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魏云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西周-玉戈 玉刀 随评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 十二字附合多少个? 质老吗? 啥玉质? hkben2004 发表于 2010-10-23 23:31:00
在学习古玉地过程中 各人有各人地看法 这要看你是如何理解了
52#
发表于 2010-10-24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唯独大自然几千年慢慢形成的自然态质变我坚信仿不出来
53#
发表于 2010-10-25 15:28:00 | 只看该作者
唯独大自然几千年慢慢形成的自然态质变我坚信仿不出来 马纪宁 发表于 2010-10-24 20:34:00
顶一下!
54#
发表于 2010-10-25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唯独大自然几千年慢慢形成的自然态质变我坚信仿不出来 马纪宁 发表于 2010-10-24 20:34:00
同意,连一模一样的真品都没有,那来的仿?! 顶啊!
55#
发表于 2010-10-26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玉质、工痕、包浆都看好!
56#
发表于 2010-10-26 23:18: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欣赏,
57#
发表于 2010-10-27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从楼主几张图片看:图片拍摄上处理过于加强、反光点布满是光学偏差一个例证,这有损图片转换过程的真实性,(这称光学失真度)像上了一层油似、这会让观者一种错觉也不足为怪。 从图片(藏器)自然应力变化形态看、侵蚀过度看、形制神韵看、都符合老器古有的特征。打孔位置的定点、刀工力度都不可以用于决定一件藏器的依据,只可以用于佐证中的参考因素。何况是人工之手,又何况是几千年以来各个朝代都是以帰附形式的统治机制。被称为大唐盛世的唐代也是帰附而治之。谁座大了小国们都为免被呑并就进贡帰附。也就是说形制上有一脉相承之形但不一定是一脉相承之制,特别是(实用点)孔的或不明显的地方,当然不同的器具(使用)上是有不同的设置位的,例如佩类、平行中心孔不可能是有大的偏心(平行力)现象的。 个人观点而交流。
58#
发表于 2010-10-27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真漂亮~~~~~~~~~~~~
59#
发表于 2010-10-27 00:21:00 | 只看该作者
单从打孔的工艺,一般专家就一眼了,纹饰工艺很差,沁色人为呆板不自然,
60#
发表于 2010-10-27 00:31:00 | 只看该作者
单从打孔的工艺,一般专家就一眼了,纹饰工艺很差,沁色人为呆板不自然, 翡丽 发表于 2010-10-27 0:2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5 14:58 , Processed in 0.0598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