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wyg5000在2009-6-21 13:5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shanmao在2009-6-20 23:04:00的发言:
何不把“压道工艺”的“出处”转贴过来,大家也好学习一下。
没事看多了,发现了共同点,对战汉器物比较管用。
第一种情况,汉八刀用的比较多,压道工艺:就像工笔画的工序很相近,描线,小扁铊走深线,宽铊先粗砂顺线琢制,经过层层磨制,也渐渐压深,每一层用的解玉砂也是渐细,直到深线压完,唯一的残留线在与尾部也不是很明显的。细线与宽陀的走势是一致的,都是起刀轻,落刀重。见笑了! |
个见,您所描述的工艺加工过程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先描线,合理。
小扁砣走深线也不能一概否定。
干过机加工的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
有时为了做好一个大孔或者一道深槽,
有先打一个小孔或者先加工一条细槽,
再扩孔或者扩槽的情况。
但这不意味着工艺过程必须如此。
也许一名有经验的操作者不用这么费时费工照样可以完成此工序。
“压道”工艺如果没经过有说服力的论证,
作为一种工艺过程,必须拿出令人信服论据。
以下是引用wwyg5000在2009-6-20 21:35:00的发言:
战汉所有的器物,几乎都具备压道工艺。跟陀大小没有关系的,工序问题。
如果真如您所说:战汉所有的器物,几乎都具备压道工艺。
那就更需要先立论,否则,还不如不说。
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论定古人,如果没有论证,那是杜撰!
古玉的工艺过程,不是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数万的古玉的爱好者,如果每个人都想创一种理论就创一种理论,
那还不乱了套!
让我们听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