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爱美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8-29 05:29:0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不要用市场价格去确定真伪红山”。(很无知)

 

  积石冢“青绿”表象谁都知道固然是难找,谁又不会“不懂”“不认识”!!??多学学孙守道、苏秉奇前辈们的思想。“该要认账的一定要肯定”。谁也不是傻子!!

 

12#
发表于 2009-8-29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em23]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7:35:00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学习
14#
发表于 2009-8-30 18: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爱美石在2009-8-30 17:35:00的发言:
共同学习

美石兄谦虚了[em56]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9-8-29 5:29:00的发言:

建议“不要用市场价格去确定真伪红山”。(很无知)

 

  积石冢“青绿”表象谁都知道固然是难找,谁又不会“不懂”“不认识”!!??多学学孙守道、苏秉奇前辈们的思想。“该要认账的一定要肯定”。谁也不是傻子!!

 

不是那意思

16#
发表于 2009-9-2 16: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9-8-29 5:29:00的发言:

建议“不要用市场价格去确定真伪红山”。(很无知)

 

  积石冢“青绿”表象谁都知道固然是难找,谁又不会“不懂”“不认识”!!??多学学孙守道、苏秉奇前辈们的思想。“该要认账的一定要肯定”。谁也不是傻子!!

 

呵呵高人出口不凡啊

17#
发表于 2009-9-2 19:25: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可比性吗?

没有!

怎么办?

这就要看工上自然态质变了.

18#
发表于 2009-9-2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遗址山体阴面石头大部分由灰壳包裹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6609&replyID=&skin=1

 

生坑盘变.表层解理态 任南红山文化网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7630&page=&star=2

 

红山文化国藏玉器照片误导了鉴定家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6&ID=19687&replyID=&skin=1

19#
发表于 2009-9-2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9-2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爱美石在2009-8-28 12:48:00的发言:
玩高古玉有一段时间了,最喜红山。买资料,看展馆,访名家,吃过药,在交学费中不断学习思考,校正方向,有所感悟。三点体会----一曰真。以馆藏品出土物为标准,构建一套评价体系。各家理论可学习,但不可尽信。理论有门派,东西可是客观的。所藏之物力求开门,为最广大之古玉爱好者认可,不碰有争议的,花了钱心里还不塌实,何必呢。东西对不对,网上最能检验,有几个网气氛还是不错的,网上确有高人。决不可报幻想,有侥幸心里。红山玉价格地球人都知道,超低价拿的,对的希望极小,卖家不是傻子。现在,在红山文化区标本级小件都几百上千,别说重器精品了,价格也可鉴真伪。二曰好。玉质很重要,透闪石类黄玉最佳,白玉青黄玉次之。红山玉料应为就地或就近取材,有些玉矿已枯竭,也可能未找到。玉质不好,价值往往不高。三曰美。造型漂亮,品相完整,最好是典型器,稀奇古怪的少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0522_9d20e3fe4dfa7df806a4z266jczzzccp.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0410_26ce303f3c92382b56747f6z35xnh74e.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0410_83b96ac7030d45919378fy0qfdur3f1i.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0615_33c2134da54b539b4dfaxkam96joubzw.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0410_14107ada341878741553ssup4ezu209f.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 13:25:21编辑过]


红山文化和红山前诸文化古玉任南谏言[理]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940

任南红山文化网     

红山文化怪圈中之怪圈

     红山文化期与前诸文化期古玉的真伪辩别.几十年来以出土记录300件古玉做为标准来比对,做为辩别真伪的依据.国字牌专用之.民藏家用之.

    古玉辨真伪.眼力是藏友追求和探索的.一件真古再真.各表象与变化均无可非义.我们自己会为之感动.可这自信中我们自己会隐隐有个念头.要是土中自己拾到的就太好了.多多少少还是生疑.终于想跳出小圈的我们在遗址亲手拾起千万年前祖先遗存的灵玉.心明眼亮了.多年的经验否掉了.只因手中之物是真真切切的真了.什么专家.什么藏家.什么书呀报呀朋友与老师呀.此刻会全部消失.只因真理在手了.与真理之物不同者全是假了....这本无可非议.可这无可非议的真理之物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光明与自信的同时.我们自己又掉进了真理之物的井里.

    以出土记录300件古玉做为标准来比对辩别真伪.依据正确.但其后果使大量与标准器表象不同的祖国珍宝被定为仿器.大量流向国外.众多藏家为此跑遗址.看坑口以此想跳出怪圈.但是大多数藏家跳出怪圈又入怪圈.即有了新体会.新标本.又再次用上比对法耒辫真伪.有的藏家会辩认多个地区不同表象.用不同地域特征来辩别相对应地区特征.基本跳出了单一国标300件比对法的怪圈. 可是红山文化及前诸文化的文化历史深度远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是己知的文化.也会因文化区.文化层的不同古玉特征也是有差别的.就是一个文化区也因地层不同.土壤元素不同.地质变迁程度不同.其表象也是不同的.更何况还有文化层的不同呢?红山文化怪圈中之怪圈不能跳出了小圈再入更大的怪圈.

  按国家出土玉器清理法处理.其表象和盘摸表象有很大差别.这也导致认国藏图片与实物差别很大.鉴定家用的是比对法.且国藏图片某种程度上误导了鉴定家.因国藏品实物与拍照用光的不同.使其反应到照片上的表象差别很大.并无真实反应其表层真实面目.广大藏友多依照国藏照片来学习辩认.这是与实物体征有很大出入的.定要辨证的去观察! 另外国藏品在处理过程中只拍照处理过程某一时段表象.这也误导了藏友.注意国藏品清理过程其表象会随清理深度的加深.其表也是有很多变化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关于皮象的辩认没上过手真品、理解难些.就是上过手一个文化区的真品、对皮象的辨认可能只认这个文化区的皮象。而中华大地之辽阔,土质不同、文化层、文化区众多、故象皮象是有差别的、大家又不可能上手各地区、文化层,文化区的古玉、那怎么办呢?!

     我一直重复一个方法、次生物之自然象的辩真伪、次生不是有包为次、次即主体原态之后天变化,如熟、裂、孔、坑、色、留、缩.浆、等原生态后天之变化为次。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认古玉首先学认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更要掌握.自然界中.石头发生吐灰浆也是有规律的.首贴例举的题目.大家己掌握了?掌握了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宝才不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以下是引用许群利在2009-6-30 13:3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许群利在2009-6-30 13:46:00的发言:

红山文化古玉.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2588&page=6

对红山文化期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446&page=8

红山文化国藏玉器照片误导了鉴定家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343&page=1&star=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t6_sa7bq71ignd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任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4 09:19 , Processed in 0.0592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