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零度漂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玉文化发展史(转)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3:0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古墓葬里的人体组织伴随细菌的侵入,在液化作用下使人体组织腐烂,蛋白质分解可产生高pH 的氨溶液,这种碱性的氨溶液使得与尸体一道埋藏的软玉遭受蚀变,蚀变的程度决定于软玉和溶液接触的程度和周期长短,也决定于软玉本身的显微结构。这一过程发生于较短的时间内,最多在埋藏后几个月就可进行。所以这点使我们不难理解清代的一些出土玉器,也有沁色厚重的现象。人工实验中,软玉整块地浸泡在氨溶液中,蚀变作用却是只出现在某些部位,这正说明玉的内部显微结构特点直接影响到蚀变速度。具体地说,顺着杂乱排列的透闪石针状晶体,比沿着整齐排列的晶体更易于蚀变溶解,沿裂缝处和未抛光的表面蚀变更加迅速。
 此外我们知道石珊瑚是一层一层没有生命的骨骼,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石灰物质逐渐地在珊瑚生长组织下累积而成的。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石灰与水反应,会产生强碱物质。如蛋鸡常因高产而缺钙,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生石灰在鸡的胃肠与水反应就会产生强碱物质而导致鸡得病。所以人的骨骼在腐烂液化作用下,也会产生强碱物质。这就不难理解徐淮地区古玉易出鸡古白了,因为这些地区多大理岩或石灰岩地貌,它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遇水容易成石灰碱水。我国江浙地区自古即有利用石灰收燥墓室的习俗,一般墓室因含有大量强碱(生石灰),遇水后亦可沁蚀玉器。古人不知土壤的酸碱之分,只认为鸡古白是“地火”所致,于是仿造鸡古白时,便用火烧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鸡古白的成因与其他沁色的形成有所不同,它同高温没有直接关系,也并非是受氢氟酸使然,而是同墓中碱性物质的浸蚀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发表于 2009-4-16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因为浙江地区有含氟的萤石,就认为杭州余杭地区土壤中氢氟酸含量较高的话,那么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出现的萤石制品,早该成为鸡骨白的首例,而不像现在我们所见的美丽依然。

 

此外我们知道石珊瑚是一层一层没有生命的骨骼,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石灰物质逐渐地在珊瑚生长组织下累积而成的。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石灰与水反应,会产生强碱物质。如蛋鸡常因高产而缺钙,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生石灰在鸡的胃肠与水反应就会产生强碱物质而导致鸡得病。所以人的骨骼在腐烂液化作用下,也会产生强碱物质。这就不难理解徐淮地区古玉易出鸡古白了,因为这些地区多大理岩或石灰岩地貌,它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遇水容易成石灰碱水。我国江浙地区自古即有利用石灰收燥墓室的习俗,一般墓室因含有大量强碱(生石灰),遇水后亦可沁蚀玉器。古人不知土壤的酸碱之分,只认为鸡古白是“地火”所致,于是仿造鸡古白时,便用火烧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鸡古白的成因与其他沁色的形成有所不同,它同高温没有直接关系,也并非是受氢氟酸使然,而是同墓中碱性物质的浸蚀有着密切的关系。

 

 

好文!

 

漂版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24 04:18 , Processed in 0.0505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