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红山文化 玉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5-21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感觉就过关.
22#
发表于 2009-5-21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9-5-21 10:18:00的发言:

质变由边部开始

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任老师,

从上图看,孔洞处融蚀并不严重。

23#
发表于 2009-5-21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jw在2009-5-21 21:00:00的发言:

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任老师,

从上图看,孔洞处融蚀并不严重。

看不出哪面是“土中朝下端”。

24#
发表于 2009-5-21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理解,不知对不:

 

1  正面朝下,背面朝是,左右有所高低差;

 

2  A、B为两角,A点位置比B点稍低;

 

3  B C D E F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比A点稍高;

 

4  背面H是朝上方位面;即正面朝下,但是正面中间部位架空;

 

5  J 部位浅层开裂,在未出土前已经形成,假设自入土到出土分成3个阶段,推测形成在后期阶段;

 

[upload=jpg,200951413335170680.jpg]UploadFile/2009-5/200952123534572474.jpg[/upload]

0.jpg (187.45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太阳神

红山文化太阳神
25#
发表于 2009-5-22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在2009-5-21 23:54:00的发言:

以下理解,不知对不:

 

1  正面朝下,背面朝是,左右有所高低差;

 

2  A、B为两角,A点位置比B点稍低;

 

3  B C D E F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比A点稍高;

 

4  背面H是朝上方位面;即正面朝下,但是正面中间部位架空;

 

5  J 部位浅层开裂,在未出土前已经形成,假设自入土到出土分成3个阶段,推测形成在后期阶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5141333517068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探讨:

1、看正、反两面沁色差别不大,难分土中上、下方位。

2、悬空的可能性也有,但一悬5000年,似乎有点牵强。

 

26#
发表于 2009-5-22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jw在2009-5-21 21:00:00的发言:

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任老师,

从上图看,孔洞处融蚀并不严重。

 6、 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红山文化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洞为中心点,有色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沁色,玉质也会随晕散而产生质变,这质变也会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

27#
发表于 2009-5-22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9-5-22 21:02:00的发言:

 6、 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红山文化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洞为中心点,有色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沁色,玉质也会随晕散而产生质变,这质变也会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

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

 

谢谢任老师,

上文中所讲的“孔洞”,是指融蚀形成的“微孔”,

而不是人工打“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2 21:13:37编辑过]
28#
发表于 2009-5-25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9#
发表于 2009-5-29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0#
发表于 2009-5-29 03:05:00 | 只看该作者
 

太整齊, 沒紅山韻味, 玉的硬度看似不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2-2 18:35 , Processed in 0.0612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