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泉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个头不小的铺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1-24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很业余在2010-1-22 12:41:00的发言:

谢谢abubuyou兄!东西在我看来的确不真 我认为这开始就是个误区 在认定是真东西的前提下断代。文物鉴定和鉴赏不同啊!鉴赏是挑好的讲 鉴定是挑毛病啊!东西一旦发现致命伤就可彻底否定了。那件东西 玉质明显是青海那边的,近几年作假的东西。就凭这一点我就可以认定是不对的!

文物鉴定和鉴赏不同啊!鉴赏是挑好的讲 鉴定是挑毛病啊![em27]

42#
发表于 2010-1-24 14: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wyg5000在2010-1-24 14:08:00的发言:

文物鉴定和鉴赏不同啊!鉴赏是挑好的讲 鉴定是挑毛病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诤言

老饕享用著美食

大廚卻忙著揮汗

43#
发表于 2010-1-24 17:46:00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这东西也不是很对,只是一种感觉,东西没拿于手里始终只是一种感觉不敢断言
44#
发表于 2010-1-25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拙眼看老,有唐风.玉质还是不错,工艺很复杂,不是低手可仿的.至于玉质有人说是青海料,不敢苟同.青料与和田山料无本质差别,干涩较透明有水线等都不足为辨别依据.说青料是近几年才开采,纯属无稽之谈,要知道青海是丝绸之路南路,上中古很发达,吐谷浑统治达三百年,.近几年见过青海出的战汉唐的玉器不少,不乏精美之器.开帖器我看应是西土玉,表层灰土盘过应是漂亮的红色.个见.
45#
发表于 2010-1-25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老烟锅子在2010-1-25 11:05:00的发言:
拙眼看老,有唐风.玉质还是不错,工艺很复杂,不是低手可仿的.至于玉质有人说是青海料,不敢苟同.青料与和田山料无本质差别,干涩较透明有水线等都不足为辨别依据.说青料是近几年才开采,纯属无稽之谈,要知道青海是丝绸之路南路,上中古很发达,吐谷浑统治达三百年,.近几年见过青海出的战汉唐的玉器不少,不乏精美之器.开帖器我看应是西土玉,表层灰土盘过应是漂亮的红色.个见.

學習了

46#
发表于 2010-1-25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谢谢abubuyou兄!东西在我看来的确不真 我认为这开始就是个误区 在认定是真东西的前提下断代。文物鉴定和鉴赏不同啊!鉴赏是挑好的讲 鉴定是挑毛病啊!东西一旦发现致命伤就可彻底否定了。那件东西 玉质明显是青海那边的,近几年作假的东西。就凭这一点我就可以认定是不对的!

真东西太贵了!假东西太多且大都不屑一顾!我没有汉代的玉器 藏品说能到汉也只有只几个汉半两钱了!呵呵!大家还是多看看书了!多去博物馆看看!东西少买!

您可真会聊。

 

47#
发表于 2010-1-25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精石在2010-1-25 14:49:00的发言:

引用:谢谢abubuyou兄!东西在我看来的确不真 我认为这开始就是个误区 在认定是真东西的前提下断代。文物鉴定和鉴赏不同啊!鉴赏是挑好的讲 鉴定是挑毛病啊!东西一旦发现致命伤就可彻底否定了。那件东西 玉质明显是青海那边的,近几年作假的东西。就凭这一点我就可以认定是不对的!

真东西太贵了!假东西太多且大都不屑一顾!我没有汉代的玉器 藏品说能到汉也只有只几个汉半两钱了!呵呵!大家还是多看看书了!多去博物馆看看!东西少买!

您可真会聊。

 

不会聊 来论坛论什么啊!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老烟锅子在2010-1-25 11:05:00的发言:
拙眼看老,有唐风.玉质还是不错,工艺很复杂,不是低手可仿的.至于玉质有人说是青海料,不敢苟同.青料与和田山料无本质差别,干涩较透明有水线等都不足为辨别依据.说青料是近几年才开采,纯属无稽之谈,要知道青海是丝绸之路南路,上中古很发达,吐谷浑统治达三百年,.近几年见过青海出的战汉唐的玉器不少,不乏精美之器.开帖器我看应是西土玉,表层灰土盘过应是漂亮的红色.个见.

 

谢兄赏贴、评析。

关于料质,兄所言极是。

在下浅见:

1、和田料成分95%以上未透闪石,少量阳起石等。与青海料几无区别。

2、和田料料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青海料毡状结构偏多,两者略有区别。硬度上平均值和田料相对略高。

3、和田料多油质、腊质和少量玻璃质感。青海料观感上偏水性。色泽上相对略偏灰。

(以上就新料而言)。

4、水线(玉纹)是玉料的矿脉现象,多种玉料皆有,只是出现的位置不同而已。不足为辨别玉种的依据。

5、关于青海料的使用,赞同兄的看法。实际上历史上自文化期以来玉器用料一直就比较复杂。应视地域和当时社会背景而论。

再谢兄评析。

敬茶。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3: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精石在2010-1-23 23:27:00的发言:
很业余兄,我希望你也发一个实物,让我们大家学习!

 

谢兄赏贴。

敬茶。

50#
发表于 2010-1-25 23: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泉水在2010-1-19 23:25:00的发言:

 

谢A版主赏析。

此类铺首在下以前也未见过。

很欣赏他的灵动、美感,艺术造诣。

从风格上看应为唐。

个见。

探讨、交流。

给您敬茶。

再看了

感覺是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06:10 , Processed in 0.0520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