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马纪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品 古玉欣赏 图文并茂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玛瑙玦、玦形玛瑙镯 马家浜文化
直径3.3-7.8,孔径1.3-6厘米
浙江省余姚市梅园里遗址6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件。均为玛瑙质,一件半透明。出土时两件玦位于头部,而玦形玉镯位于手部。将镯制成玦形,为马家浜文化所特有。
[upload=jpg,36.jpg]UploadFile/2009-4/200942514515634526.jpg[/upload]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璜形玉饰 跨湖桥文化
上:长2.9,截径0.9厘米
下:长6.2,截径1.1厘米
浙江省萧山市跨湖桥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山博物馆
2件,绿褐色,叶腊石质。一件为扁圆形弯管,有一弯曲贯通的穿孔,另一件为窄条弧形,两端有未完的牛鼻形孔。
[upload=jpg,37.jpg]UploadFile/2009-4/200942514531044694.jpg[/upload]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凤鸟形玉佩 西周晚期
高3.5,上宽2.8,下宽4.1,厚0.4厘米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出土,现藏于三门峡市博物馆
青玉,颜色青灰色,喙及身体部分有沁色,双面雕刻,鸟目圆睁,喙粗壮且向内弯曲,鸟冠硕长曲卷,冠端向上呈花瓣状,鸟的尾部丰满向上弯曲,一小部分向下弯曲,似做“足”用。鸟翼尾部残
[upload=jpg,38.jpg]UploadFile/2009-4/200942514542427033.jpg[/upload]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7:11:00 | 只看该作者
龙山文化晚期 兽面纹玉琮
直径7.1、孔径6.4、高4.4厘米
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出土,现藏于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玉呈青绿色,间有墨绿色斑。外方内圆,两端有射。四角共雕有八个大眼兽面纹,其机构和良渚文化兽面相似,但左右相邻的兽面都呈面向颠倒的布局,双眼虽为阴线刻,但眼眶却为凸弦纹,兽面的嘴巴也是浮雕的,此件玉琮的质地和造型属黄河流域文化的特点,但兽面纹的布局受良渚文化的影响,雕琢手法又受山东龙山式的凸弦纹的影响。
[upload=jpg,45.jpg]UploadFile/2009-4/200942617111227775.jpg[/upload]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龙山文化晚期 兽面纹玉琮
直径7、孔径6、高4.4厘米
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出土,现藏于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青黄色夹有浅褐色斑。琮体外方内圆,两端有射,上端射略长,曾断为四块,后在断缝两侧钻孔连缀。琮体外表面有五道凸起的横向直线条,四角雕出两层兽面纹,兽面眼睛为阴线圆圈,但无眼眶。从特征判断,应属良渚文化风格玉琮。
[upload=jpg,46.jpg]UploadFile/2009-4/200942617122177587.jpg[/upload]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龙山文化 玉人头像
高4.5、宽4.1、 厚0.4厘米
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白色,具有腊脂光泽。扁平体,以剪影手法琢出头上有椭圆行发髻的人首侧面形象,团脸股腮,鹰钩鼻,口半张,阴线刻出橄榄行目纹,脑后有外凸的弧形耳朵,面颊上钻一大圆洞。头下雕出一短细颈,两面形象相同。
[upload=jpg,47.jpg]UploadFile/2009-4/200942617142159318.jpg[/upload]
87#
发表于 2009-4-26 18:33: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em224]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大溪文化 轮形玉饰
直径1.8、厚0.65厘米
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66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
黑色。器近圆形,轮面有凹槽,凹槽及内面有琢刮痕,中央有一穿孔。中间与轮面间有三个辐条形连接。
[upload=jpg,49.jpg]UploadFile/2009-4/20094262018166956.jpg[/upload]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0:20:00 | 只看该作者
大溪文化 龟形玉佩
长6.1、高2.1、厚0.8厘米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76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
黑色,片状,两面均琢出龟头与龟身的形状,龟嘴微张,以小坑点表示鼻与眼睛,短颈,弓背,腹平,背部顶上有四道锯齿状刻槽,以表示龟甲,背与腹间有一窄长形孔,可能为系挂用,其中一面腹部阴刻“△”形和一竖线,另一面凿有一小圆坑,嘴部底侧琢有一长条形凹面。
[upload=jpg,50.jpg]UploadFile/2009-4/20094262020648219.jpg[/upload]
90#
发表于 2009-4-26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请喝茶.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谢谢.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8 07:59 , Processed in 0.0523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