龙陵公安民警介绍,盗墓贼只需挖一个直径不到1平方米的盗墓洞就可进入墓中将随葬品盗出来。由于当地的墓葬规格大都一样,盗墓贼只要在墓前选准盗墓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盖井石位置处,盗贼通常都是挖出一个长约1米、宽约60厘米的盗洞,只要一个人能进出就可以了,然后砸开盖井石,墓穴就露了出来。
  在芒告村黄太坟记者看到,虽然事后村民及时填埋和修复了被盗的古墓,但被盗挖的古墓都是同一种现象,每冢被盗挖的古墓前都留有一个清晰的痕迹。
  【对话】
  你们怎么知道龙陵镇安有古墓葬?
  李红兵:一次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报道,说龙陵镇安150冢清代古墓被盗,盗得数百件古墓随葬品。里面有古墓分布的地名和村落所处的位置。
  为了保险,我没有下载和打印文章,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基本把所有信息都记住了。
  你知道盗墓违法吗?
  李红兵:知道。之前从网上也看到过去年有些盗墓的被抓了,但总觉得别人没有干成的事,自己不一定就干不成。当时觉得盗古墓有风险,但也很刺激,想着冒险赌一把。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李红兵:我很后悔我所做的,都怪自己一时的好奇。(统筹 雷鸣 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杨汉申 杨艳鹏 摄影报道)
3#
发表于 2011-9-10 23:13:4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9-12 01:15: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1-11-26 11:52: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1 13:24 , Processed in 0.0539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