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普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经验与仪器———关于任南鉴别玉器之我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6-16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传

形而上者谓之道是无法用言语诠释,离开言语文字表述的,圣人慈悲,为了众生,还是用言语诠释,用言语文字表述教化。

红山诸文化古玉真品是圣人祭天通神通灵之物,是用“器”物对“道体”的诠释,用“器”物表述教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7:17:11编辑过]
22#
发表于 2007-6-16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6-16 10:00:02的发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这谓之器。--易经系传

形而上者谓之道是无法用言语诠释,离开言语文字表述的,圣人慈悲,为了众生,还是用言语诠释,用言语文字表述教化。

红山诸文化古玉真品是圣人祭天通神通灵之物,是用“器”物对“道体”的诠释,用“器”物表述教化。

[em27]
23#
发表于 2007-6-16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于圣人祭天通神通灵之物的红山诸文化古玉真品,任南先生用<任氏鉴定法>“净、熟、肥、透、葬(藏)、孔、坑、缩、次、过、浆、神”的十二个字予以概括诠释。并辅助以科学仪器做为对“熟、肥、透、孔、坑、缩、次、过、浆”以进一步断定的手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7:14:30编辑过]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任先生所藏之红山玉多为透闪石质地,其料为玉中之上品,这是用仪器测出来的,如果还要问其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怎么来的,我想又要惹来许多笑话了!人人都明白那标准是千百次的对来路正的优质玉料的检测得出的结果,任先征的鉴定标准也是,那怕是在电子镜下,也是一次次对可靠的,有明确说法的红山玉件做实验而得出的经验,也是标准。本人没得任先生真传,玩的浅,但基本还是明事理的[em01][em01][em01]

[upload=jpg]UploadFile/2007616171118733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6161711436019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7:17:18编辑过]

0.jpg (57.28 KB, 下载次数: 0)

经验与仪器———关于任南鉴别玉器之我见

经验与仪器———关于任南鉴别玉器之我见

0.jpg (47.74 KB, 下载次数: 0)

经验与仪器———关于任南鉴别玉器之我见

经验与仪器———关于任南鉴别玉器之我见
25#
发表于 2007-6-16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任氏鉴定法>的“净、熟、肥、透、葬(藏)、孔、坑、缩、次、过、浆、神”十二个字是形而上道与形而下器的体相用在时间空间交叉点的最简易的诠释了!任南先生感于众会员朋友真品古玉观赏和上手盘玩的少,才在十二字基础上又提出“工上自然态,质变是鉴别真伪的关键”!辅助以科学仪器作为对“熟、肥、透、孔、坑、缩、次、过、浆”--自然态和质变的进一步断定的手段。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7:28: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常讲玉盘出来如何!其对玉料和沁色的认定有非常大的作用,红山玉沁色是深埋下在数千年才形成,其沁以由外而纳于内,浸入玉体内部,与玉浑然一体,形成质变而去空荡荡之感。

1、仿品无论如何也难以盘出红山神韵

2、古玉的沁色盘玩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任南对其倾注大半辈子的心血,得出了不少的心得,(这里我就不再啰嗦了)

27#
发表于 2007-6-16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壶为什么作出<任氏鉴定法>的“净、熟、肥、透、葬(藏)、孔、坑、缩、次、过、浆、神”十二个字,是形而上道与形而下器的体相用在时间空间交叉点的最简易的诠释的结论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6 17:29:29编辑过]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有:有最美之色沁,如无盘功,隐而不彰,玉理会而不露之,浅淡色更不易见,污浊之气大难退净。

[em01][em01][em01]千年古玉交秋黄,还得有心人啊!!!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7: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任先生便是这个人!!![em27][em27][em27]
30#
发表于 2007-6-17 06: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普云在2007-6-16 17:34:54的发言: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有:有最美之色沁,如无盘功,隐而不彰,玉理会而不露之,浅淡色更不易见,污浊之气大难退净。

[em01][em01][em01]千年古玉交秋黄,还得有心人啊!!!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05:36 , Processed in 0.0666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