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hanmao在2009-6-21 15:15:00的发言:
个见,您所描述的工艺加工过程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先描线,合理。
小扁砣走深线也不能一概否定。
干过机加工的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
有时为了做好一个大孔或者一道深槽,
有先打一个小孔或者先加工一条细槽,
再扩孔或者扩槽的情况。
但这不意味着工艺过程必须如此。
也许一名有经验的操作者不用这么费时费工照样可以完成此工序。
“压道”工艺如果没经过有说服力的论证,
作为一种工艺过程,必须拿出令人信服论据。
以下是引用wwyg5000在2009-6-20 21:35:00的发言:
战汉所有的器物,几乎都具备压道工艺。跟陀大小没有关系的,工序问题。
如果真如您所说:战汉所有的器物,几乎都具备压道工艺。
那就更需要先立论,否则,还不如不说。
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论定古人,如果没有论证,那是杜撰!
古玉的工艺过程,不是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数万的古玉的爱好者,如果每个人都想创一种理论就创一种理论,
那还不乱了套!
让我们听谁的?
古玉的工艺过程,不是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数万的古玉的爱好者,如果每个人都想创一种理论就创一种理论,
那还不乱了套!
让我们听谁的?
这话正确,不偏不倚,也许wwyg5000兄在脑海里,跟心理已经有了对汉工艺的一个烙印,但是在表达上有些过于神秘,过于跨越时空了,上千年的工艺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摸样的工具,我们能在线条的成型规律上有个概念,但是使用这些工具的程序跟顺序,都需要非常权威的知识与佐证来证实的,不是谁能考证的。
我们可以用掌握的一些物理现象概括一下游丝线,但对兄谈到的先这样使用这个陀而后在这样使用这个不一样的陀才能有这样的游丝,确实过于神秘过于跨越时空了。也许是有规律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一步的辨别真伪,这就像老师12真言里的‘神’字真言一样,都可以看到的是游丝线,但你进一步看到了前人在你面前磨玉的过程,而别人看到的有可能是人与器械受力不均匀(借你的话起刀轻落刀重)物理共振产生弹跳形成的线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