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4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峙峪村,距今约2.8万多年古文字符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峙峪遗址,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发现了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   峙峪遗址(第一批省保) 峙峪遗址 时代:旧石器   地址:朔城区峙峪村附近   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1963年调查发现并进行局部发掘。发现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5000余枚。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时代属晚更新世,经C14测定,距今为28945±1370年和28135±1330年。   峙峪遗址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装饰品。出土石器有: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石镞等两万余件。制造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岩、硅质灰岩、燧石、火成岩等。石器主要是小型的,大型石器极少,砍砸工具罕见。此外,发现了细致打击成的骨尖状器,其它一些打制痕迹清楚的骨片,也可作为某种工具使用。还有1件可以反映磨制钻孔技术的扁圆形石墨装饰品。   与灰烬、石器、烧骨共存的动物化石,有的往往密集成层,大多为单个的动物牙齿,总数达5000余颗,还有大量被人工击碎的兽骨片。哺乳动物化石中最多的是野马,至少代表120个个体,野驴88个个体,显然这两种草原动物是当时人们猎取的主要对象。   峙峪遗址是华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对研究旧石器晚期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现  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峙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2.8万年。峙峪遗 峙峪遗址出土文物 址的出土文物非常丰富,石制品约15万件,还出现了比较进步的间接打制产品,如扇形石核和小石叶。有一件石墨做成的穿孔装饰品,光滑的一面和边缘都经过磨制,磨擦痕迹很清楚,它表明远在2.8万年前,钻孔和磨制技术已在中国出现。同时,这些石器标志着典型细石器雏形和复合工具的诞生。通过对峙峪遗址出土动物化石研究表明,发现在面积不大的发掘范围内有众多的马类猎获品,实为旧石器遗址之罕见,因此峙峪人又被誉为“猎马人”。峙峪人以弓箭和棍棒捕获这些草原动物,从事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最为出色的的猎马人文化。 历史  山西旧石器晚期后一阶段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几个细石器文化之一。它是由近20个地点构成的遗址群,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的山间盆地边缘。因沁水县下川附近发现 峙峪遗址出土文物 最为丰富,被命名为“下川文化”。据C14年代测定,距今约23000~16000年。 山西境内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除下川遗址外,还有1964年在吕梁山西麓的黄河东岸地区发现的“薛关遗址”(在蒲县薛关村昕水河右岸)、1980年发现的“柿子滩遗址”(在吉县清水河畔),以及偏关县及与其接壤的内蒙古准格尔和清水河一带的数十处地点。它们距今时代大致相同,约13550±150年,文化面貌也基本一致,石器的加工技术和形制风格与下川文化也都有或多或少相近之处。但是,它们出土的典型工具是各式各样的尖状器和刮削器,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掌握了修整兽皮、缝制兽皮御寒的技能。最有价值的是,在柿子滩遗址发现了两幅山西迄今发现最早的岩画,均以赭红色赤铁矿粉末涂绘而成,一幅为裸体女性图,一幅似狩猎格斗图或舞蹈图。这一发现,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了用图画形式反映生活的要求,有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 化石  峙峪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   1963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在朔城区峙峪村北的黑驼山脚下,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两万八千年,196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峙峪遗址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发现的一处较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处遗址以出土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和伴随大量的哺乳动物遗骨而著称。在两万多件人工砸击过的碎骨片中,有数百件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   专家们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推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在峙峪遗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层中的两个灰烬层。下面的灰烬层中出土了一件有较为复杂图像的骨片,骨片刻划痕迹十分清楚,易于辨认,显然是峙峪人有意识的骨雕。峙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墨磨成的钻孔装饰品,这说明峙峪人相当进步,已能使用技术很高的石制工具。另外,在这里亦发现一件石镞,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武器,证明当时人类已发明了弓箭。全部出土遗物告诉人们:当峙峪人在这里生活之时,山上森林茂密,丘陵灌木郁闭,平川草肥景胜,河里鱼游水涟。当时生活在峙峪一带的动物有羚羊、野马、野猪、鹿、鸵鸟等。峙峪人猎食最多的是野马,所以峙峪人也称“猎马人”。   在峙峪遗址还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化石,通过对枕骨化石特征的分析而推断:峙峪人早于山顶洞人,但晚于山西丁村人,距今至少有十万年的历史。这表明,他们十几万年前已经开始劳动。生活和繁衍在朔州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峙峪文化属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周口店第一地点、许家窑遗址、峙峪遗址这一代表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进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是华北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产生的基础。峙峪遗址的发现,为中国考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为研究亚洲、美洲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这说明在“许家窑人”后,人类在桑干河流域日益发展和昌盛,标志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1963年发现于朔县的峙峪村,距今约2.8万多年。发现有人类枕骨化石一块,野马、野驴、水牛、羚羊、披毛犀、虎、狼等脊椎动物化石5000多件,骨器和细小石器3万余件。其中石箭镞的出土,说明峙峪人已经发明了弓箭,这是人类改进工具增强征服自然能力的重要标志。峙峪人是许家窑人的后代,他们在体质形态上,已经和现代人相似,社会组织上,已经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初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峙峪古遗址 峙峪古遗址  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   这处遗址距今约两万八千年,196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峙峪遗址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发现的一处较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处遗址以出土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和伴随大量的哺乳动物遗骨而著称。在两万多件人工砸击过的碎骨片中,有数百件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专家们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推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在峙峪遗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层中的两个灰烬层。下面的灰烬层中出土了一件有较为复杂图像的骨片,骨片刻划痕迹十分清楚,易于辨认,显然是峙峪人有意识的骨雕。峙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墨磨成的钻孔装饰品,这说明峙峪人相当进步,已能使用技术很高的石制工具。另外,在这里亦发现一件石镞,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武器,证明当时人类已发明了弓箭。全部出土遗物告诉人们:当峙峪人在这里生活之时,山上森林茂密,丘陵灌木郁闭,平川草肥景胜,河里鱼游水涟。当时生活在峙峪一带的动物有羚羊、野马、野猪、鹿、鸵鸟等。峙峪人猎食最多的是野马,所以峙峪人也称“猎马人”。在峙峪遗址还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化石,通过对枕骨化石特征的分析而推断:峙峪人早于山顶洞人,但晚于山西丁村人,距今至少有十万年的历史。这表明,我们的祖先十几万年前已经开始劳动。生活和繁衍在朔州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峙峪文化属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周口店第一地点、许家窑遗址、峙峪遗址这一代表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进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是华北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产生的基础。峙峪遗址的发现,为我国考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为研究亚洲、美洲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山西旧石器晚期后一阶段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几个细石器文化之一。它是由近20个地点构成的遗址群,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的山间盆地边缘。因沁水县下川附近发现最为丰富,被命名为“下川文化”。据C14年代测定,距今约23000~16000年。 山西境内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除下川遗址外,还有1964年在吕梁山西麓的黄河东岸地区发现的“薛关遗址”(在蒲县薛关村昕水河右岸)、1980年发现的“柿子滩遗址”(在吉县清水河畔),以及偏关县及与其接壤的内蒙古准格尔和清水河一带的数十处地点。它们距今时代大致相同,约13550±150年,文化面貌也基本一致,石器的加工技术和形制风格与下川文化也都有或多或少相近之处。但是,它们出土的典型工具是各式各样的尖状器和刮削器,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掌握了修整兽皮、缝制兽皮御寒的技能。最有价值的是,在柿子滩遗址发现了两幅山西迄今发现最早的岩画,均以赭红色赤铁矿粉末涂绘而成,一幅为裸体女性图,一幅似狩猎格斗图或舞蹈图。这一发现,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了用图画形式反映生活的要求,有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1]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峙峪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   这处遗址距今约两万八千年,196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峙峪遗址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发现的一处较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处遗址以出土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和伴随大量的哺乳动物遗骨而著称。在两万多件人工砸击过的碎骨片中,有数百件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专家们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推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在峙峪遗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层中的两个灰烬层。下面的灰烬层中出土了一件有较为复杂图像的骨片,骨片刻划痕迹十分清楚,易于辨认,显然是峙峪人有意识的骨雕。峙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墨磨成的钻孔装饰品,这说明峙峪人相当进步,已能使用技术很高的石制工具。另外,在这里亦发现一件石镞,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武器,证明当时人类已发明了弓箭。全部出土遗物告诉人们:当峙峪人在这里生活之时,山上森林茂密,丘陵灌木郁闭,平川草肥景胜,河里鱼游水涟。当时生活在峙峪一带的动物有羚羊、野马、野猪、鹿、鸵鸟等。峙峪人猎食最多的是野马,所以峙峪人也称 “猎马人”。在峙峪遗址还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化石,通过对枕骨化石特征的分析而推断:峙峪人早于山顶洞人,但晚于山西丁村人,距今至少有十万年的历史。这表明,我们的祖先十几万年前已经开始劳动。生活和繁衍在朔州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峙峪文化属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周口店第一地点、许家窑遗址、峙峪遗址这一代表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进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是华北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产生的基础。峙峪遗址的发现,为我国考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为研究亚洲、美洲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这说明在“许家窑人”后,人类在桑干河流域日益发展和昌盛,标志着我国史前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4#
发表于 2010-10-4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关注
5#
发表于 2010-10-4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这苗族的头饰似有对照啊。
6#
发表于 2010-10-25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关注
7#
发表于 2011-9-13 00:49:2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一下
8#
发表于 2011-9-27 23:07: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9#
发表于 2011-10-5 22:31: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0#
发表于 2011-12-1 20:44:59 | 只看该作者
向最值得崇敬的任南老师致敬!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倾其所有,为了弘扬远古文化,探索未知领域!为开启人类远古文明的大门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并还在不断的求索和努力中!您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2 20:39 , Processed in 0.059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