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许群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博士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玉器研究方法探索研讨会在香港举行
作者: 谷 丛  发布时间: 2008-04-14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8年4月10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古代中国玉器研究方法探索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王仁湘、朱乃诚、刘国翔,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址研究所闻广、金生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陈仲玉,日本东北大学河子岛香,越南考古研究院阮金蓉(Nguyen Kin Dung),澳洲国立大学洪晓纯,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苏芳淑、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各位代表围绕古代玉器研究方法,包括应用考古学研究方法研究古代玉器、应用模拟试验分析方法探索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玉器质地分析方法、微痕研究方法、玉器纹饰研究方法、玉器工艺学研究方法等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探讨。这是迄今为止召开的第一个有关中国古代玉器研究方法的学术研讨会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http://www.northnews.cn  时间:2007-8-21 22:15:16 来源:北方新闻网   205]

       8月17日,作为赤峰市第二届红山文化节主题内容的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在赤峰学院召开,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红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播问题,研究红山文明在华夏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建立起红山文化区域合作机制,为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努力。

  杨伯达:红山文化研究进入整合新阶段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玉器研究专家杨伯达认为,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玉器是史前社会的重要物品,玉文化在红山文化中处于研究核心地位。

  经过多年考古研究,杨伯达发现: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巫师是玉器的持有者;玉器不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中的礼器,而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时代产物。他说:“玉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矿石,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以玉祀神的阶段。”

  在本次论坛上,杨伯达盛赞红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文化无疆、资源共享的新里程。他说:“玉文化的研究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的举办,标志着红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整合研究的新阶段。”

  邓聪:8000年前玉器砂绳切割技术已经成熟

  近几年,红山文化研究的重要突破之一是对玉器来源问题有了新认识,从技术角度来参考,用砂绳切割技术是红山玉器制造工艺的特征,红山玉器中孔的制作就是采用砂绳切割技术。砂绳切割技术起源于哪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在本次论坛中作出了很好的解释。

  据邓聪介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合作对玉器起源进行了探索、研究,从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玉器中第一次发现一种名叫“玦”的玉耳环上有砂绳切割痕迹。研究成果显示,在8000年前赤峰一带玉器砂绳切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技术是长江流域6000年前左右大行其道的线切割技术的源头。

  邓聪说:“这是中国玉器技术史研究上的一大突破,在世界玉器科技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3000年前左右,美洲也使用线切割技术加工硬玉翡翠,比中国晚了5000年。”

  金镐逸:韩国人也在研究红山文化

  在本次论坛上,韩国国学学术院院长金镐逸介绍,在韩国红山文化多被人们称为“辽河文化”或者“西辽河文明”。经过多年的研究,金镐逸发现,红山文化时期牛河梁积石冢与韩国首尔附近的岩寺洞积石冢极其相似。

  据了解,去年12月,金镐逸在韩国举办了第一届红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取得一些成果。今年8月28日,他还将举办第二届红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届时要邀请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他希望通过举办和参加学术研讨会,来促进韩国专家学者对红山文化的研究。

  席永杰: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俗

  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教授通过出土文物对西辽河地区的史前社会做出推想。首先,他对兴隆洼遗址出土的一个头骨进行了分析,在上面发现一对有着明显打洞医疗痕迹的牙齿。席永杰认为,打洞医牙不但需要止血、消炎,还需要麻醉,这说明8000年前兴隆洼地区的医疗水平已经相当不俗,很可能已经有了专业牙医。接着,席永杰对一支骨笛照片进行了分析,骨笛的材料是一节骨头,上面有规律地钻了几个小孔。他说:“并非拿一节骨头随便钻几个小孔就能吹出声音。要做骨笛,每个小孔的位置以及孔与孔之间的距离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他认为,这支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西辽河时期,人们对乐理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他说:“到目前为止,这支骨笛还没有人吹奏。我准备找赤峰学院音乐系几位专家研究一下。如果可以,这支骨笛将会把中国的乐器史向前推进几千年。”另外,席永杰从一支长30厘米的吹火筒、几幅雕刻着不同图案的岩画、印有不同布纹的陶罐对西辽河时期的冶金、绘画、纺织进行了推想。他认为,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的科技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李健民:陶寺文化与红山文化不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健民把陶寺文化与红山文化进行了对比以后发现:两个时期的文化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他认为,由于地域和自然条件的差别,陶寺文化时期物质生产力比较发达,人们不太注重对神的信仰;红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很高,因此盛行对神的信仰。文/本报记者  汤  军  实习记者  张丽梅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旗政协组织召开敖汉古文化与旅游开发座谈会
  8月12日,旗政协组织召开了敖汉古文化与旅游开发座谈会。有关部门领导和部分政协委员参加座谈会。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邓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叶晓红出席座谈会。政协主席鲍杰峰主持会议。
  会上,旗文体广电局局长许景泉介绍了我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主要是打好三个品牌,即“绿色生态庄园”、“华夏第一村”、“全国氡温泉之王”;抓好两个重点,即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和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刘国详和邓聪两位教授在座谈会上阐述了敖汉旗古文明发展在中国乃至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地位和优势因素。与会者也纷纷发言,围绕如何在保护中开发,让敖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实现更大的价值,打造文化旅游大旗积极献计献策。(丽华)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推动红山文化研究更上一层楼(图)

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新观点、新认识令人耳目一新 

  本报讯(记者 杨占文 满昊)8月的赤峰碧草连天,8月的赤峰精彩无限,昨天开幕的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更给今年的“红山文化节”增添了浓厚的学术色彩,红山玉石器不是人们一向认为的礼器,而是巫师用来祀神的神器,纱绳切割玉器技术来源于8000年前的赤峰一带……这些新观点、新认识令人耳目一新,更为今后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思路。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玉器研究专家杨伯达研究员在论坛中语出惊人,玉是史前社会的重要物品,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矿石,而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基因,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布道人巫师是其持有者,考古推断,普通原始人根本没有资格佩戴玉器,因此杨伯达提出玉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时代产物,而不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中的礼器。同样,关于红山玉器技术来源,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提出了最新认识,8000年前赤峰一带纱绳切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其后红山玉器的技术来源,也是长江流域6000年前左右大行其道的玉器切割技术源头,比美洲早5000年。

  此外,论坛中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教授的《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科技发展水平》、赤峰市文化局局长于建设的《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李健民研究员的《陶寺文化相关问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朱乃诚研究员的《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学术意义》等,所提出的论据和论证也令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专家观点

  

邓聪: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近年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重要突破之一即对红山玉器来源问题有了新认识,从技术角度来参考,用纱绳来切割玉器的技术是红山玉器制造工艺的特征及重要工艺之一,我们的研究成果显示,在8000年前,赤峰一带用纱绳切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世界玉器科技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是东亚地区使用纱绳切割玉器最早的地区,比美洲早了5000多年。

  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玉器研究专家

  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不容置疑,是对历史一次史无前例的补充,红山文化以玉闻名于世,玉器在红山文化中处于研究的核心位置,如果不研究玉器,研究红山文化也就无从谈起。

  李健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

  陶寺文化与红山文化时期各自的特点比较鲜明,由于地域和自然条件的差别,陶寺文化时期物质生产比较发达,不太注重对神的信仰,而红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先民对自然的依赖性很高,所以盛行对神的信仰对神的祈求。

  席永杰:赤峰学院院长、教授

  从出土文物推想西辽河地区的史前社会,那绝不是人们想象中处于蒙昧状态的原始社会,从出土的一个头盖骨看,牙齿有着明显的打洞医疗痕迹,8000年前能有牙医,这令人感到难以置信,而且那时音乐、绘画、农业、纺织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这令人越研究红山文化,越感觉到神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金镐逸:韩国国学学术院院长

  在韩国,人们多称红山文化为“辽河文化”或者“西辽河文明”,经多年的研究发现,红山文化时期牛河梁积石冢与汉城附近的岩寺洞积石冢及其相似。红山文化的研究可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世界会承认辽河文明将成为世界五大文明之一。

  雷广臻:朝阳师专校长、教授

  红山文化区原是多片肥沃的原野,这是日前朝阳师专校长历史学教授雷广臻在第二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提出的新观点。关于红山文化与《山海经》的对应关系,他认为《山海经》之“海外西经”和“大荒西经”所指红山文化区,同时古昆仑文化所对应的即红山文化。

  刘国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

  从对中国玉文化的总体特征及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可以看出红山文化研究存在薄弱环节,以往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基本都是红山文化晚期玉,而中、早期的却很少发现。

  德力格尔:赤峰学院副院长、教授

  红山先民对动物崇拜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动物的崇拜从实体转为形象,说明经济形态发生着变化。红山诸文化时期,经济形态主要集中在采集以及农业生产后还有畜牧业的发展,所以红山诸文化是一个连续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序列。

  田广林:辽宁师范大学博士

  红山礼玉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中心。在史前,中国东北是出玉比较集中,玉水平最高的地区,另外红山文化诸文化时期玉器也是礼仪文化含量最重的,所以红山玉器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文明起源最深厚的基础。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澳掘出四千年前玉器作坊 证民族起源多元化(图)

考古人员在黑沙遗址进行测量工作。文汇报图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澳门在路环黑沙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4000年前的村落房址遗迹。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考古学者最近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原有黑沙遗址基础上再有4项考古突破,最突出是首次发现4千年前村落房址遗迹,有利对遗址日后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更可探索黑沙史前人类的生活面貌。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路环黑沙遗址经由相关考察队进行选点考古,各有发掘成果。于去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期间,澳门艺博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获澳门博物馆专责人员及部分义工参与发掘,开展名为“黑沙遗址考古发掘研究计划”,成为澳门回归祖国后首次策划的史前考古工作,也是继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联合考古队在黑沙发掘工作的另一创举。 

  港澳携手 饶宗颐亲任顾问 

  香港文汇报今日报道,以国学大师饶宗颐任考古队顾问、香港中文大学考古研究所博士邓聪任考古队队长、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研究主任郑炜明任考古队副队长,联同港澳多所机构及考古人员积极展开发掘工作。是次考古发掘属学术性调查,分成3阶段,旨在调查并确立黑沙公园指定范围内地下所蕴藏考古资源情况,为黑沙公园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元素;其次从聚落考古学角度,探索史前遗址结构形态,呈现黑沙人类居住环境和环玦制作情况。 

  考古队伍最近完成出土文物研究工作,于昨日下午3时在艺博馆一楼演讲厅举行记者会,艺博馆馆长吴卫鸣、澳博馆代馆长陈迎宪及邓聪、郑炜明等出席,介绍考古调查详情,其间放映发掘过程的珍贵片段。 

  半月辛劳 换四考古突破 

  邓聪与郑炜明表示,考古队经过半个月的田野考古调查,共有4项考古突破:一是首次发现四千年前村落房址遗迹,在是次发掘的124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两至三处居住房址遗迹。其中以一号房址的保存较完整;二是探明村落房址的玉石作坊专业集团性质,普遍在灰坑出土石英、水晶饰物的制品,不乏石英水晶的石核、石片、毛坯等,料昔日的黑沙是专业生产环玦集团的聚落。

  出土大量石英水晶饰物 

  三是首次发现石英水晶饰物的窖藏,其中一个灰坑集中出土石英水晶饰物制品近八十件,此种玉石作坊内的贮藏灰坑,是很值得重视的窖藏遗迹,同样的遗迹在环珠江口以至全国各地甚罕见,对我国古代玉器作坊研究,特别玉器作坊定义概念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四是充分解决玉器科学史的重大问题,在此黑沙玉石饰物作坊,除出土环玦饰物制作原料、半成品、琢器、石锤及砺石外,更重要是旋转机械辘轳承轴器的发现,显见四千年前的黑沙居民已掌握使用机械转盘穿孔的高科技。

  陈迎宪表示,特区政府现正修订新的文物保护法,除保护好法定古迹及世遗建筑外,也对考古文物的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将参照国家相关出土文物法律,明确规定所有出土文物的所有权和分配权,使文物产生最大的研究和教育功能。 

  将进一步发掘黑沙遗址

  陈迎宪与吴卫鸣均冀望早日移师有关出土文物于澳博馆和路凼历史馆作展示,并将因应实际情况,争取与不同专责机构合作,开展下一阶段的黑沙遗址发掘工作。

  一直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中华民族起源一元化,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创造了最先进的文明,而玉器文明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最大不同之处,西方文明并没有玉器,夏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其他地区是落后地区,是没有文化的野蛮地区。 

  珠江流域亦是中华民族发源地 

  澳门的制玉作坊考古发现,证明了珠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4,000年前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文明先进程度与夏族、龙山文化并驾齐驱;既有村舍,更有专业分工集团,反映农业生产已经富裕,部分劳动力可以脱离粮食生产。旋转轴承琢磨工具的发现,反映转盘穿孔技术高超,玉器达到商品交易批量,如将来发现古船只,说明珠江三角洲先民活动范围很广,文明程度更高。 

  澳门考古发现说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化的,经过长期的互相融合,构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拍摄微痕 硅胶制模首次应用于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赤峰日报讯 (记者孙国权 马萱)8月13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的课题《3500BS-1500BS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技术和经济研究》中,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正式在赤峰启动。在赤峰学院举行的启动仪式上,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承担单位,聘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代艺术研究中心邓聪教授担任玉器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的函。据红山文化专家、赤峰学院院长介绍邓聪教授带来的拍摄微痕、硅胶制模这两种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研究玉器的方法首次在赤峰应用。将会把红山玉器的研究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参加启动仪式的红山文化专家表示,在很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中红山文化玉器都被摆放在特殊的展位,红山文化已经受到世人关注。就在世界各国正在逐渐通过被誉为中华文明起源重要源头的红山文化了解红山文化的命名地——赤峰的时候,今年的第一期的《考古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内容涉及否定红山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的论文。虽然红山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学术上争论还在继续。红山文化时期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中高级的技术能力、等级化的社会和比城市的出现还重要的礼制的形成都与玉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在赤峰启动具有重大意义。此项目在赤峰、朝阳、沈阳等地开展的研究和工作,将把玉器研究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红山文化时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提供新的证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中宣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直接承担的国家课题,目的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探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源。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礼制源语玉文化和玉礼制系统,而红山文化的玉礼制系统非常完备,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邓聪教授介绍了他用精细数码照相和高倍显微技术将红山文化玉器加工的方法清楚地显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放大玉器照片上的痕迹,表明古人主要是用线切割玉石的。绳在加工玉石时产生的弧线痕迹,留存在石器上面。其他加工方法有片切割、管钻、打击等方式,每种加工方式都产生不同的痕迹。通过辩认痕迹,确定哪种加工方法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邓聪指出,香港由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每一个朝代都有出土的文物

  香港考古乐趣多

  提起考古,很多人都会觉得很严肃,很沉闷,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中大文物馆现正举办的「香江考古拾趣」展览,期望以轻松的形式,告诉大家考古学充满趣味性,并告诉大家历史并不遥远,它随时就在我们的脚下。

  地下埋藏更多历史

  「考古不单只是寻宝,它包涵更丰富的知识。」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多年来致力推广和参与香港的考古活动。他解释说:「过去我们主要是根据文献的资料来阐释历史,现在的历史学系都是用这个方法来研究历史。但考古学家相信,地底下面埋藏著更多历史,并没有用文字写出来。文字的记载只是很少的部分,古人留下来的遗址遗物,实在太丰富了。」

  今次举办的展览,目的就是希望将考古知识及香港的考古成果生动地展示出来。展览的对象特别为中学生而设,他说:「我们现在的历史教育危机,是中学生觉得读历史很辛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亦出现很大的差距,如何让大众对考古产生兴趣,是廿一世纪我们关注的发展方向。」

  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考古学的知识和乐趣,不应只限于考古学家,不同范畴的人亦可以参与。」邓聪表示,考古不是纯粹的人文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切,考古学家很多时都需要运用到高科技技术,如透过DNA、动物学、人造卫星等技术去进行分析,考古学实际上是文科与理科的结合。

  在展览的场地内,首先向参观者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考古工具,其中有一把「洛阳铲」,据说是中国农村盗墓者发明的神奇工具,后来变成了中国考古学特有的工具。它能探测遗址的深度和土质,在殷墟、偃师商城等遗址都起了重要作用。展览又介绍了如何把文物碎片复修,如何为文物制作拓本,以及如何模仿八千年前古人用砂绳切割石器和玉器等。

  七千年历史文化层

  展览同时展出香港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出土文物,邓聪说:「很多中学生都以为香港的历史,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有。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香港有七千年历史,很多地方如菲律宾都没有七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历史原来如此丰富。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文物引证,尤其在海边的遗址,一层一层的覆盖著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可见人类历来喜欢靠海生活。」

  展览的出土文物,包括东湾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大湾的彩陶器、石器和玉器,竹篙湾的青花瓷,以及白芒遗址出土的西汉陶器等。其中,邓聪介绍大湾出土的牙璋串饰时表示:「这些牙璋,是商代的礼器,在中国多处地方,东南亚如菲律宾、越南等地都有出土,可见商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广。亦可见香港的出土,不但对研究香港历史本身,对研究整个中国、东亚及东南亚历史亦很重要。」

  白芒遗址发现西汉陶器

  至于在大屿山北面的白芒遗址,出土了一些西汉早期陶器,亦是重要的发现。过去,香港只有东汉时期李郑屋古墓的汉代文物,这次发现,填补了香港历史的空白。而竹篙湾出土的明代青花瓷,根据考究原来是景德镇所造。

  邓聪自一九八五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学成后,便回港从事考古工作,并成立了「怀土会」,培训对考古有兴趣的人士参与考古活动,以及担任展览导赏员。他说:「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单在中大已有不少遗址,在吐露港的中间有六、七千年前的遗址,我相信崇基学院本来有更多遗址,只是被破坏了而已。」

  是次「香江考古拾趣」展览,即日起至二○○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中文大学文物馆东翼展厅IV举行。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沈阳11月17日专电(魏运亨)涵盖了数千张红山文化玉器的大型数码图库,日前由科技部立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红山玉器工艺”课题组完成。专家称,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课题组成员、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雷广臻教授17日告诉记者,课题组专家最近结束了对辽宁省考古所、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红山文化玉器的考察工作。其间,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叶晓红博士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把红山文化的50多件玉器的工艺微痕及各种信息转变成数码图片,存放在专门的存储器中,形成了若干备份,建立了可存放在国内多个地方的最丰富的红山文化玉器的数码图库。数码图库中的每一件玉器、每一个微小痕迹都用上百张图片来表现。

  据介绍,红山文化玉器的许多信息凭肉眼是难以发现的。数码图库所表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从造型、工艺,到治玉手法,其成熟和成就都大大超出了人们过去的想像。比如邓聪教授发现,红山文化玉器使用了片切割和管钻技术,也使用了琢孔技术,这些技术被红山文化之后的龙山文化和夏、商、周三代治玉工艺所继承,形成了中国治玉一脉相承的风格;红山文化治玉理念和工艺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领先和超过夏、商、周三代的治玉水平。

  领导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挖掘和玉器清理工作的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评价说,这个图库“把红山文化玉器复活了”。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26:00 | 只看该作者

                                   中外学者纵论红山文化(图)

  赤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有历史文化遗迹68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

  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玉龙的故乡,而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距今7000多年的陶凤杯出土后,使赤峰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凤之乡”;距今8200多年的兴隆洼文化的聚落遗址被发现后,这里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在赤峰大地上。

  秋天是一个硕果飘香的时节,8月29日,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隆重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们同聚一堂,在美丽的昭乌达草原上切磋红山文化、草原文化,交流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郭大顺: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比较其它地区玉器

  红山工艺有过之而无不及

  邓聪的研讨题目是《红山文化玉器工艺制作水平研究》。为了通过不同的玉器观看、研究如何制作玉器以及当时的工艺,他此次在赤峰的敖汉、翁旗、克旗、巴林右旗等地共拍了几千张玉器照片。他认为,红山文化工艺在制作水平上很高,比其它地区的玉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邓聪从敖汉出土的一个筒形玉器说起,讲述玉器的制作过程。该玉器属于形体切割,从开料到方形或长方形毛坯、再到筒形玉器,可以看出,敖汉的玉器制作在当时已很发达。经专家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硬度在中国古代仅次于金刚石,加工琢磨难度很大。但红山匠人在制作玉器时已能依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熟练地运用切割、琢磨、钻孔、抛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等多种技法来加工玉石,使之成为形态各异的玉器。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关于红山文化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红山时期的玉器也被专家确认为红山先民顶礼膜拜的通天神器。邓聪表示,他准备将对红山玉器制作过程的研究成果写出,从工艺角度探讨玉器的制作方法和特点,研究红山文化中的精髓。

  凌家滩斜口筒形玉器

  有源自红山文化的可能

  最先发言的那位微笑、淡定、瘦削的老者就是德高望重的郭大顺老先生了。郭老先生是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提出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新课题,引起海内外关注。主要论著有《龙出辽河源》《追寻五帝》《探索古辽西》等。1983年到1994年他发现并主持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1979年,在辽宁省全省文物普查过程中,他们再次发现了东山嘴与牛河梁遗址。

  在此次研讨会上,郭老先生主要讲了凌家滩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的关系。“以前所知有双连玉璧和卷体玉龙,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墓四玉人出土后,相同的姿态使两个古文化在玉器间的联系上又大为接近了一步。所以,这次凌家滩出土与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相近的玉器并非偶然。”郭大顺分析说,“由于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的出土数量大,使用延续时间长,可以认为,凌家滩所出斜口筒形玉器,有源自红山文化的可能。”不过,他还说道,“但黄翠梅教授以为,从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逻辑分析,相反的可能也不是不存在的。”接下来,郭大顺又讲了红山文化与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玉、巫、礼的关系,从王国维的“以玉事神为礼”说到红山考古界的“惟玉为葬”、“惟玉为礼”,再从巫者意志品德的载体说到“以玉比德”。“所谓玉器时代的确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他如是说,“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而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华文化直根系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支,这也是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有力证据。”


  邓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海村惟一:日本福冈国际大学

  红山文化是史前史东亚文化的源头

  “我是第二次来中国赤峰,我要说的是《草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比较研究———试论红山文化的水纹型(辐射型)文化传播说》。”在研讨会现场上,站起了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他就是来自日本福冈国际大学的海村惟一。

  据海村惟一讲,红山文化在日本有很多的研究者,在东亚考古学上也有很多有关红山文化的记载和论文,他本人对红山文化也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和研究。此次研讨会上他主要讲解了自己对水纹型文化传播说、红山文化(玉器文化)、绳文文化(土器文化)、三星堆文化(青铜文化)、西汉南越文化(青铜文化)的看法,并详细讲解了水纹型文化向东传播的可能性。同时,海村惟一表明,日本东部地域的绳文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对于红山文化特征的研究和探讨,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对玉器的审美意识很重要。“从出土的文物中,是可以通过其特征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的,进而会慢慢建立起来思想。”并且他还认为,红山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神本性审美意识,是史前史的东亚文化(绳文文化、三星堆文化,包括南越文化)的源头。


  席永杰:赤峰学院院长、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红山文化有过“英雄时代”

  “在世界古代作家的眼里,所谓‘英雄时代’乃是古希腊神话和传说中英雄们生活的时代。恩格斯曾经指出各民族都经历过自己的‘英雄时代’。而红山文化积石冢主人位阶有序、等级分明、用玉为葬、规格较高,大多数是‘英雄’待遇。”雷广臻开篇讲述道,所以,红山文化也确有一个“英雄时代”。

  从雷广臻详细的解说中记者了解到,我国历史典籍有多种关于“英雄”谱系的记载,由此可以分析出英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法施于民”者;第二类是“以死勤事”者;第三类是“以劳定国”者;第四类是“能御大灾”者;第五类是“能捍大患”者。红山文化遗址都是英雄们活动过的场所,为后人留下了寻求红山文化英雄时代物征的丰富材料。据介绍,红山文化的首领(王、酋长等)是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既是社会的管理者(王),又是社会的预测者(巫),还是史事的传述者(史家),兼为人们治病(医),同时要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带领人们或亲自“御大灾”、“捍大患”,所以人们世代把他们当成英雄祭祀,而且在牛河梁等遗址留下了一个英雄谱系。红山文化“英雄时代”的主要业迹在积石冢、祭坛、台、女神庙等,既发挥着“生产、生活、生育、生灵”方面的社会功能,又发挥着红山文化社会的组织维系功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组织维系功能保证红山文化跨入了文明的门槛。


  雷广臻:朝阳师专校长、历史学教授、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做一件红山玉器要多久?

  玉器自古以来就是极为珍贵的东西,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自古人懂得用玉开始就非常珍惜玉料,丝毫不浪费。可是人们会想:玉那么硬,古时候既没有电也没有设备仪器,他们是怎么在不浪费的前提下把玉器雕琢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呢?要用多久的时间呀?难道古人们将一块玉雕琢成繁复的形状要需一辈子的功夫不成?在此次研讨会上,席永杰给大家讲述了他们做过的一个实验,用事实向人们再现了古人切玉的过程。原来,一件玉器上复杂的钻孔技术只需200分钟(三个多小时),若实验前做好准备时间还会更快。

  据席永杰介绍,玉器切割技术,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古人的一项重要发现。对于坚硬的玉石,在金属工具诞生之前,人类远古的雕玉钻孔是采用自制的手工钻孔,多采用竹子、骨管等做钻头,且由于采用手工制作,在钻面上会出现螺旋纹,不过这也是古玉工艺技术区别现代玉工艺技术的主要部分。“早期的钻孔技术是玉器制作工艺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近年来,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探讨中国早期玉器钻孔技术,但由于早期作坊遗迹及相关遗物发现稀少,总的来看古代钻孔技术特别是管钻工艺的研究还停留在观测阶段,因此希望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来复原早期钻孔技术,特别是管钻工艺及材料。”他告诉大家,“所以,我们进行了这次实验,并用实验结果向人们证明了管钻技术的成熟,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人们认为制作一件玉器需要旷年持久的假猜想。也就是说,事实上,有完整的线切割术和钻孔术制作一件红山玉器所耗时间并不多。


  吴甲才:赤峰市翁牛特旗文史办研究员

  古文字史

  可能前移两千年有了例证

  吴甲才称,赤峰红山文化区域内首次发现多组史前初始文字符号岩画,这说明,中华古文字史可能向前推移两千年有了例证。

  古埃及象形文和苏美尔人楔形文,殷墟甲骨文,被史学界称之为:世界最古老的三大系统文字,但在时间上前两者比后者提前了2000多年。“应该说三大文字系统起点是一样的,但我们所缺的就是过渡期字源部分。近几年,考古界和史学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搜寻查证,目前在陶文考古上有了新的进展。”吴甲才对大家说,“受此启发,我利用九年多的时间,对红山文化区内的沙漠山川认真搜寻,在百余座山上共发现了40处数千幅岩画。经测考,在大黑山的有代表性的一幅文符岩画,属红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期,距今已有5500———4200年的历史。”据他讲,这些文符岩画地处内蒙古阴山以东,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沐沦南岸和老哈河北岸的中间地带,此地北有那斯台红山文化遗址,南有敖汉小河沿文化遗址,是一处尚未开垦的原始荒漠之地。

  王惠德:

  赤峰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保护红山遗址异常重要

  在讲了红山区南部的魏家窝铺遗址发现的经过和意义后,王惠德着重阐述了他的一点建议:赤峰地区发掘红山文化遗址屈指可数,因此保护红山文化遗址工作异常重要。

  他告诉大家,魏家窝铺遗址可以初步取定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是赤峰近城区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古代遗存,地表上大部分区域没经过深翻和开沟等生产活动,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是宣传展示赤峰辉煌灿烂历史文化的理想场所之一。据王惠德介绍,赤峰地区作为红山文化的命名地,一直以来却只能通过采集到的玉器、陶器和石器来解释红山文化的内涵。而魏家窝铺红山文化遗址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赤峰市近城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红山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异常重要。他认为需由政府牵头规划保护范围,在秋收结束之后停止遗址范围内的任何作业,并派专人看护以免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另外,希望政府能成立由历史文博考古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设计保护、发掘和展览方案,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北大多学科研究岫岩玉 填补玉文化研究空白



内容:2007年4月24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岫岩玉的开发历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召开的《中国岫岩玉》的首发式正式举行,来自中国考古学界、地质学界、玉器产业界、出版界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仪式,祝贺由王时麒、赵朝洪、于洸、员雪梅、段体玉合著的《中国岫岩玉》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课题组负责人赵朝洪教授表示,《中国岫岩玉》的出版,标志着《岫岩玉的开发历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一综合了北大地质学、考古学、环境地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学科优势的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岫岩玉是中国四大名玉,早在距今8000年前,就开始用岫岩玉制作饰品。在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岫岩玉以良好的质地、精美的工艺、广泛的开采和流传,影响成为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等北方广大地区玉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建国以后,岫岩玉材料基地,建立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玉石矿山,供应了全国70%的玉雕玉料。因此对岫岩玉的地质属性、科学分类、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

此项课题的主要参与人,北大教授王时麟认为,此项课题的重要贡献在于;在多学科实地考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划分和阐明了岫岩玉的类型和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和物理性质,特别是对鲜为人知的闪玉石进行了系统测试和研究;查明了岫岩玉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模式和演化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寻找矿床;制定了岫岩玉中蛇纹石玉和闪石玉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从理论上阐明了岫岩玉的颜色和透明度的成因机理,总结了蛇纹玉的热活化和吸附性的变化规律,为岫岩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通过大量标本对比分析,课题组判定隆洼文化、查海文化、红山文化的大批精美玉器,主要为岫岩透闪石,有力地说明岫岩玉堪称“中华第一玉”,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调查表明岫岩玉传播范围北达黑龙江,西到内蒙东南,向南到河北、山西、河南、渤海群岛,以致长江下游乃至更远的地方。

??

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北京大学原副校长于洸教授认为,在对岫岩玉的产业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就岫岩玉的矿藏特点,开采加工,海内外销售,就岫岩玉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并建议地方政府和企业弘扬中华玉文化,全面创建“中国玉雕之都”。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认为:中国的玉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岫岩玉的专项课题研究,对研究中国文化和东亚文化有重要意义。

??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严文明教授和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分会副会长于平研究员都认为,《中国岫岩玉》是一部产学研结合的玉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中国地质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地质学家蔡克勤教授认为,鉴于岫岩玉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影响,这部著作对于中国文化一个中心还是多中心起源的争论,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亚洲珠宝联合会会长李劲松先生认为,该书是集历史文化、矿产资源、物理化学分析、工艺欣赏于一体的玉文化研究的巨著。

??

赵朝洪教授表示;继这项课题结束之后,研究人员还将对课题的相关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3 09:33 , Processed in 0.0632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