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何态是玉器酸腐态??----请将做过酸腐过程传上来.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0-11-13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弘历00

历代皇室大造仿, 百姓小仿, 仿古玉不是不好, 精仿到位也是好东西, 真的得一件好仿以是难找!
92#
发表于 2010-11-13 13:49: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阿布

下面贴出来的东西,我们常见于各种民间组织的展览和拍卖会,当然,很多个人神秘兮兮地拿出来供朋友鉴赏也有很多是这样的东西,他们往往通过沁色、器型、包浆、做工来断定这是或西周或战国的物件,在他们眼中,这都是无价之宝,我甚至遇到过非常自信的人,说他家的老玉,从数量到品相,国家博物馆都无法与之媲美! 我们跳出收藏界,前往玉器制作行业看看,你会看到很多人口中所谓的老玉,都是出自于安徽蚌埠的作坊。 我们不能认为作坊骗人, 人家虽然把青海料加工成老玉的样子, 但是卖的可是新玉的价格, 要痛恨的是那些明知这是仿古件却当成真正老件卖的人! 正是很多无知的收藏者堆砌了卖假者的财富, 下面我们来见识一下筑起他们财富之门的藏品门类之一 ——仿古玉吧!
93#
发表于 2010-11-13 13:50: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阿布

94#
发表于 2010-11-13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阿布

95#
发表于 2010-11-13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靑海料水透感(浆) 自然态胶冻感 ([font=Ver...... 任网鉴定组 发表于 2010-11-13 13:32:00
学习,
96#
发表于 2010-11-13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窗含西岭

标题的灵感来自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 “假如墙壁会说话”,因为美国许多房子有的超过一百年(当然这跟长期无战乱,土地私有,没那么多拆迁分不开的),许多房子正可谓是:雕谰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美国的房子大多是别墅型,有的有地下室,夹墙,美国人流动性强,房子的平均买卖为七年一次,这样的老房子在历经了许多主人之后,在地下室,夹墙里常常发现一些老东西,比如文书,信件,记念品等,这些东西属于谁,又有什么故事-----可是墙又不会说话,这个节目给人无比的悬念,让人浮想连篇。这也让我想到,假如古玉会说话------,我想每一块古玉都有它或浪漫,或凄美,或庄严的故事,每一块古玉都随着不同的主人见证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几千年滚滚红尘中,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玉石中。联想起那神秘的中药“血灵芝”的传说,它的生长条件很是诡谲,这种“血灵芝”生成于古墓之中,棺材之上,死者必须是达官贵人,男性,而安葬地方的风水也有讲究,附和上述条件才可生成,是真是假不得知,我在想,那些随主人下葬的古玉,当它在千年漫漫黑夜中与灵魂对话,相互依托,浸淫,难道不能视其为“玉灵芝”吗?当我们有幸面对一块高古玉时,我们应该感觉到它的灵魂,气场,我想,出土的古玉要说话,它会依天地磁场,择智者而栖,给他们慧眼,妙笔,我相信千年古玉的能量转换,当我在追寻和探索古玉的旅途中,我发成现了红网这片绿州,这里的智者学术功底深厚,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师们生花的妙笔,把我带回到那远古的时空隧道,大师们那高深的哲学,文化,历史,宗教,地质审美素养,在一篇篇沤心泣血的点评中发挥的淋淋尽致,看 网大师们的点评是我最大的精神享受,纵观当今高古玉点评,唯红 大师能震撼我的心灵.
在当今民间高手一盘散沙,个自为营的“三国鼎立”的状况下,在民间藏玉难被官方认可的“战国”时期,民间藏玉要想重破困境,形成力量,要让官方,民众,市场听到我们的声音,大家必须同心协力,凝聚一起,要明确什么是共同目地,什么是共同的阻力和“敌人”。“一个人是龙,三个人是虫”将不会在是我们的别称,要想古玉能说话,全看红网的高手了!
97#
发表于 2010-11-13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红网这个帖太妙了,一直关注,该发言了。支持!先从老仿开始: 先应聊一聊老做旧。老提油。 宋代,古玩古玉市场很多,人们也喜欢炒作和收藏古玉。价不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这样流行下来的老话。现在不一样,仿品太多,如洪水一般。 当时和现在一样,辨古玉高手很少很少。 老提油概念差不多近千年---一直是个残缺概念:虹光草汁,煨做色。仿出土沁色。<<玉经>>,<<玉纪>>....几乎千篇一律这么记载。咱们不妨客观,历史综合分析: 1有记载的和阗山料开采始于清晚民国,宋代仍用和阗山流水或子料。 2仿古玉,宋代也是水车跎子手工,与前朝工具几乎相同,制完必打磨抛光。 3岂然打磨抛光,和阗玉料很油润!油脂质感这是先人的客观感知。 4岂然很油润,那么带来一个问题,肉新鲜,无古玉苍旧感。 5于是提油做旧,增添古玉苍旧感,卖大价银子。 6老提油主要是物理方法加热突然降温,用虹光汁,再掩埋叩锈等,周期很长,最关健是采用有机质染剂等,因此对玉质伤害并不严重。此老仿老提油仍不失为收藏佳品。
98#
发表于 2010-11-13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质变色与高压注色之别扫描电镜下自然沁色其晶形完好,其质变由微孔开始融扩孔底,色变以孔底为中心向外渐变
99#
发表于 2010-11-13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下图高压注染色做沁晶形产生扩张色顺裂由表向下着色)
100#
发表于 2010-11-13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沁色其晶形完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7 02:00 , Processed in 0.0577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