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观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马蹄形,大家评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任先生的光临~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3:13: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41713132942233.jpg[/upload]

0.jpg (16.83 KB, 下载次数: 0)

马蹄形,大家评

马蹄形,大家评
23#
发表于 2007-4-17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不要介意,我先说几点看法啊:

1.此物器形作发箍,玉质极薄,我没有具体量,绝不超过1.5毫米,仿品璧厚;

2.造型方面,图片很不清楚,背面是很优美的弧形,成喇叭口状,仿品因为只有图片参考和电钻限制,做有弧度的薄壁很不容易;

3.钻孔处是明显的电钻孔;

4.发箍应为陪葬器物,葬味很重,多次除之不去的;

5.表面次生物及沁色问题;

6.类似物件没有高仿的原因是加工时冒险---可能碎裂;河磨玉价格偏高,做此物件成本高.

以上只是一点浅见,您见笑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nj-njj在2007-4-17 18:45:50的发言:

楼主不要介意,我先说几点看法啊:

1.此物器形作发箍,玉质极薄,我没有具体量,绝不超过1.5毫米,仿品璧厚;

2.造型方面,图片很不清楚,背面是很优美的弧形,成喇叭口状,仿品因为只有图片参考和电钻限制,做有弧度的薄壁很不容易;

3.钻孔处是明显的电钻孔;

4.发箍应为陪葬器物,葬味很重,多次除之不去的;

5.表面次生物及沁色问题;

6.类似物件没有高仿的原因是加工时冒险---可能碎裂;河磨玉价格偏高,做此物件成本高.

以上只是一点浅见,您见笑了~

谢谢你的发言。不过有些观点我不赞成~

1.此物器形作发箍,玉质极薄,我没有具体量,绝不超过1.5毫米,仿品璧厚;。。。。。可以参考馆藏的厚度: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replyid=8723&id=887&page=1&skin=0&Star=7

2.造型方面,图片很不清楚,背面是很优美的弧形,成喇叭口状,仿品因为只有图片参考和电钻限制,做有弧度的薄壁很不容易;。。。也可以参考馆藏,并非所有的都是收腰

3.孔我仔细看过,不是电钻,表面有层白色包奖

4.葬味是没有,只有浓重的石灰土味

5次生物请发正确的图参考。

6.用料正是河磨玉.

欢迎讨论~

25#
发表于 2007-4-17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等待任先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7 21:44:49编辑过]

0.jpg (94.96 KB, 下载次数: 0)

马蹄形,大家评

马蹄形,大家评

0.jpg (94.34 KB, 下载次数: 0)

马蹄形,大家评

马蹄形,大家评
26#
发表于 2007-4-17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母体质变,渐变过渡,次生物深入肌里<有周边槽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7#
发表于 2007-4-17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左侧为真品熟了;右侧为仿品表皮为仿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 10:44:40编辑过]
28#
发表于 2007-4-17 23:29: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7-4-17 7:14:05的发言:

器形也不对,没有收腰,

[em08][em12][em12][em12][em12][em12][em12][em12][em01]
29#
发表于 2007-4-18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nj-njj在2007-4-17 18:45:50的发言:

楼主不要介意,我先说几点看法啊:

1.此物器形作发箍,玉质极薄,我没有具体量,绝不超过1.5毫米,仿品璧厚;

2.造型方面,图片很不清楚,背面是很优美的弧形,成喇叭口状,仿品因为只有图片参考和电钻限制,做有弧度的薄壁很不容易;

3.钻孔处是明显的电钻孔;

4.发箍应为陪葬器物,葬味很重,多次除之不去的;

5.表面次生物及沁色问题;

6.类似物件没有高仿的原因是加工时冒险---可能碎裂;河磨玉价格偏高,做此物件成本高.

以上只是一点浅见,您见笑了~

[em12]我也有同感.说错莫怪.[em12]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过了20多天了,今天把一些感受写出来,供交流。
1、总共煮过5次;前两次基本没动静,到第3 、4次出现了比较多的灰,然后明显感觉外貌体征有了些变化,清爽了一些。但是第5次却又没有灰出现。。。。
2、表面白色物质(我70%认为是钙化鸡骨白,30%认为是内外次生物质)一经盘擦就会由白变黄熟红色,这点是真实存在的。各位同好也帮助分析一下原因。
3、某些部位已经能看到通透柔和的光泽,感觉跟出灰有些关系。。。?
4、器物用料是岫岩河磨玉。
5、有关器型、壁的厚度方面我原来也有很多疑问,但查阅了很多馆藏资料发现同类器型馆藏也有不少(图),还有待探讨。
6、每天晚上泡后早晨拿出来明显感觉表面很粘手,似乎有一层东西,但我每次都要清洗掉,因为我的目的是让它脱胎,这样对否?
7、蛀孔出现在应该出现的部位(钙化严重部位)并且垂直于器表,深邃、口小内大,口周有钙化过渡,内部有结晶体。
8、关于打孔,原先表面全部为白色包浆,孔内也一样,后来轻微清理
一下,就目前来说,两方面特征(过去、现在)都不明显,还有待继续观察。
9、无论煮还是泡,均没有硫酸气味,只有石灰土另外夹杂着一些陈旧气味。

目前只有这些现实体会,其他有待继续观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418101201876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41810123667625.jpg[/upload]

0.jpg (48.37 KB, 下载次数: 0)

马蹄形,大家评

马蹄形,大家评

0.jpg (57.79 KB, 下载次数: 0)

马蹄形,大家评

马蹄形,大家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9 16:01 , Processed in 0.0596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