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遗址07年2月23.26日采集物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2-27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22722242350165.jpg[/upload]<br/>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12:0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壶居士01</i>在2007-2-27 22:07:50的发言:</b><br/><p><font size="5"><strong>此地为先民为圣洁之人保留的圣洁之地,有善缘之人方能前往朝拜.一壶夜观天象,如您方便,您和任南两位老师将共同携手向往.红山老祖的神灵在等待和福佑着两位老师!</strong></font></p><p><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2261256397590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22612563975902.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p><br/></div><p></p>[em01][em01][em01]
33#
发表于 2007-2-28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壶居士01</i>在2007-2-27 22:07:50的发言:</b><br/><p><font size="5"><strong>此地为先民为圣洁之人保留的圣洁之地,有善缘之人方能前往朝拜.一壶夜观天象,如您方便,您和任南两位老师将共同携手向往.红山老祖的神灵在等待和福佑着两位老师!</strong></font></p><p><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2261256397590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22612563975902.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p><br/></div><p></p><p>东北东南部的长白山地区属此地形地貌,23号前后长白山地区普降瑞雪。<strong><font color="#dd4822" size="5">(此地为先民为圣洁之人保留的圣洁之地)</font></strong></p><p></p>
34#
发表于 2007-2-28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长白山: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志书《山海经》中称作“不咸山”。据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

<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22822434793493.jpg[/upload]<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8 22:43:49编辑过]

35#
发表于 2007-2-28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长白山的历史

<p><br/><font size="4">最早记录我国东北长白山的史籍是战国和西汉初成书的地理书《山海经·大荒北经》。书中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是东北的古老民族,活动在今延边和绥芬河一带。《后汉书·东夷传》和《晋书·四夷传》皆有“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的记载。</font></p><p> <font size="4"> 不咸,在蒙古语中是神仙之意,在东北居住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 貊、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对东北境内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许多有关天女不孕而生的神话都寄托在这里,因此,都称这座山为仙山。那部记载着域内域外名胜山水的先秦著作《山海经》,也便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即神仙山)。</font></p><p><font size="4">  晋代以前长白山一直名称不咸山。后魏又称“徒太山”、“太皇山”。《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从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到了唐代,又改称为“太白山”,《新唐书》载: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font></p><p><font size="4">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font></p><p><font size="4">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8 23:08:58编辑过]

36#
发表于 2007-2-28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长白山的原始文化

<p><font size="4">长白山地区是哺育我国古人类的摇篮之一 <br/>  ??自七八十万年前的大姑冰川后期始,包括长白山的整个东北地区的气候逐渐转向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水草丰茂,林木葱郁,野猪、虎、豹、狼、熊等等各种野兽,出没于山林之间;草原上奔跑着野牛、山羊和麋鹿獐狍,江河湖泊中各种鱼类在自由嬉戏,这种自然条件十分适合原始人类的生活,他们逐水草、捕猎野兽,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生活领地,在东北大地上繁衍生息。 <br/>  ??<br/>  ??据考古发现,原始人类的足迹遍布东北大地,而长白山地区是我国古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摇篮。 <br/>  ??<br/>  ??迄今为止,我国东北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生活在坐落于长白山地区东部的辽宁省本溪市汤河河畔的山城子庙后山,这是与“中国猿人”同时代的古人类。 </font></p><p><br/><font size="4">  ??<br/>“安图人”是长白山区最早发现的原始人类居住地点之一,位于安图县明月镇东南一个洞穴中。1964年至1978年发掘,发现一枚成年人的右下第一前臼齿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距今26000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居住址。</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1992年至1994年间,抚松县在开发“仙人洞”时,在洞内发现有上下两层的文化堆积。在下层的堆积中,发现了一批最后鬣狗、披毛犀、野马、野猪等哺乳动物化石,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石片、刮削器和砍砸器等打制石器。从石器的打制特征和共生的最后鬣狗等动物化石可以断定,这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遗址,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2000年在抚松县(XX)镇的西山处曾出土了一件重达17.5公斤的黑耀石石核。2002年对石核出土地进行了清理发掘工作,在黄色的亚黏土层中发现了一座用石块围成的椭圆形居住址。在居住址南面的门外有明显的用火遗迹,遗迹内存有较多的木炭和灰烬,同时还发现了30余件以黑耀石为原料打制的石制品。从“石圆圈状的窝棚式建筑”和出土的打制石器可以确认,这也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居住址,距今已有二万年。</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在抚松县仙人洞遗址的上层堆积中还发现了一些陶片、细石器和未石化的动物遗骸。陶片为手制的泥质灰陶,胎体较薄,器表饰有戳压的蓖点纹。此外,还有用石片打制的石网坠。从出土的遗物可知,这层堆积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距今约有6000年。</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2003年在八道江区河口乡的“老道洞”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了较多的石器和各种动物遗骨,还有鱼骨、蚌壳等;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陶片,器表也饰有戳压的蓖点纹。从出土的遗物比照分析,“老道洞”遗址和“仙人洞”上层的文化堆积从时间上看,其年代应该是相同的,均属新石器时代。</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另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白山境内的各个县(市)、区均有发现。其典型的有临江市苇沙河遗址和靖宇县小南山遗址。苇沙河遗址曾出土较多的陶片,在遗址附近还曾拣到过磨制的石镰。陶片有夹砂和泥质之分,典型的夹砂陶片羼有滑石粉;顔色有黑褐与黄褐两种;表面饰有斜向和竖向的刻划纹饰。这种羼滑石粉的陶器在长白山区的其它遗址中尚未发现过。</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遗物有石器和陶片。石器有石斧、石凿、石刀和石镞等。其中有一种石镞边刃呈锯齿状,是遗址中较为典型的遗物。出土的陶片多为夹砂粗陶,陶土中含有较多的石英颗粒。</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苇沙河遗址和小南山遗址分别处在鸭绿江和松花江两条水系,两种典型遗物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文化内涵,两种遗址的文化面貌虽然不尽相同,但从遗址的时间看,其存在的年代应该是相同的,从出土的遗物比照分析,这两处遗址应该稍晚于仙人洞上层堆积和老道洞遗址。</font></p><p><br/><font size="4">  ??1978年至1980年,在庙后山的南麓两处天然洞穴中,发现了大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骨器以及一些烧灰和烧骨等。同时发现了一颗残缺一角的古人类牙齿化石,结合同层位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分析,确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中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应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晚期猿人(直立人),命名为“庙后山人”。 <br/>  ??<br/>  ??继“庙后山人”之后,在东北的南部地区,还陆续发现了另外的古人类遗址。 <br/>  ??<br/>  ??1984年,在辽宁省营口市西南八公里的金牛山洞穴中,发现了大批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这些人类化石属于一个成年男性的个体,其头盖骨与中国猿人的头盖骨很相似,经测试其年代距今28万年左右,命名为“金牛山人”。 <br/>  ??<br/>  ??1973年至1976年,在位于辽宁省喀左县大凌河右岸的洞穴中,出土了一颗相当完整的小孩第二下前臼齿,依据同层位出土的动物化石种属推断,距今约15万年左右,命名为“鸽子洞人”。 <br/>  ??<br/>  ??以上三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早、中期的文化遗存,目前还没有新的发现,而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在长白山地区可谓是星罗棋布了。 <br/>  ??<br/>  ??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境内的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 <br/>  ??<br/>  ??“榆树人”。1951年至1957年,在吉林省榆树县周家油坊附近的松花江和拉林河之间的黄土台地上,发现了古人类头骨、胫骨化石和许多动物化石及石器、骨器,距今约7至4万年。 <br/>  ??<br/>  ??“安图人”。1974年,在古林省安图县明月沟石门山村附近的布尔哈通河畔,发现了一批动物化石,同时出土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其年代距今3至2万年左右。 <br/>  ??<br/>  ??“哈尔滨人”。1982年,在哈尔滨市西郊25公里处的闫家岗砖厂,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和9件打制石器,同时出土了一块人类头骨化石残片。经测试距今2万年左右。 <br/>  ??<br/>  ??从出土的文物表明,“庙后山人”生活的能力还很低下,他们使用的石器多为石片,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他们以天然洞穴为家,集体猎取野兽,用火烧烤而食。他们已经有了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即血缘家族。在各个血缘家族内,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只有同辈男女之间才允许发生婚姻关系。这些古人类已经完全摆脱了“原始群”的形态,进入了氏族社会。 <br/>  ??<br/>  ??“金牛山人”、“鸽子洞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他们制作的石器要比“庙后山人”有较大的进步。他们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增强了他们与自然斗争的能力。在社会结构上,他们已经由血缘家族公社发展到原始公社母系氏族萌芽时期,在婚姻上由族外婚取代族内同辈间的群婚制。 <br/>  ??<br/>  ??“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等,均属于晚期智人阶段,他们的体质与智能已经接近现代人了。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生活领域进一步扩大了。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得到了确立和发展,由几个女儿氏族组成胞族,由几个氏族和胞族组成部落,部落内部各氏族彼此通婚,实行部落内婚制和氏族外婚制相结合的婚姻制度。 <br/>  ??<br/>  ??大约在1万年左右,东北古人类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古人类从旧石器晚期的智人阶段进入到新石器初期的新人时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了。在东北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的分布和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发展快一点,另外就是属于长白山地区的辽河流域是一个氏族社会发达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是新乐下层文化和红山文化。 <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8 23:10:49编辑过]

37#
发表于 2007-3-1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UCK</i>在2007-2-28 22:42:03的发言:</b><br/><br/>[upload=jpg]UploadFile/200722822434793493.jpg[/upload]<br/><br/></div><p></p><p></p><p>好美的天池,如有幸到此沐浴今生足矣!谢谢您的贴图!</p>
38#
发表于 2007-3-1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壶居士01</i>在2007-2-27 22:07:50的发言:</b><br/><p><font size="5"><strong>此地为先民为圣洁之人保留的圣洁之地,有善缘之人方能前往朝拜.一壶夜观天象,如您方便,您和任南两位老师将共同携手向往.红山老祖的神灵在等待和福佑着两位老师!</strong></font></p><p><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2261256397590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22612563975902.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p><br/></div><p></p><p></p><p>谢谢一壶兄美好的祝愿同时祝福您健康吉祥!</p>
k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39#
发表于 2007-3-1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p><font size="5">BUCK兄辛苦了!</font></p></font><p><font size="4"><font color="#ff3300">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境内的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font>
                </font><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8 22:24 , Processed in 0.0571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