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双龙挂佩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8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漂亮欣赏了!!!!!!!!!!!

 

12#
发表于 2010-1-19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enyi在2010-1-9 19:3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990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99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1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9 19:48:15编辑过]

跟他的主人一样:形好、工整、沁色漂亮!好一个“双龙挂佩”!欣赏了~~~

13#
发表于 2010-1-19 03:32:00 | 只看该作者

 

好!拙见西汉前期。盘透后沁色会更漂亮的。

 

形制是玉珏的变体,即从珏的形制发展衍变而来的。我们通常将这种器形唱名为“双龙首钩连谷纹珏形珮”。

 

这样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前期(武帝前)那段思想极其开放、思维极其活跃的时代,正是因为那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才倍出、文化多元的大背景才催生出最为“瑰丽、浪漫、灵动、奔放”的顶级玉雕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中国数千年玉雕艺术创作史上,那段时期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极峰。

 

 

 

 

14#
发表于 2010-1-19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精神在古代在2010-1-19 3:32:00的发言:

 

好!拙见西汉前期。盘透后沁色会更漂亮的。

 

形制是玉珏的变体,即从珏的形制发展衍变而来的。我们通常将这种器形唱名为“双龙首钩连谷纹珏形珮”。

 

这样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前期(武帝前)那段思想极其开放、思维极其活跃的时代,正是因为那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才倍出、文化多元的大背景才催生出最为“瑰丽、浪漫、灵动、奔放”的顶级玉雕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中国数千年玉雕艺术创作史上,那段时期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极峰。

 

  

學習了

敬茶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零度漂移在2010-1-19 0:18:00的发言:

跟他的主人一样:形好、工整、沁色漂亮!好一个“双龙挂佩”!欣赏了~~~

[em27][em2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精神在古代在2010-1-19 3:32:00的发言:

 

好!拙见西汉前期。盘透后沁色会更漂亮的。

 

形制是玉珏的变体,即从珏的形制发展衍变而来的。我们通常将这种器形唱名为“双龙首钩连谷纹珏形珮”。

 

这样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前期(武帝前)那段思想极其开放、思维极其活跃的时代,正是因为那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才倍出、文化多元的大背景才催生出最为“瑰丽、浪漫、灵动、奔放”的顶级玉雕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中国数千年玉雕艺术创作史上,那段时期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极峰。

 

 

 

 

[em56][em27]

17#
发表于 2010-1-19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精神在古代在2010-1-19 3:32:00的发言:

 

好!拙见西汉前期。盘透后沁色会更漂亮的。

 

形制是玉珏的变体,即从珏的形制发展衍变而来的。我们通常将这种器形唱名为“双龙首钩连谷纹珏形珮”。

 

这样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前期(武帝前)那段思想极其开放、思维极其活跃的时代,正是因为那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才倍出、文化多元的大背景才催生出最为“瑰丽、浪漫、灵动、奔放”的顶级玉雕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中国数千年玉雕艺术创作史上,那段时期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极峰。

 

 

前輩經驗豐富

當為大伙多說說了

給您敬茶了

18#
发表于 2010-1-19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0: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很业余在2010-1-19 15:17:00的发言:

呵呵!

 

很想听听您的具体看法以便学习[em52]

20#
发表于 2010-1-20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10-1-19 11:27:00的发言:

前輩經驗豐富

當為大伙多說說了

給您敬茶了

 

 

版主兄夸赞了!您太客气了!

 

我们大家相互学习、彼此间多多交流吧。

 

时下国人对中华古玉文化的认知和研究水平还很低,甚至就连一些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学人和藏家都不如,这实在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也是令我们每一位热爱和认同中华优秀文化的子孙们感到羞愧的事,真是汗颜啊!

 

西方学人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一只蚂蚁的脚,其执著求真、始终如一、舍我其谁的精神难道不应当令我们好好学习吗?

 

面对华夏祖先们创造的伟大文明;面对他们所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确实应当认真反省了,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哪些?当下社会已然步入了困境:物质越进步、精神越懒惰;社会越发展,心灵越堕落。

 

因此,我们确应当时常反观历史检讨自己了,去重新认识那段虽已远去,但精神却依然高大和丰富的灿烂文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6 07:45 , Processed in 0.054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