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玉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件唐的笔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6-27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方而不割在2009-6-27 23:35:00的发言:
谢谢,我也感觉有点问题,才请教版主的,敬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别这么客气!早就看了您的评帖,当向您好好学习呢~~

22#
发表于 2009-6-27 23: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零度漂移在2009-6-27 23:51:00的发言:

别这么客气!早就看了您的评帖,当向您好好学习呢~~

漂移版主真会说话,我那些胡话现在看来就脸红,不知天高地厚,前辈见笑了,敬茶[em27]

23#
发表于 2009-6-28 00:0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20096271024753402.jpg]UploadFile/2009-6/2009628045320634.jpg[/upload]
[upload=jpg,200962710234586251.jpg]UploadFile/2009-6/2009628045398316.jpg[/upload]
[upload=jpg,200962710232120773.jpg]UploadFile/2009-6/2009628045344913.jpg[/upload]

0.jpg (232.89 KB, 下载次数: 0)

一件唐的笔洗

一件唐的笔洗

0.jpg (206.68 KB, 下载次数: 0)

一件唐的笔洗

一件唐的笔洗

0.jpg (157.69 KB, 下载次数: 0)

一件唐的笔洗

一件唐的笔洗
24#
发表于 2009-6-28 00: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方而不割在2009-6-27 23:59:00的发言:

漂移版主真会说话,我那些胡话现在看来就脸红,不知天高地厚,前辈见笑了,敬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千万千万别叫我前辈!我们共同向任老师、高老师等好好学习啊~~~

 

 

[em56]

25#
发表于 2009-6-28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好的,敬茶[em27]
26#
发表于 2009-6-28 00: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在2009-6-28 0:05: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62710247534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6271023458625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6271023212077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琴版请说话啊~~[em56]

27#
发表于 2009-6-28 00: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零度漂移在2009-6-28 0:15:00的发言:

  琴版请说话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没位置,说不了。[em52]

28#
发表于 2009-6-28 00: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在2009-6-28 0:19:00的发言:

没位置,说不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啊,不会啊!请你喝焦糖马其朵~~

 

[em27]

29#
发表于 2009-6-28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诸位朋友抬爱。

 

shanmao看楼主对着这件笔洗信心满满,

 

有点不敢说话,想混过去,该打。

 

 

那shanmao就直说了啊,古玉斋兄得罪了。

 

这件笔洗的沁色“浮”,虽然玉质好不容易沁入,但还是感觉“浮”,

 

同时玉表没有“融”的表现。老话说的“没皮壳”。

 

 

再有,请大家看这个“螭头”,雕刻不到位。

 

战汉是螭头眼部以下只占头的三分之一,以后有扩大的趋势,

 

“笔洗”这种器物决定了它的年代不会太长,但也不应该刻成这样。

 

 

[upload=jpg,200962710232120773z.jpg]UploadFile/2009-6/20096280165862743.jpg[/upload]

 

 

个人浅见,因功底有限,肯定会有误差,

 

没关系,欢迎辩解,欢迎讨论,在讨论中提高。

0.jpg (63.62 KB, 下载次数: 0)

一件唐的笔洗

一件唐的笔洗
30#
发表于 2009-6-28 00: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hanmao在2009-6-28 0:22:00的发言:

 

不好意思,诸位朋友抬爱。

 

shanmao看楼主对着这件笔洗信心满满,

 

有点不敢说话,想混过去,该打。

 

 

那shanmao就直说了啊,古玉斋兄得罪了。

 

这件笔洗的沁色“浮”,虽然玉质好不容易沁入,但还是感觉“浮”,

 

同时玉表没有“融”的表现。老话说的“没皮壳”。

 

 

再有,请大家看这个“螭头”,雕刻不到位。

 

战汉是螭头眼部以下只占头的三分之一,以后有扩大的趋势,

 

“笔洗”这种器物决定了它的年代不会太长,但也不应该刻成这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62710232120773z.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个人浅见,因功底有限,肯定会有误差,

 

没关系,欢迎辩解,欢迎讨论,在讨论中提高。

[em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12:51 , Processed in 0.0557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