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分析得有道理,
玉质虽然不错,也溶蚀了不少,
可能还是跟墓中环境、高温高压有关。
学习了。
回renyi版:无沁色,方位只能根据缩减态参考。
手感、熟透感、感觉问题不大,
请帮忙判断溶蚀态是否有人为因素。
我再上图。
[upload=jpg,snap1z.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3591288001.jpg[/upload][upload=jpg,snap2z.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3591218586.jpg[/upload][upload=jpg,snap3z.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3594543429.jpg[/upload][upload=jpg,snap4z.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3594547189.jpg[/upload]
点击可放大。
0.jpg (35.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8-14 13:59 上传
[原创] 两个大玉管,帮看看。
0.jpg (48.77 KB, 下载次数: 1)
0.jpg (51.68 KB, 下载次数: 1)
2009-8-14 14:00 上传
0.jpg (49.41 KB, 下载次数: 1)
同意A版见解,
不过,面对当前仿品当道,
多听听大家见识多长经验。
[upload=jpg,snap5x.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4441135732.jpg[/upload][upload=jpg,snap6x.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4443028025.jpg[/upload][upload=jpg,snap7x.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14445290076.jpg[/upload]
一定让大家看清楚!
否则都对不起论坛当初聘我为摄影顾问。
也请朋友们记住一种表象。
请点击放大看。
0.jpg (51.35 KB, 下载次数: 0)
2009-8-14 14:44 上传
0.jpg (71.26 KB, 下载次数: 0)
2009-8-14 14:45 上传
0.jpg (79.34 KB, 下载次数: 0)
看不到玉质的结构,感觉太清澈了。不知密度怎样?是否有压手感?
听广西的一个朋友说这种类型可以用模具压制而得,不过仅是听说而已,看看其上褶皱确实像小时候买的玉米面膨化压制的“康乐果”,我没见过,听说而已,仅供参考咯[em225]
在下认为首先应确认材质,其次观查脉向与材质内部变化,在微观下是否有关联,在一些料子比较好器件上,很多方位是不明显的(特别是一些小件就更不能追求一眼明的方位,这与器件在土中各种环竟及条件有关),但在微观下还是可以观查得到,比如它与脉象之间还是有关系的,且呈包裹形态的,再有就是质变,在质优及硬度大的料子上的体现,很多也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常在盘摩过程中才会慢慢体现出来,并且有根源。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 02:56 , Processed in 0.0607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