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徐向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些北方馆藏金属类器物图片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7-13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完成普工填坑,请各位欣赏。[em27]

 

(科尔沁博物馆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3:12:16编辑过]
23#
发表于 2010-7-13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徐向阳在2010-7-13 13:11:00的发言:

完成普工填坑,请各位欣赏。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科尔沁博物馆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3:12:16编辑过]

*感恩 您辛苦了 多費心彙集了...[em227]

24#
发表于 2010-7-13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em27][em27][em27]
25#
发表于 2010-7-13 23: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徐向阳在2010-7-13 1:2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24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24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243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2:53:32编辑过]

精制,欣赏。

26#
发表于 2010-7-13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徐向阳在2010-7-13 1:2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244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244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3:01:47编辑过]

人形,学习。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5:0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neo_img_dsc02449.jpg]UploadFile/2010-7/20107141531375490.jpg[/upload]

 

蒙古族美术—萨满教翁贡艺术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1月13日14:06 (来源:中华五千年)
    】【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自然界,受着自然力的支配。他们不理解这种外界的支配力量,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现象顶礼膜拜。在蒙古草原地区的萨满教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多桑蒙古史说:“鞑靼民族信仰与迷信,与亚洲北部之其它游牧民族大都相类,皆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崇拜日月山河五行之属,出帐南向,对日跪拜。奠洒于地,以酹天体五行,以木或毡制偶像,悬于帐壁对之礼拜……。”这种原始信仰,对自然界和动物崇拜,对祖先和巫术崇拜。
  古代蒙古族文化,有一些是渗透着宗教色彩,不少民间美术,离开了宗教,就不能了解文化发展的进程的内容,在古代因为文化发展已纳入宗教思想体系的范畴。要研究这些文化,对其特定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做为前提。对其文化的历史发展形式,应该客观的进行分析,了解,才能对古代文化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如果不了解这些,那些出土文物中的铜镜和银面具,那些岩画中的“圣像壁”等等就不好理解,如果与当时的宗教思想和经济基础联系起来,那就不难理解了。
  二、绘制与刺绣翁贡艺术
  古代的萨满教神像一般是用毡制的,呈人形,被置于毡帐的入口的两侧。普兰·迦尔宾写到:“他们用丝绸小碎片制作其他的神……制做这种神像时,来自附近帐篷的年长妇女们聚集在一起,他们怀着敬意制做着。”这是古代人制作宗教艺术的真实记录,这些神像就是萨满教的刺绣翁贡艺术。
  在民间流行一种绘制的翁贡艺术,群众中认为吉雅其夫妻是牲畜和孩子们的保护神,妇女们常常把她的像画在雪白的毡子上供奉起来,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难。“以后有了布匹,人们又把他俩的像从牛皮和毡子上请下来,精心地画到白布上去。”可见在牛皮上、毡子上、布上绘制神像是蒙古族民间的传统的绘画艺术。我们从民间流行的一首祝词中也可以对这种翁贡艺术有个大致的了解!
    洁白的布匹上有您光辉的形象,
    哈达(山岩)上有您那丰采的画像,
    能看清一切的眼睛是龙唐。
    您那背后正中一道缝线,
    是纯洁姑娘的巧手缝制。
    您黑白分明的双眼,
    是南方的“乌珠哥”(字)镶嵌。
    您那前襟中间的缝线,
    是敬爱的少女的针线。
    您那透视万物的神眼,
    是北方的“乌珠哥”装点。
  可见这种绘制和缝制的神像,是民间十分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
  三、雕刻与铜铸翁贡艺术
  我们从匈奴宗教文化中看到的“休屠王祭天金人”。就是萨满教的金属偶像。匈奴人造此偶像作为“天主”而祭祀之。又据《魏书·释老志》载,这个金人,大约有一丈多高,汉武帝把它陈列于甘泉宫,对它不祭祀,仅烧香礼拜而已。从蒙古诺颜山匈奴墓葬中出土了木俑,证明匈奴人确实是崇拜偶像。由于匈奴人迷信天地、鬼神,因此便把偶像作为天地鬼神的化身而予崇拜。匈奴的这种对偶像崇拜,也就是萨满教的古代翁贡艺术。
  翁贡是保护神的象征模型,在大部分东蒙古萨满中间,我们还能发现动物风格时期用作翁贡保护神的青铜雕像。
  鲁不鲁乞来到蒙古地区以后亲眼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偶像”并问当地的蒙古人,他们回答说:“我们并没有为上帝塑造这些像,而是当我们这里的任何富人死去时,他的儿子或他的妻子或他的某些亲爱的人就塑造了一尊死者的像,并把它放在这里,我们崇拜它,是为了纪念死者。”这是古代蒙古人祖先崇拜的比较生动的记述,这种塑造祖先为神像的传统习惯,就是佛教传入蒙古以后仍然保留了下来。阿拉坦汗时黄教传入蒙古地区后才“把以前传统奉信的翁贡和神鬼祭台当众毁掉……。”其后,“转轮法王阿拉坦汗的嫡孙文布鸿台吉以无比虔诚的丹心,恭请察干达尔菩萨前来蒙古,动用巨量钱财、宝物、将其父宝迪希勒鸿台吉的遗容,塑成佛像金身供养在释迦牟尼召的东侧新建寝宫以内。”
  四、萨满教的服饰
  蒙古萨满的穿着带有大量金属片的礼服,对于过去的萨满都是共同的。衣服上悬挂着长带和镜子之类的物件。头上戴着羽毛头饰,铁制角状物,或扎着丝绸布。萨满教必不可少的标志是一只鼓和一根棍棒,但这些东西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萨满的服装,就是指萨满在仪式上穿的衣服,一般的式样和外观与蒙古袍不同。因此这种服装,必须是使穿着的人跟他的同类人——凡人区别开来。使穿的显得与众不同(见图五十八)。
  有一种“萨满礼服带有翁贡神的小塑像……。”还有“用无数系着小片和小铃的金属物件装饰着。……萨满服的装饰品中撞击声最大的,也许是扎在装饰物件各角边上的蛇形小片。这些小片的存在通常表明萨满在他的服装上追求的是摹仿飞鸟,因而袖子和衣服前身的皮条或布条总是作为羽毛的象征,衣服后身的长片总是作为鸟尾的象征。显然,这种象征飞鸟的服装可以用萨满能飞行的观念来解释。……有时围裙称为“棕斑虎”,通常用色彩鲜明的布条排列,意味着模仿虎皮。
  一条长围裙或是由带形保护片以及皮条构成的悬挂物件,是所有萨满服装的一个特征,皮条上又扎着一定数量的镜子。有时镜子共九面——阿尔泰语族的神圣数字是九。
  有关萨满教的材料极为丰富,对萨满教艺术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从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直到近代旅行家们的记述中,我们都能接触到有关萨满教翁贡艺术的叙述。这种萨满教翁贡艺术常常采用雕刻、铜铸、绘制、刺绣等不同形式构成了古老的宗教艺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4 15:31:29编辑过]

0.jpg (205.56 KB, 下载次数: 1)

0.jpg
28#
发表于 2010-7-15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em56]
29#
发表于 2010-7-15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徐向阳在2010-7-14 15:0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244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蒙古族美术—萨满教翁贡艺术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1月13日14:06 (来源:中华五千年)
    】【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自然界,受着自然力的支配。他们不理解这种外界的支配力量,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现象顶礼膜拜。在蒙古草原地区的萨满教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多桑蒙古史说:“鞑靼民族信仰与迷信,与亚洲北部之其它游牧民族大都相类,皆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崇拜日月山河五行之属,出帐南向,对日跪拜。奠洒于地,以酹天体五行,以木或毡制偶像,悬于帐壁对之礼拜……。”这种原始信仰,对自然界和动物崇拜,对祖先和巫术崇拜。
  古代蒙古族文化,有一些是渗透着宗教色彩,不少民间美术,离开了宗教,就不能了解文化发展的进程的内容,在古代因为文化发展已纳入宗教思想体系的范畴。要研究这些文化,对其特定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做为前提。对其文化的历史发展形式,应该客观的进行分析,了解,才能对古代文化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如果不了解这些,那些出土文物中的铜镜和银面具,那些岩画中的“圣像壁”等等就不好理解,如果与当时的宗教思想和经济基础联系起来,那就不难理解了。
  二、绘制与刺绣翁贡艺术
  古代的萨满教神像一般是用毡制的,呈人形,被置于毡帐的入口的两侧。普兰·迦尔宾写到:“他们用丝绸小碎片制作其他的神……制做这种神像时,来自附近帐篷的年长妇女们聚集在一起,他们怀着敬意制做着。”这是古代人制作宗教艺术的真实记录,这些神像就是萨满教的刺绣翁贡艺术。
  在民间流行一种绘制的翁贡艺术,群众中认为吉雅其夫妻是牲畜和孩子们的保护神,妇女们常常把她的像画在雪白的毡子上供奉起来,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难。“以后有了布匹,人们又把他俩的像从牛皮和毡子上请下来,精心地画到白布上去。”可见在牛皮上、毡子上、布上绘制神像是蒙古族民间的传统的绘画艺术。我们从民间流行的一首祝词中也可以对这种翁贡艺术有个大致的了解!
    洁白的布匹上有您光辉的形象,
    哈达(山岩)上有您那丰采的画像,
    能看清一切的眼睛是龙唐。
    您那背后正中一道缝线,
    是纯洁姑娘的巧手缝制。
    您黑白分明的双眼,
    是南方的“乌珠哥”(字)镶嵌。
    您那前襟中间的缝线,
    是敬爱的少女的针线。
    您那透视万物的神眼,
    是北方的“乌珠哥”装点。
  可见这种绘制和缝制的神像,是民间十分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
  三、雕刻与铜铸翁贡艺术
  我们从匈奴宗教文化中看到的“休屠王祭天金人”。就是萨满教的金属偶像。匈奴人造此偶像作为“天主”而祭祀之。又据《魏书·释老志》载,这个金人,大约有一丈多高,汉武帝把它陈列于甘泉宫,对它不祭祀,仅烧香礼拜而已。从蒙古诺颜山匈奴墓葬中出土了木俑,证明匈奴人确实是崇拜偶像。由于匈奴人迷信天地、鬼神,因此便把偶像作为天地鬼神的化身而予崇拜。匈奴的这种对偶像崇拜,也就是萨满教的古代翁贡艺术。
  翁贡是保护神的象征模型,在大部分东蒙古萨满中间,我们还能发现动物风格时期用作翁贡保护神的青铜雕像。
  鲁不鲁乞来到蒙古地区以后亲眼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偶像”并问当地的蒙古人,他们回答说:“我们并没有为上帝塑造这些像,而是当我们这里的任何富人死去时,他的儿子或他的妻子或他的某些亲爱的人就塑造了一尊死者的像,并把它放在这里,我们崇拜它,是为了纪念死者。”这是古代蒙古人祖先崇拜的比较生动的记述,这种塑造祖先为神像的传统习惯,就是佛教传入蒙古以后仍然保留了下来。阿拉坦汗时黄教传入蒙古地区后才“把以前传统奉信的翁贡和神鬼祭台当众毁掉……。”其后,“转轮法王阿拉坦汗的嫡孙文布鸿台吉以无比虔诚的丹心,恭请察干达尔菩萨前来蒙古,动用巨量钱财、宝物、将其父宝迪希勒鸿台吉的遗容,塑成佛像金身供养在释迦牟尼召的东侧新建寝宫以内。”
  四、萨满教的服饰
  蒙古萨满的穿着带有大量金属片的礼服,对于过去的萨满都是共同的。衣服上悬挂着长带和镜子之类的物件。头上戴着羽毛头饰,铁制角状物,或扎着丝绸布。萨满教必不可少的标志是一只鼓和一根棍棒,但这些东西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萨满的服装,就是指萨满在仪式上穿的衣服,一般的式样和外观与蒙古袍不同。因此这种服装,必须是使穿着的人跟他的同类人——凡人区别开来。使穿的显得与众不同(见图五十八)。
  有一种“萨满礼服带有翁贡神的小塑像……。”还有“用无数系着小片和小铃的金属物件装饰着。……萨满服的装饰品中撞击声最大的,也许是扎在装饰物件各角边上的蛇形小片。这些小片的存在通常表明萨满在他的服装上追求的是摹仿飞鸟,因而袖子和衣服前身的皮条或布条总是作为羽毛的象征,衣服后身的长片总是作为鸟尾的象征。显然,这种象征飞鸟的服装可以用萨满能飞行的观念来解释。……有时围裙称为“棕斑虎”,通常用色彩鲜明的布条排列,意味着模仿虎皮。
  一条长围裙或是由带形保护片以及皮条构成的悬挂物件,是所有萨满服装的一个特征,皮条上又扎着一定数量的镜子。有时镜子共九面——阿尔泰语族的神圣数字是九。
  有关萨满教的材料极为丰富,对萨满教艺术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从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直到近代旅行家们的记述中,我们都能接触到有关萨满教翁贡艺术的叙述。这种萨满教翁贡艺术常常采用雕刻、铜铸、绘制、刺绣等不同形式构成了古老的宗教艺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4 15:31:29编辑过]

学习了~~[em56]

30#
发表于 2010-7-16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了![em56][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5 02:50 , Processed in 0.066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