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自然太在2007-9-1 0:22:28的发言:
“作为一种历史文物的鉴定方法,其鉴定结果准确性是对这种方法进行优劣评判的最根本标准。这项发明之所以能保证其鉴定结果的准确,就是因为在它独有的显微图像数据库中存有涉及泌色、结晶体、变形、突起、钻孔等16大类500余种传世玉器常见表面特征的海量图文数据。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特征中绝大多数都是人工无法仿造的,在实际鉴定工作中鉴定专家有时仅凭其中的一两项特征就足以鉴别待鉴玉器的真伪。与此同时,在这个数据库中也收集了大量的当代人工制伪玉器特有的表层特征,其中部分的伪品特征都是时下最新制伪工艺的“成果”。在海量的真伪两方面信息的衬托之下,加之科学的比对方法,足以确保让真品脱颖而出,伪品原形毕露。” 古玉终于有了科学鉴定法!脱离眼学,证据说话。这里的关键是显微图像数据库的建立。这也证明任老师红山古玉研究思路的正确性。红山古玉的鉴别也必定是走微观鉴定的路子,建立各种工上自然态质变的显微图像数据库。对于红山古玉(包括其它新石器时期古玉)来说,工上自然态质变会更加明显,抓住几条作为充分条件的,人为不可仿的工上自然态质变特征,可鉴真伪矣!工作量也是瞒大的! 这也证明任老师红山古玉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大家支持任南先生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