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古玉的通透多数人不会认--顶级料将失之交臂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9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工太差无浆怎么断? 任南 发表于 2010-11-6 12:19:00
只要看阴线里和表面是否一致,如果无浆,那阴线里和表面一样是无浆的,这大多和料有关,玉质决定的,有的宝浆是不起的,盘玩后只看到玉慢慢和润起来,——糯。 独孤求败 发表于 2010-11-6 12:29:00
学习!
12#
发表于 2010-11-9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鉴别失透还是原水透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 1 眼测;多年的经验,看其是否老熟,观其方位和透的关系和相关出现的现象特征,是真是伪本身就有区别,蛛丝马迹会提供佐证。 2 仪器;原料的区别在现代的仪器下还是能区分的,新疆玉和青海玉的折射率、结构、成分含量区别也是不一样的。 3 确定是失透了,再看工、形、神,是否包裹态;排除老残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9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失透,就是我们说的水坑沁,水坑沁是最难盘的,它的密度比没受沁的低,所以在光线下可看到白色,我虽然看工看纹饰,但表面老气(你们指工上自然态)还是要看的,对水坑沁(你们指失透)还是认识的。任老总结了好多民间经念,有的不过叫法不同罢了。不是很神秘的。
14#
发表于 2010-11-9 14:02:00 | 只看该作者
任老师所发图片的失透不是水坑白色沁,白色水坑沁在南方的葬玉和唐后的玉器上表现较多。 任氏12法在字义上没有谈到工,但是延伸理解时并不排斥对看工的要求,试想:一件不是工后自然态腐蚀的却是老工法玉器能老吗?不错,不老。
15#
发表于 2010-11-9 14:06: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失透就是严重的水坑沁,在我们南方是不分的。
16#
发表于 2010-11-9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但你想一件工都不对的,上面怎么会是自然态呢?
17#
发表于 2010-11-9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我再具体点:大家说是汉的,并从工上自然态来解释,可我看工都不对,那这你们说的自然态又怎么说呢/?有时一件一眼看新仿的,也还在工上自然态。呵呵,问题在哪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1-9 14:24:0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工是对的,什么工是不对的。 华夏万年传承不是某个人的工法,即使一个雕刻大家,不同时间年龄段他的技法都会发生大的转变,更何况万年玉史。古玉器她留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一个面,工是一个点,看工没错,然唯工论难免偏颇。 红山玉器也使用陀具吗?纵观国家馆藏玉器工痕,答案是肯定的。几人识。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11-9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过每个朝代都有它的文化,有它的表现方式,明代刀法出现在汉的形制器物上,你们大谈是汉的,并从工上自然态来解释,明代的自然态和汉代的自然态一样的吗?当然不一样。但因为器物形制是汉的,你们就以汉的自然态来解释,问题就在这里。
20#
发表于 2010-11-9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过每个朝代都有它的文化,有它的表现方式,明代刀法出现在汉的形制器物上,你们大谈是汉的,并从工上自然态来解释,明代的自然态和汉代的自然态一样的吗?当然不一样。但因为器物形制是汉的,你们就以汉的自然态来解释,问题就在这里。 独孤求败 发表于 2010-11-9 14:32:00
学习了,我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5 06:16 , Processed in 0.0562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