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面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者惊叹其为“东方玛雅”、“东方特洛伊”

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的面世,像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让中国甚至世界的考古界震惊。这一重大发现近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6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

该遗址被列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八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专家称,这八大重要考古发现,对内蒙古考古界意义重大,为日后考古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

三座店石城遗址的神秘面纱初步揭开后,国家文物局、中科院、内蒙古文物局、内蒙古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的专家以及日、韩等国学者纷至沓来,面对规模巨大、年代久远的石城,学者们激动不已,有的学者将这座石城比做“东方玛雅”或“东方特洛伊”。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治中对三座店遗址给出的评价是:“三座店下层文化的年代距今约为4000—3400年,与中原夏王朝的年代大体相当。像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这样的遗址,最大限度地保留着初始状态,保存布局特别完整并全部挖掘呈现于世,实数不易,在辽西地区以及内蒙古境内,以往没有大规模全面揭露挖掘的先例。这座山城遗址的发掘,对深入进行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辽西地区早期王朝的出现以及中国文明起源等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考古实证资料。”

赤峰洞子山,由此闻名世界考古界。这里发掘出的一座大型石城遗址,为三座店下层文化的山城遗址。经过我区考古专家历时一年半的挖掘,洞子山顶上的这座一大一小、相互独立又彼此连通的石城展现在人们面前。经专家认定,无论这是祭祀聚落还是防御聚落,它都是中国北方第一城。

余韵未尽的三座店下层文化已经是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治中介绍:“从发掘的文物来看,赤峰三座店下层文化已经是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一个代表,当时的经济亦不逊色于中原地区,社会、国家处于正在形成的雏形中。从当时的使用工具及出土的粮食等而言,他们已是一个较完善的农业民族。”

从首届中国·赤峰红山文化节高峰论坛上了解到的信息是,赤峰国际联合考古项目在对赤峰境内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遗迹到辽代的人口聚落遗址的考古调查过程中惊奇地发现,三座店文化下层时期曾经是赤峰地区聚落分布和聚集的一个鼎盛时期。

据了解,赤峰国际联合考古项目是中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有关权威学术机构联合组织实施的。通过国际通用的考古挖掘取样方式和对挖掘出的聚落遗址、聚落面积、陶片数量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出曾经生活在赤峰地区的原始和古代聚落的分布及密集情况。据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吉迪博士介绍,经过考古挖掘和相关分析,发现从兴隆洼文化时期赤峰地区就有聚落分布,经过赵宝沟文化时期,聚落分布开始趋于集中,到红山文化时期得到了升华,到了夏家店文化上层、下层时期聚落和人口分布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大规模聚落的集中分布。

夏家店下层文化正在被关注,划定遗址保护范围,采取保护措施等也是面临的工作。悠久的历史和神奇完整的遗址,不仅在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旅游观光方面具有相当可观的潜力。

揭开蒙了约4000年的面纱

经过两个年度的工作,目前野外考古发掘已告结束,这座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山城全貌基本上被完整的揭露出来,总共揭露约9000多平方米。遗址由大小两个并列石城组成,大城在西,面积约1万平方米,小城在东,面积近1600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城内共发现圆形建筑基址65座、窖坑49座、夏家店上层文化积石台16座、不同时期的墓葬10座,以及岩画、石墙和积石台等。规模巨大的城墙及星列的马面遗迹非常引人瞩目,蔚为壮观。

大城的发掘面积约7500平方米。城内屋舍俨然,道路通达、布局清晰,共清理出院落20余处,基本由单、双圈建筑基址及窑坑、石墙等设施构成。大城内有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西侧的一条通向一座中心院落。院落前建有石砌的“门关”,中间有凹坑。“门关”两侧各安放一块凿有圆窝的石头,窝内有门轴旋转摩擦痕迹。门道地面铺砌石板,踏痕清晰可见。有土石混筑的台基,台基上砌一单圈建筑。单圈建筑内发现多层加工的硬面,最上层抹白灰。这类房址在遗址中似乎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或意义。此外,在挖开的探沟内发现有半地穴式房址,且部分地段文化层堆积很厚。在清理后的城墙外侧发现了15个“马面”。

小城占地面积约1585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形。四周都环列着石筑的城墙,但与大城相邻的西城墙构筑十分简便,其南段甚至仅以一排列石作为彼此之间的界限。在小城的东、西、北面总共发现半圆形马面10个。只有南城墙上不设马面,但在墙根处发现2具人骨。小城无论城墙还是马面,都比大城矮小简陋。

根据对周边同类遗址的仔细调查得知:这种大、小城相配置的建制很普遍。专家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当初的先民在规划建设聚落时出于某种考虑而作出的选择,它反映的是一种观念,此点对解释夏家店下层文化山城类遗址的功能和性质至关重要。

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基址活动面上、窖坑中乃至陶器中有粟、黍、豆科等类种属。遗址中还发现了两枚有类似文字符号的陶片,每片一个字符,上下结构,有典型的表意特征。专家认为,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存在如此成熟文字符号,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

转自新浪网

2#
发表于 2007-4-1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em27]
k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7-4-1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07-4-1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为忘不了先生的帖子: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面世,添加一个连接网址,旨在节省空间。

 

东胡撰贴:

即将消失的古迹。(来自挖掘现场的报道)ylylylyl先生撰文

http://bbs.bfwh.cn/dispbbs.asp?BoardID=29&replyID=16723&id=3820&skin=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 21:25:10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7-4-1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这座山城遗址的发掘,对深入进行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辽西地区早期王朝的出现以及中国文明起源等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考古实证资料。[em01][em01][em01]
6#
发表于 2007-4-13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马面”那么早就有了?好资料![em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2 15:16 , Processed in 0.0507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