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龟”引来北京专家、媒体关注 ●北京红山文化专家、石刻研究员21日晚抵鞍,对海城析木、鞍山铁架山一带的石龟、岩画进行考察,认为此处文化遗迹意义重大
●本报曾于2005年10月和11月间对“神龟”进行过“密集报道”,引发了央视新闻频道和民间考古爱好者的“探索热潮”
四年前,它初现真颜,本报曾于2005年10月和11月间对它进行了“密集报道”,引起上到央视、下到民间一阵考古探索热潮。四年后,一批人顶着乌云和山风再次聚集在它身边,把它从沉睡中惊扰起来。22日上午,来自北京的几名红山文化专家、学者、新闻记者被海城析木石龟和鞍山岩画的神秘和广博所倾倒。
“石龟所面对的封土堆下是否有原始墓葬?”“岩画到底有何含义?”专家们采集了大量照片,准备将其带回北京做学术研究。
专家组团来鞍“红山文化”做媒
“探龟”小组驾车7小时,于21日晚6点半到达鞍山,风尘仆仆,只吃了一口饭就直奔千山区文化馆。晚8点到达文化馆,观看了鞍山地形沙盘和石龟的发现者张峻伟这几年来发现的岩画照片,以及他驱车大漠,从荒无人烟的内蒙古山上捡来的红山文化玉件。
专家们拿着形状古朴带有水磨痕的玉枭(猫头鹰)、玉蝉、玉人、勾云玉佩爱不释手。其中,一个白玉雕的女性骨盆形状器物引起很大关注。“这个和红山文化中的裸体孕妇一类,应该都是反映生殖崇拜的。”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理事任南说,这次专家团来鞍考察,还多亏了自己的“红山文化网”,很多学者经常上网交流。有一次,他们发现了张峻伟的帖子和图片,对鞍山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来到鞍山,同来的还有为鞍山岩画做专题报道的北京电视台工作人员。
初见海城石龟齐惊呼“好东西”
22日早晨6点,记者跟随考察团队启程赶往海城析木。石龟仍然屹立在山巅之上,静静俯瞰苍生。在它脚下的东边山梁上,那块长5.4米的“龙脊”岩上依旧布满50多个石窝,引来专家们一阵议论。等再见石龟背上的“十字架”、“五瓣花(类似河图中的天五图)”、“七星图”、“日月”、“□”形符号,他们更觉“惊艳”!
“这些图案绝对是好东西!在辽南发现,太难得了!”石刻专家刘卫东说,他在江苏连云港和新疆都见过类似石刻,但连云港岩画已出现动物等狩猎场面,时代应晚于海城的石龟岩画。“这应该是一种图腾象征,有崇拜天、地、日月的意思,我同意鞍山市博物馆前任馆长张喜荣老师的观点,这是一处原始部落祭祀场。”刘卫东还发现,这块石龟片麻岩的石质和周围山石不同,底座没有和山体相连,应该是原始人用一种神奇的手段从别处运来放在山巅上的。
专家们认为石龟对面应该存在几座积石冢,鞍山市博物馆前任馆长张喜荣认为是原始酋长的墓葬。辽宁科技大学研究员童培德教授则认为,即使存在墓葬,由于年代太久远,里面也不会有太多有价值的随葬品和文字记载,只是一些石块、玉器和陶片。
之后,专家们又对辽阳、鞍山铁架山岩画做了考察。铁架山岩画种类的齐全和丰富几乎囊括了外省所有岩画的特征。其中的“龙形”刻痕和“格子盘”岩画让人惊奇。
在考古学术界,岩画的含义有两大主流,一是星图说,认为石窝代表原始住民对宇宙星辰的初步认识,但由于缺少古代星图的确切实物,一直有争议。二是生殖说,认为“凹穴”代表女性生殖器,属于母系氏族崇拜。童培德则认为,一些复杂的图形代表了原始人类平面几何学和数学知识的萌芽,如中间一个大圆,周围6个小圆,很像九章算术中的“一及六”,就是一个圆外侧最多可有六个相同直径的外切圆。
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理事任南则认为,这些岩画也许和离此不远的赤峰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有某种不解之缘。任南与红山文化结缘颇有传奇色彩——他9岁时,跟在部队工作的父亲到了内蒙古赤峰,用子弹壳、烟盒等“玩具”与当地孩子交换玉件。等12岁全家回京时,任南已积攒了不少红山古玉。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朋友的佩饰引起了他的注意。朋友说,这是他在海外时,一位老华侨的后人送的,那个人的家里还有数量极多的红山玉。任南立刻委托朋友寻找这批红山珍宝的下落。几经周折,这批红山珍宝到了香港,任南变卖所有家产筹集巨款,买下了所有玉件,并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
“鞍山的岩画不应是独立存在,它应和红山文化有着某种关联,但目前还需回北京继续研究。”专家们说,回北京后,他们争取用先进仪器对石窝进行断代。 0423B131
■“探龟小组”专家档案
●任南,现居北京,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理事、红山古玉收藏家、香港“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馆长。
●刘卫东,北京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所在博物馆展出历代石刻文物500多种,库藏的历代石刻千余种。刘卫东经常到民间回收珍贵石刻石雕入馆,避免其流失。
●杨天佑,77岁,美籍华人,红山玉收藏者。解放前,家族里曾有人在东北从事矿业开采,因此家中有大量红山玉。
●张峻伟,63岁,鞍山民间考古爱好者,海城石龟和铁架山岩画的发现者。
●张喜荣,鞍山市博物馆前任馆长。1978年10月,他亲自从故宫请出600余件国宝在鞍山安家,极大丰富了鞍山博物馆的收藏。
●童培德,63岁,辽宁科技大学研究员,冶金学、物理学教授,计算机专家。自称业余考古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