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83|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古玉.使用最先进同位素氩氩法测年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3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红山文化古玉.使用最先进同位素氩氩法测年代</p><p><font color="#0909f7" size="5">美国科研机构对我国一只石斧 利用同位素的氩氩法对其测代.....测得加工者在80万年完成的....证实中国地质专家根据玉石上溢出物判断估计在10万年以上.的判断有了依据</font></p><p>美国科学家用氩氩法对中国石斧检测.为80万年人制做</p><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2007122912425033423.jpg[/upload]<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2007122912425087923.jpg[/upload]<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2007122912425068100.jpg[/upload]<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2007122912425024886.jpg[/upload]</p><p><font color="#800080" size="5">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中或地表各类岩石、矿物及各种沉积物、大气、水体中同位素含量及变化的学科,根据同位素的种类,主要包括稳定同位素(如碳、氢、氧、氮、硫等)及放射性同位素。同位素由于具有非常高的地质稳定性,已广泛应用于地质年龄的确定、成矿物质的示踪及成矿物质的来源等方面。<br/>&nbsp;&nbsp;&nbsp; </font><font size="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800080">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库,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学实验室、岩石化学分析实验室及矿床实验室长期积累的各类岩石、矿物、矿石、包裹体、水体、土壤、沉积物及大气样品的碳、氢、氧同位素及铅、铷、锶、钾、氩同位素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并收集国内外研究文献而建成。<br/>&nbsp;&nbsp;&nbsp; 数据库可以实验室这些数据的模糊查询。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年龄确定、矿产资源评估、沉积学、油气、地球化学及环境保护与研究等各个领域</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8000">。</font></span></font></p><p><font size="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ff0099"><strong>任南与同位素氩氩法实验专家共同探讨对古玉断代方法</strong></font></span><br/></font></p><p></p><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13865870.jpg[/upload]</p><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43944553.jpg[/upload]<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53272194.jpg[/upload]<br/></p><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6146629.jpg[/upload]</p><p><br/>&nbsp;</p><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64750557.jpg[/upload]<br/>对黑皮玉进行切片</p><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72843834.jpg[/upload]<br/></p>[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82767378.jpg[/upload]<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1317185810007.jpg[/upload]<br/>切片
[此贴子已经被rn于2007-12-29 12:53:11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仪器和技术鉴定的方法引入了古玉鉴定领域,如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光谱分析、油侵法、X光照相分析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墓和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以及江浙一带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就是用科学方法鉴定的。这些方法比较准确地确定了一些玉器的矿物成分。研究古玉的显微结构,需要有高精度的仪器才行,因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仅能放大数百倍,而质量较好的软玉均需放大到一千倍以上才能较清晰地观察其显微结构。</font></p><p><font size="5">近年来,又有学者采用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对透闪石玉器的鉴定方法-室温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室温红外吸收光谱利用分子振动模式与频率特征,又对矿物的分辨能力较强和用量较小的特点,其标准样量为1毫克,就可计算铁和镁的占位率以区分透闪石与阳起石。扫描电子显微镜一般只需几个粉末颗粒即可制样观察其结构,只要粉末颗粒显著大于显微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即可。……中略………。陕西沣西西周墓、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部分玉器就是用这种方法鉴定的,利用这两种方法还纠正了原来鉴定结论中的一些错误之处。</font></p>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41543918755.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41543918755.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br/><font size="5">万倍电子成像,玉表出白部分的表象.人为不能仿</font><p><font color="#0909f7" size="5">古玉器的白化作用是地下水长期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当超基性—基性岩中辉石—角闪石类矿物,经长期风化时,会转变成蛇纹石类矿物。有些蛇纹石亦可以地表风化壳层的粘土矿物中存在,在水文地球化学允许的情况下,含有蛇纹石成份的胶体在温度升高脱水时,会从水胶体逐变成胶凝体,最后脱水结晶成极细的独立矿物,风化壳的粘土矿物,其X—射线衍射峰往往都较为弥散,有的峰形宽而低,其原因就是因为矿物的颗粒接近于超细粉末,甚至接近纳米极,粘土矿物(高岭石等)的超细粒度早已为电子显徽镜观察所证实。充分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下当温度变化在一一范围内,透闪石变成蛇纹石的可能方式是:<br/>3Ca2Mg5Si8O22(OH)2+6H2CO3+28H2O<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透闪石&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含碳酸的地下水<br/></font></p><p><font size="5">比针尖小的孔内天然融合物.目测是看不到的</font></p><p><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915291482959.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915291482959.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br/></p>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style01">藏品材质分析方法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将现代科学技术引进用于藏品材质分析测定的方法已很多,含成份分析、结构分析、表面分析、微区分析、形貌分析、年代测定、无损探伤等方面。仅重点介绍如下方法和应用实例。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1.湿化学分析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可确定各种物质中所有化学元素的组成及含量。精确度高、数据稳定、适用范围广,在普通的分析化学实验室里就可以完成,适用于测定藏品的主要成份,金属、陶瓷、砖瓦、玻璃、石材等无机质地藏品试样皆可用此法。不足的是取样量多,操作过程较长,对文物残片或重复件很多者可采用。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明代铜币分析。中国铸造金属货币始于殷商,直至元代绝大多数以铜铅钖合金的青铜为原料,其间仅极少以金、银、纯铜等制作。明代用料发生重大变化,由青铜改用铜铅钖锌四元合金,最后完全以铜锌合金的黄铜铸造成。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物险测结果表明:从大中通宝至弘治通宝主要为铜铅钖合金,仅个别为铜铅钖锌合金。而嘉靖通宝其含锌量在10%以上,多在15-20%之间,万历通宝的含锌量在30%左右。故可得出明确结论,嘉靖及其以后的铜币为铜锌合金的黄铜。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AAS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被分析的样品雾化成原子蒸气,利用气态自由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出的特征光谱的吸收现象,来确定物质中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单色光源、原子雾化器、波长分离化器、波长分离系统、幅射换能器、甄别器和测量系统等部份,还可附计算器数据处理系统,直接得到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此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和准确度均很高,可测出含量为百万分之几的元素。适用于金属、陶瓷、玻璃等无机质地藏品试样的分析,取样量为1-10毫克。由于样品量少,取样范围小,因此要注意取样的均匀性。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lt;实例〉铜鼓合金成份分析。各地博物馆数藏铜鼓达1400多件,北京科技大学曾对广西、云南地区收藏的春秋至明清时期不同类型的96件铜鼓,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铜鼓的合金成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鼓的合金成份主要是铜、钖、铅三者之和平均在95%以上,含锌、砷、锑、铁均少量,系由原料夹入含金的杂质。早期铜鼓含钖铅量很低,西汉以后铜鼓含钖铅量增高,加入锡铅可降低合金熔点。铅可以改变高锡青铜脆弱性,适合镶造大型薄壁铜鼓。适当降低含铅量,可提高音响效果。铜鼓的合金成份随着类型、时代、分布地区及治铸技术的不同而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反映了铜鼓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3. X 射线荧光分析( XRF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物质中的原子被高能的 X 射激发后,发出 X 射线荧光,这种荧光具有原子特征性质,不同的元素具有波长不同的特征 X 射线,其强度与元素的含量有关,故可测定物质中元素的成份和含量,适用于原子序数大于10的元素的检测。但只能对物体表面20微米进行浅层分析,如瓷釉元素含量的测定,青铜器锈层元素成份的测定。此法测定元素范围广、简便、快速、不必取样,也无需化学制样。故 X 射线荧光分析是适用于藏品分析的非破坏性无损检测技术。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玻璃分析。古玻璃器物不允许取样的。为研究古玻璃的制作工艺,将中国历史博物馆数藏的从西周、战国、西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玻璃器用 X 射线荧光分析进行系统分析。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学术界认为,古代西方的玻璃制品以天然纯碱或含碳酸钠,碳酸钾的草木灰作助熔剂,而中国古代玻璃以方铅镰、白铅矿或铅丹为助熔剂。故通常以其成份为钾钠玻璃或铅钡玻璃来判定其制作工艺和产地。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在被分析玻璃器中有一件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网变玻璃杯,造型纹饰有浓厚异风格,学术界对其来源也作过探讨。用 X 射线荧光定性分析表明,玻璃材质以硅、钙为主外,含较多的钾,而不含铅。故可认为该玻璃器是公元前五世纪从波斯或东罗马输入的。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4. X 射线衍射分析( XRD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结晶固体具有周期性的点阵结构,点间距离和 X 射线的波长属同一数量级,晶体即为一个天然光栅,当 X 射线通过晶体时就会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图像与强度和晶体结构有关。将这种衍射图像拍成照片后,从衍射的方向可决定晶胞的形状和大小;从衍射的花纹可决定晶胞中原子的分布。利用这些性质可鉴别被测物属于某种化合物。 X 射线衍射分析是测定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对金属、陶瓷等藏品和无机颜料结构的确定有特效,能准确、快速地区分矿物和非晶物质。 </p><p class="style01">&nbsp;&nbsp; 〈实例〉壁画颜料分析。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敦煌莫高窟中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的44国洞窟中采集的白、蓝、绿、红、黑等颜料,用 X 射线衍射分析进行物质结构测定。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从衍射图表明,莫高窟所用的白色颜料有高岭土〈 Al2Si2O3(OH)4 〉、方解石〈 CaCOs 〉、云母〈 KAl2Si3AlO10(OH)2 〉、滑石〈 Mg3Si4O10(OH)2 〉、石膏〈 CaSO4 . 2H2O 〉、碳酸钙镁石〈 Mg3Ca(CO3)4 〉、氯铅矿〈 PbCl2 〉、硫酸铅矿〈 PbSO4 〉、角铅矿〈 PbCl2 . PbCO3 〉、白铅矿〈 PbCO3 〉;蓝色颜色有石青〈 2CuCO3 . Cu(OH)3 〉;绿色颜料有石绿〈 CuCO3 . Cu(OH) 2〉、氯铜矿〈 Cu2(OH)3Cl 〉;红色颜料有朱砂〈 HgS 〉、铅丹〈 Pb3O4 〉、红土〈 Fe2O3 〉、雄黄〈 A3S 〉;黑色颜料有炭黑、铁黑〈 Fe3O4 〉。古代画师使用无机天然矿物颜料,除铅丹在空气长期氧化作用下成为棕黑色二氧化铅外,其它石录、石青、朱砂、红土等,都非常稳定,使壁画色泽至今仍光彩夺目。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5.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IR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分子水平的物质,对波长为2.5-16微米红外辐射的吸收,与分子的原子、化学键的强度和空间几何构型三者有关,这三个特征是区别分子的依据,在两个不同分子中,如三个特征一致,说明两个分子是等同的,若三个特征中有任何差别,表明是不同的分子。以此为基础确立的红外吸收光谱区别各种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依据。样品仅需几毫克,红外光谱分析适用于测定有机质地藏品的化学结构、化学键和官能团。红外吸收光谱仪,从分析到取得数据可自动进行,由计算器管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漆器分析。山东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出土的戈柄,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从戈柄材料和戈柄髹饰物的红外光谱图得知,戈柄材质为木料,因谱图含酚类化合物,这是被子植物普遍存在的物质,而氨基酸则大量存在于禾本植物中,故戈柄为木料而非竹子。髹饰物则为大漆。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6.电子显微微区分析( EPA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亦称电子探针。用聚焦的电子流集中激发样品1微米大小的区域,引起原子激发并发射出 X 射线,通过对 X 射线波长和强度的定量测定,可获得物质化学成份的结果。如用电子流对样品的小区域进行扫描,而在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上作同步扫描,用被测元素的特征 X 射线强度控制荧光屏的亮度,那么荧光屏上就可显示样品表面扫描区域被测元素的浓度分析图。此法可适用于陶器-石器-金属-玻璃-绘画颜料的分析,尤其宜于做表层分析。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青铜器分析。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战国青铜器陈侯年敦,因鉴定者意见不一,而长期存疑,但铭文一直被引用,列入铜器铭文著作。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敦盖为铜锌合金,敦底为铜锡合金。配合 X 射线探伤;敦器无裂痕、补配现象,即铭文与器为一整体,皆为青铜。可辨明敦盖系后配,为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7.激光微区分析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高强度的激光束聚焦在样品微区,可产生 15000 ℃ 高温,使微克级的样品气化,然后将此气态光束送入光学系统按各种波长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化学元素性质和含量。激光分仪包括激光器、高倍显微镜、光谱摄谱仪,故亦称激光显微光谱分析仪。适用于无机质地藏品分析。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此法是非破坏性取样分析技术,但并非无损分析技术。因在测定时,在样品上打一个直径和深度为50微米的熔坑,相当于一根发丝的七分之一,取样量1微克左右。就整个器物来讲仍是完整的,但对藏品而言是要慎重的,故不能随便地使用此法。优点是不受样品大小、形状限制,可很方便地对指定部位进行成份测定。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秦剑分析。陕西临潼出土秦代青铜剑和大量箭镞,表面呈乌黑色,毫无锈蚀。经激光显微光谱分析,证实其表面为一层含铬的氧化物,推测秦剑和箭镞的制作工艺是经过表面铬化处理,是古人用铬铁矿、天然碱为原料,加工成铬酸盐,即红矾。再把红矾烧熔,将青铜兵器放入浸煮,即得此乌黑的防腐层。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8.电子能谱分析( ESCA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电子能谱分析法是近20多年发起来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一定能量的电子、 X 射线或紫外光照射待分析样品,将样品表面原子中的电子激发成自由电子。测量这些电子能量的分布,从而得到待测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状态等信息,即为电子能谱分析。依据激发源的不同,可分为 X 射线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电子能谱分析是高灵敏度的表面分析技术,信息深度为5-5 0? ,绝对灵敏度 10 -18克。可用于金属、陶瓷等藏品表面分析。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铜镜分析。在战国、汉、唐时期,有一种表面呈白亮状白铜镜,称其为水银沁铜镜,这种白亮的表面,具有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和反光能力强的优点,历经千百年仍光可鉴人,但水银沁的表面处理工艺已失传。上海博物馆经对东汉水银沁铜镜残片,用 X 射线电子能谱分析和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镜表面的含锡量高于基体,表面富锡层厚度约为几十至几百纳米,在富锡层表面,逐渐形成以二氧化锡为主要成份的透明致密的微晶能薄膜,故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揭示银沁铜镜的不解之谜。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9.电子显微镜( SEM )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人的肉眼只能看清 0.2 毫米 左右的物体,一般光学显微镜可辨清 0.2 微米左右的物体,比肉眼增大 1000 倍。在文物鉴定中使用放大镜、体视颢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光学显微镜已较普遍。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光学为理论基础,发明于 1932 年,发明者在 1936 年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己成功地提高到1-2的量级,比肉眼增大了几十万至一百万倍,成为研究认识微观世界进行物体微观形貌分析的有力工具。可用于陶瓷、金属、岩石、纺织品、木材、纸张、骨角等各质地文物的鉴定。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电子显微镜分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两类。透射电镜是早期发展的电子显微镜,而扫描电镜比透射镜具有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连续可调、制备样品简单等优点,故发展很快,为当代最有效的分析仪器。通过扫描电镜可细微观察物体表面,并进行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分析。样品稍加处理或不加处理就可放入电镜观察,这对文物鉴定是很适宜的。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实例〉青铜器锈层分析。中国历史博物馆对安微寿县春秋蔡侯墓出土编钟的锈蚀物,在体视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发现锈层断面从铜基体向外呈灰绿、蓝绿、深赭、紫红、鲜绿、深绿等色彩斑澜的多孔腐蚀层,这些孔洞形成金属与外界的通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其它空气污染物,可通过孔隙与铜体接触发生腐蚀。显微观察可形像地了解,青铜腐蚀的原因。配合 X 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可得知不同彩色的矿化物分别为;氧化亚铜、氧化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和二氧化硅。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银器分析。对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用扫电镜观察,并结合进行 X 射线能谱分析,其中银匜的金属基体成份分析结果为:银99.4%、铜1.5%、铅0.03%、铁0.04%。表面饰金属分析结果表明为金和汞。说明此文物为含少量杂质的鎏金银器。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10.无损探伤技术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无损探伤又称无损检验,是利用仪器对器物内在质量进行非破坏性检验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被检物体内部或表面的不连续生信息,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如光波、射线、超声波、磁场等,在仪器,胶片或物体表面显示出来。无损探伤技术在藏品检验中以 X 射线探伤应用最广。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X 射线透视已被普遍接受,方法简便快速,肉眼难观察的内部情况,经 X 射透视后可一目了然,可靠性高,可查明被测物内部的均匀度、厚度、材料质地等。由于 X 射线穿过厚度不均匀物体时,因密度、弯曲度均不同,故吸收的放射线也不同,将这些穿透被照物体的放射线,投射于感光胶卷上,就会产生黑白程度不同的影像。器物材料密度高、厚度大的能吸收较多的放射线,使胶卷感光较少,呈现白区较多;密度低、厚度小的材料,则射线透过量较大,呈现黑区较多。从而得到器物内部状况的影像数据。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X 射线探伤仪以其被波长不同分为软 X 射线和硬 X 射线。波长越短, X 射线越硬;波长越长, X 射线越软。通常称皮长为0.5 ? 以上的 X 射线为软 X 射线。软 X 射线机的 X 射线管所用的阳极靶面材料是钡,原子序数为42,放射特征谱线的波长为0.62 ? 和0.71 ? ,它们的波长在最适宜的范围。适用于书画、漆木器等藏品的探伤。硬 X 射线探伤机的 X 射线管所用的阳极靶面材料为钨,其原子序数为74,它的放射特征谱线的波长为0.21 ? ,适于用金属,陶瓷等材质藏品的探伤。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应用软 X 射线探伤可鉴别出古代书画上已模糊的印迹,证实古画真伪,从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菱角的软 X 射线探伤胶片,可见到菱的内部己碳化为低密度多孔疏松物质。还可发现漆器胎体的结构和修复部位。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应用硬 X 射线探伤检验青铜器的实例很多,青铜器的铸造缺陷、毁损裂隙、修复痕迹、补配部位、腐蚀程度等内部情况,皆可从 X 射线探伤得到答案,并可发现被覆盖的铭文、花纹和装饰等考古信息。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11.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技术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应用自然科学的规律测定藏品绝对年代的技术,为藏品鉴定开辟途径,在近几十年发展的断代方法中,以放射性碳素法和熟释法用于藏品鉴定者较多。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放射性碳素测定法,由美国芝加哥大学 利比较 教授于 1949 年创建,并为此获 1960 年诺贝尔奖金。近50年来,该法在世界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测定藏品中木器、竹器、牙骨、贝壳、纸张、纺织品、生物标本等含碳有机物的年代。一般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自然界中的碳元素由三种同位素组成,其中 14 C 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14 C 与氧结合形成14 CO2 混入大气二氧化碳中,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动物也都依赖植物生存,因此 14 C 扩散交换到整个生物界和一切与大气二氧化碳相交换的含碳物质中。在生物体有生命期间,体内的 14 C 的来源,残体内的 14 C 只能按每5730 ± 40年衰变一半的规律不断减少。因此测定藏品标样中残余 14 C 的含量,就能推出生物体的死亡年代,即藏品材料的绝对年代。 &nbsp;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12.热释光年代测定技术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热释光是一种物理现象,是非金属结晶固体受到放射性物质照射而积蓄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发出来的一种光。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公元17世纪英国人罗伯特.博伊尔在冬季围着火炉取暖,当他的手靠近火炉时,手指上那颗晶莹微黄的宝石戒指,竟变成美丽的蓝色。这不是由于燃烧而产生的化学发光,也不是宝石的荧光,而是热释光。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1953 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F .丹尼尔斯等人首先提出将这种奇异的发现用于文物年代测定的可能性。70年代初,英国牛油大学建立了研究室,为这项测定年代技术奠定了基础。适用于测定藏品中陶瓷、砖瓦、筹造铜铁器的泥范模具、窑炉、红烧上等经高温烘烧的粘上类非金属无机物的年代。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用来烧制陶瓷器原料是枮土,其中都含的微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质铀、钍和钾-40,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长达10亿年,可做为提供每年固定剂量的放射源。粘土中晶体颗粒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它们具有记录辐射剂量的本领,当晶体受放射性物质的射线辐射时,这些辐射能转换成另一种能量而贮藏在晶体,内时间越久,贮藏的幅射能越多。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陶瓷器的坯体放入窑中,经几百年至上千年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过程,其贮藏在粘土晶体的辐射能因高温作用,而全部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刚烧制的陶瓷恰为热释光时钟的零点。但陶瓷器中的放射性物质是烧不掉的,仍继续放出射线,重新积累能量并随时间而增加。年代越久,热释光量越多,就自然成为计算陶瓷器年代的依据。只要把陶瓷器烧成以后吸收的自然辐射累积剂量,除以放射源每年提供的固定剂量,即可得陶瓷器制作的年代。本方法测定范围在100年至100万年之间。但需在被测物底部或内壁取极少量粉末样品,方可用热释光测量仪器进行剂量。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热释光测定技术发明后,引起博物馆界限大兴趣。如一批收藏在国外博物馆的珍品黑陶,被热释光测定为伪品。一件 80 cm 高的唐三彩骆驼,其真伪问题会在国际古艺术品市场争执很久,而热释光测定结果为距今1130年,当属唐代真品无疑。国内博物馆一件彩陶壶,观察似新石器时代遗物,但热释光测定纯属近代仿制品。此种实例很多,可见热释光对陶器的辨伪是有效的。 </p><p class="style01">&nbsp;&nbsp;&nbsp; 此外还有:发射光谱分析、可见光和紫外光谱分析、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中子活化分析等。</p>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p><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021374714321.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021374714321.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p><p>准备检测的玉琮</p><p><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53151238068.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53151238068.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p><p>玉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14倍的影像</p><p><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53162530557.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153162530557.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p><p>玉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谱分析表<br/></p>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p>玉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谱分析表<br/></p><br/><p><font size="5">从14倍影像中可清晰见到孔洞中的镶嵌物,其嵌入物的大小约为0.1微米。从嵌入形态分析,排除玉质内部形成,可确认为外界融入。从溶洞周边的溶蚀状态分析,确认为自然溶蚀。</font></p><p><font size="5">从玉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谱分析表中可以看出,此玉琮的主要物质含量为:硅(英文名: Silicon,原子量:28.0855,熔点:1410C,沸点:2355C),其次为:镁(英文名:Magnesium,原子量:24.305,熔点:638.8C,沸点:1090C),另为:钙(英文名:Calcium,原子量:40.08,熔点:839C,沸点:1484.4C)。由此可确定此玉琮的材质为-岫玉。(岫玉的主要化学元素为:硅、镁、铝、铁、钙及杂质)。</font></p><p><font size="5">从微量元素含有量可分析出,未见现代化工制剂的存在痕迹。</font></p>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能谱分析只能排伪.不能断代.断代工程重大.断代要对石头上质变物质做同位素验测等.电子束成象发现的不可仿物质是下一步断代依据,,,,,,任南</font></p>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5">看到很多人都认为现代的科学技术还不能给玉石断代。我想这里有个误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上就已经使用科学技术手段为各种材质的石类文物进行断代检测了。像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复活节岛的巨大石像、马雅人的水晶头盖骨等都是通过科学仪器的检测而确定的真伪及年代。只不过因为使用的设备比较昂贵,国内的专业组织也只是部分拥有这些先进的设备,民间机构及民间藏家就更加无缘接触和使用这些设备了</font>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260245383796.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260245383796.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260291611139.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1260291611139.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3 03:54 , Processed in 0.0622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