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说起赤峰市的敖汉旗,可能有好多人感到陌生,但是在国内外考古界人士对这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它是令国内外考古专家都感到兴奋的华夏第一村。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及赤峰市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虎、刘国祥等考古专家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敖汉旗发掘出兴隆洼聚落遗址。 这是一座8000年前的村落,这里的考古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轰动了海内外。 为什么被称为华夏第一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介绍说:1983~1993年,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先后经过了7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期别的兴隆洼遗址半地穴式房址170余座、窑穴400余座、居室墓葬30余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文物及动物骨骼、植物遗骸,由此提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命名。 通过对房址内出土的木炭标本进行碳14年代测定,得出了村落距今8000年左右的结论。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经过全面考古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原始村落。由于具备了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这3个条件,所以将兴隆洼遗址称作华夏第一村。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近30年的考古调查,已经确认在敖汉旗境内共分布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遗址4000余处,约占内蒙古自治区古遗址总数的1/6。敖汉旗博物馆已经征集收藏的文物达3800多件。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公布的126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敖汉旗兴隆洼、大甸子、城子山遗址名列其中。境内正式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同一旗县拥有4种不同考古学文化命名,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苏秉琦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指出: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反映的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氏族社会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文明起源超过万年,社会分化早于中原。 华夏第一村的六个之最 一是兴隆洼遗址一期聚落内的房址均成排分布,井然有序,最大的两座房址面积各达140余平方米,并排位于聚落中心部位。居住区的外围环绕一道椭圆形的围壕,是中国已经揭示的最完整的原始村落,是中国8000年建筑史上的奇迹。二是这里发现的成批的居室墓葬,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奇特的埋葬习俗。这里发现的人猪合葬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尚属首例。三是这里出土的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磨光真玉器,是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最宝贵的实物资料。四是这里出土的墓主人腰部的蚌裙,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完整的服饰资料。五是这里出土的完整骨笛,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乐器。六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这里出土的动物骨骼数量最多,是兴隆洼先民从事狩猎活动的实证。兴隆洼遗址的挖掘,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埋藏久远的古老王国的神秘面纱。 极高的人文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第一,兴隆洼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命名地,是目前中国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原始村落,对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二,兴隆洼遗址出土了非常奇特的居室葬俗遗址,对研究远古人类的埋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第三,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玉玦,这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耳饰,为我们探讨中国玉文化的源流提供了实证。第四,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目前中国最完整的蚌裙服饰,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通过对兴隆洼遗址出土的资料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够确认这个地区的文明进程以及在东北亚地区所占有的学术地位,确定了该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平行、相互影响的历史地位,为人类起源多元一体论提供了史证。 灿烂的敖汉古文化 敖汉旗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其古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发展轨迹清晰,没有断层,已经被考古界命名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家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几种类型的文化,既填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确立起4个考古学文化的坐标,也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向前推进了3000余年。 这里产生的兴隆洼文化表明: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原始村落;这里产生的赵家沟文化表明: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由刀耕火种过渡到耜耕原始农业阶段;这里发现的草帽山积石冢、兴隆洼陶塑女神等诸多红山文化遗迹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进入了早期的城邦式的原始国家;这里产生的小河沿文化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出现了与中原地区乃至长江流域有密切联系的同时期原始文化;这里发现的大甸子、城子山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与中原地区同等发达的等级社会制度与青铜器时代文明;这里发现的周家地山湾子等诸多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两三千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青铜采矿和冶炼铸造技术;横亘在敖汉旗中部的两道燕长城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在燕国版图内,春秋战国之后,这里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驻牧之地。秦汉之后,这里开始有了准确的史籍记载。正如有些专家所说: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了解中国北方文化。要了解中国北方文化,不能不了解敖汉旗古文化。 华夏第一村不只一处 在兴隆洼遗址西北约13公里处,考古工作者又发掘出了一处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兴隆洼文化二期聚落遗址,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布在兴隆洼村西南侧的坡地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清理出兴隆洼文化房址11座、居室墓葬10座、灰坑12座,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蚌器等文物及动物骨骼、植物遗骸资料。 兴隆洼遗址发掘的房址均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地穴系在浅黄色生土上直接挖成,房址排列十分整齐。地表共有房址150余座,均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列,布局规整,明显分为东、中、西3个区。5号房址的四角均堆有长方形或者方形的熟土台,室内平面呈“亚”字形;13号房址的西北角发现弧形暗道式出入口,成年人能从暗道爬出。“亚”字形房屋和暗道式出入口在我国东北地区史前时期房址中系首次发现。从出土文物的特征看,已经发掘的东、中区房址间无明显的年代差异,聚落布局经过统一规划,推断为一次性营建而成。在当时能够有这样气势宏伟、整齐划一的村落,表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还要从8000年向更久远的年代延伸。 在对该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村落里居住的先民存在等级之分。22号房址的主人身份明显高贵,不仅房址保存最完整,而且出土的遗物也最多、最有考古价值:除在灶址的两侧发现4个对称排列的柱洞外,还在房两侧穴壁内各发现有2个立柱,这一最新发现是研究当时聚落布局及建筑技术的宝贵资料;出土的3件小型玉器饰品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由此将我国琢磨和使用玉器的年代上推至新石器时代中期;该房址出土的钻孔蚶类贝壳是兴隆洼遗址中首次发现的海里贝壳,这是兴隆洼先民与沿海地区先民直接或者间接交往的实物佐证;房址有20余件立置或者扣置的成组陶器面世,还有2件大型磨盘和磨棒出土,这有助于复原当时室内空间布局及生活场景;在房址居住面的西北角发现4具人骨,在居住面上埋葬多位死者的习俗在兴隆洼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通过DNA检测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家庭结构。另外,在22号房址中还发现4个额顶正中有钻孔的动物头骨、2件人头盖骨牌饰和1件三角形镶嵌蚌壳的石质人面饰,这是研究8000年前先民们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和证据。 近年来,敖汉旗境内还发现草帽山积石冢群和城子山祭祀遗址群,分别属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和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草帽山遗址发现罕见的红山文化石雕人像,城子山遗址发现巨型石雕猪首像,它们均为中国史前艺术宝库中的石雕珍品。 惊世遗址缘何复埋地下? 敖汉旗境内辉煌灿烂的远古文化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 近几年来,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德国、以色列、匈牙利等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对兴隆洼文化十分重视,多次到兴隆洼遗址进行考察研究。 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近百名日本各界朋友包专机到兴隆洼遗址参观。兴隆洼遗址也被评为1992年最重大考古发现、八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并且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敖汉旗是一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缺乏开发建设的经济实力,致使已经发掘出来的兴隆洼遗址又被重新埋上土保护起来。 在最近举行的敖汉华夏第一村教育促进会首届年会上,一些考古界、文化界、教育界、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呼吁:应该保护、开发、利用好华夏第一村的文化资源。我们相信,随着遗址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兴隆洼遗址蕴涵的远古文化最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7 00:14 , Processed in 0.0546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