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马纪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品 古玉欣赏 图文并茂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8:00:00 | 只看该作者
199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在凤翔县南指挥镇变电站工地发掘了一座战国中期晚段的小型秦墓,该墓中出土了一件素面龙形玉觿)和一件小型玉猪龙佩。素面龙形玉觿为战国中期秦式玉器,但玉猪龙佩造型与战国玉器不同。该器高2.2厘米,宽1.8厘米,厚0.15-0.6厘米,青玉质,表面略泛白斑。它头部像猪,蜷曲无足的身体像龙,习称玉猪龙。一面较为平整,另一面凸起,肥首,头上高浮雕一对大耳,一只耳朵内腔呈较深的瓦沟形,另一只耳朵内腔微凹,头顶双耳之间雕琢成凸起的狭长三角形,高额头,吻部前突,雕出较长的阴线口缝,双眼为浅浮雕,在一面的背部琢出一个三角形切口,在中部略靠上对钻一圆孔,两面均留有外大内小的孔痕。该器的造型具有红山文化玉器的风格特征(见图1),应出自红山文化玉工之手。

1  玉猪龙佩  2.2厘米,宽1.8厘米,厚0.150.6厘米,1999年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变电站工地的一座战国中期晚段的小型秦墓。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8:00:00 | 只看该作者
 2001年8月1日,陕西省凤翔县群众向县博物馆报告郭店镇上郭店村砖厂挖出了重要文物,县博物馆会同当地公安文物特派室立即赶赴现场,经勘查该处属一座古墓,他们迅速从当事人手中追回了部分文物。后来又有人举报说还有一把“玉梳子”被某人拿走,经过给当事人讲有关文物法规,当事人便将这把“玉梳子”交给了县博物馆(见图2)。8月25日,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上述地点再进行勘探调查,又发现一座残墓,并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发掘。从出土器物判断,这两座古墓均属春秋晚期秦人墓葬。上述那把神秘的“玉梳子”,经考古人员观察,它为青玉质,呈青黄色,一侧中部有受沁白斑,通长11.4厘米,宽4.3厘米,厚0.5厘米。片状,左右对称,整体视之为一高度抽象的鸮形,展开呈平面形,其表现手法独特,极具艺术性。该器中央钻两个圆孔,以示鸮之双睛,睛周围碾琢成斜坡状;双孔之上镂雕出弧状透孔,以示鸮之双眉;左右两侧中部雕琢长方形凸齿,凸齿中部镂雕条形孔,凸齿上部均琢出对称的弧形饰,实际是鸮首上的冠饰;头顶平齐,居中钻一圆孔;长方形凸齿下部琢出对称的向内弯曲的弧形齿,实为鸮之双翼;中间伸出5组齿,中间1组为鸮之喙,左右两侧分别表现鸮之双爪。玉鸮冠、眼、喙、爪、翼上均布满了流畅的双旋瓦沟形纹,两面造型相同。这样一件造型奇特的玉器,与春秋时期乃至夏商周玉器完全不同,它的造型特征和雕琢技法却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玉器十分相似。和它最为接近的是辽宁建平县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7号墓出土的带齿兽面纹玉佩(实际属玉鸮的变体形象)。这件带齿兽面纹玉佩实际上也是红山文化的遗物。

图2  带齿兽面纹玉佩  通长11.4厘米,宽4.3厘米,厚0.5厘米,2001年8月1日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郭店镇上郭店村砖厂的一座春秋晚期秦人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4 18:00:54编辑过]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6月9日中国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日这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发掘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两周芮国国君墓地的情况,人们惊奇地发现,该墓地竟出土了一件随葬的15厘米高的红山文化玉猪龙(见图1-3)。

 

玉猪龙 13.6厘米,宽11厘米,厚4厘米,中心孔径3厘米,颈部孔径1.1厘米。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两周芮国国君墓地第26号墓出土。

玉猪龙 13.6厘米,宽11厘米,厚4厘米,中心孔径3厘米,颈部孔径1.1厘米。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两周芮国国君墓地第26号墓出土。

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两周芮国国君墓地第26号墓出土玉猪龙的情况。

    从2005年4月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韩城市梁带村发掘了3座春秋早期的芮国墓葬,其中M19和M26为甲字形,M27为中字形,根据墓葬形制、规模以及出土器物判断,M27为春秋早期芮国的某位国君墓,M19和M26的墓主则为他的两位夫人。其中M26的墓主人身份较高,该墓主随身佩带和随葬的玉器有500余件,是这3座墓中陪葬玉器最多的一座。玉器中七联璜串珠组佩和梯形串饰最具代表性,由众多玉蚕、玉贝、龟形珠等组成的玉握也是前所未见的。但最令人惊奇的是在棺内墓主人近左肩处发现的一件形体较大的玉猪龙。玉猪龙高13.6厘米,宽11厘米,厚4厘米,中心孔径3厘米,颈部孔径1.1厘米。为青绿玉质,全器因受沁绝大部分呈褐红色和灰白色,但在穿孔背颈处仍部分保留着原始岫岩玉的色泽。该器头部亦为猪首形象,身体蜷曲无足,首尾内侧相连,鼻吻和尾部末端切割成V形缺口,肥首,一对扇形大耳上耸,阴线圆形大眼,额部、鼻梁及吻部碾琢出若干道皱纹,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出由砣具琢磨分段连接的痕迹。中孔较大,以管具两面对钻而成,并由此形成猪龙的下颌和身躯的内弧造型。颈后有一较小的穿孔,是以实心钻对钻而成。本器形体较厚,尺寸较大。这件玉猪龙与辽宁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十分相似,毫无疑问,是距今5000年前东北红山文化玉工雕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7 14:40:35编辑过]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玉兽 战国
长1.5-1.8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国贸中心战国墓出土,现藏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6件,青色和淡黄色,兽头昂起,四蹄均曲于腹下,作准备起身状,嘴,耳分明,尾巴甩于股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冥器工糙、但是了了几刀神态逼真。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商代妇好墓中唯一的玉凤: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龙在凤先

  凤、龙都是古人想像中的祥瑞动物,龙凤是中华民族肇始的化身,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不过他们并不是同时降临人间。早在五千年前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东北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开始塑造龙的形像,把龙树为心目中的神,而凤则是商代的新创,是殷商人崇拜的对象。

  玄鸟生商

  据《史记》记载,夏是龙的后裔,帮助大禹治水的殷契是凤的后裔。殷契的母亲简狄在户外洗澡时,吃了玄鸟(即凤)卵而怀孕生了契,即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长大后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后来成为殷商的始祖。殷商崇信玄鸟,因而商代的青铜器上铸有很多变幻无穷的凤纹图案。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说明妇好对凤的极端重视。

玉凤
  精美绝伦

  这件玉凤通高13.6厘米,壁厚0.7厘米,于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upload=jpg,000.jpg]UploadFile/2009-7/200972714395978270.jpg[/upload]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东汉 玉辟邪
残高18.5、长18、宽6.7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北郊汉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玉,有较明显的黑色纹带,圆雕,采用一块较大的玉料雕琢而成,辟邪昂首挺胸,隆鼻鼓目,双耳后耸,作张口怒吼状,颌下有长髯,与胸肌相连,额后有一长方体榫座,背上还琢出圆筒状孔,并与脑后一股长发相连,辟邪肩生双翼,翼羽层层叠压,后腿上也雕有羽毛[upload=jpg,49.jpg]UploadFile/2009-7/200972723424538272.jpg[/upload]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48:00 | 只看该作者
西汉 玉猪
长13.5、高5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山门口汉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对。青玉,因受沁呈灰白色,圆雕,两件大小相同,形制相似,两头猪均是圆眼,大耳,拱嘴短尾,其中一头猪双腿向前呈奔跑状。另一头猪,前右腿下部折叠,呈卧伏状,两头猪造型风格写实,除圆雕之外,还采用简洁的线刻技法,将猪之形态神情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upload=jpg,50.jpg]UploadFile/2009-7/200972723482421569.jpg[/upload]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西汉 玉人骑马
高7、长8.9厘米
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新庄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现藏于咸阳市博物馆
羊脂白玉,纯净无瑕,圆雕,整体形象是玉仙人骑玉天马。玉马呈奔跑状。肩部和胸侧刻出互相叠压的三层羽翅,前蹄踏在球状物上,马背上骑一羽人,一手摁在马颈部,另一手握一双灵芝草,羽人肩部和腰部均雕出羽翼,脚踏板下雕琢着的云纹,寓意为天马在空中行走。
[upload=jpg,51.jpg]UploadFile/2009-7/200972723492690786.jpg[/upload]
12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西汉 玉俑头
高8.5、面宽4厘米
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新庄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现藏于咸阳市博物馆
青玉,青绿色,圆雕,玉俑头戴冠,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胡须稀疏,长眼直鼻,嘴巴微启,双耳较大,脑后发丝精雕细刻,脖子下端有断茬,冠顶有一可插发簪的穿孔,通体抛磨光亮。
[upload=jpg,52.jpg]UploadFile/2009-7/200972723504832564.jpg[/upload]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西汉 螭虎纹玉剑首
直径4.7、厚0.8厘米
陕西省咸阳市西郊汉墓出土,现藏于咸阳市博物馆
白玉,洁白温润,圆饼形,正面围绕中孔浮雕一盘旋而上的凤首,剑首外缘一周浮雕一螭虎,口大张露齿,四肢前伸后蹬,尾巴扭曲,形象凶猛,装剑茎的一面,内阴刻弧吓涡纹和网纹,靠外一周浮雕出带芽的谷纹,在中心琢出一圆槽,槽内有斜孔,与圆槽穿透。
[upload=jpg,53.jpg]UploadFile/2009-7/20097272354920666.jpg[/uploa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9 02:51 , Processed in 0.0514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