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马纪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兔爷做法事 盘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2-19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才洪在2009-2-19 16:0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7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7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7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7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1 17:41:43编辑过]

牛牛:这类东西还是谨慎玩之为好,感悟古玉确实是个眼学加实践的过程。再好的理论也要正确领悟。

[em65]    从兔儿爷所出灰浆看,似乎具备真品红山玉器盘变过程中的部分特征:出灰时间长[体量越大,出灰时间越

 

长。就算你天天盘摸,可以说在数年甚至十数年内,灰浆也出不净],出灰位置大多在凹槽及硬质残留相对集中之根部。

 

是,对于牛牛兄的这件兔儿爷,人们不便判定其出灰时间的长短。何况我们不能仅就真品红山的一两个特征,就轻易地

 

出它必定是真品的结论。换言之,我们必须遵循“十二字鉴定法”,全面审视,科学判断。我以为,沁色及硬质残留,

 

真品红山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沁色多比沁色少要好,有沁色比没沁色要好。当然,这一定要同玉质联系起来,辩证

 

看。关于硬质残留,它不仅是红山玉器的重要而普遍的特征,而且它是当今赝品生产者不能仿制的。从这两个方面看,

 

牛兄的“兔儿爷”似乎都不具备。特别是硬质残留,它能非常突出地体现真品红山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感,甚或能体现

 

“一眼货”,而牛牛兄的呢?我们确实看不到。总之,我同意才洪兄的意见:这类东西还是谨慎玩儿之为好。任南先生曾

 

告诫我们:就算有分之九十九的像,也不能判定它是红山真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9 20:07:16编辑过]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从兔儿爷所出灰浆看,似乎具备真品红山玉器盘变过程中的部分特征:出灰时间长[体量越大,出灰时间越 长。就算你天天盘摸,可以说在数年甚至十数年内,灰浆也出不净],出灰位置大多在凹槽及硬质残留相对集中之根部。

 

是,对于牛牛兄的这件兔儿爷,人们不便判定其出灰时间的长短。何况我们不能仅就真品红山的一两个特征,就轻易地出它必定是真品的结论。换言之,我们必须遵循“十二字鉴定法”,全面审视,科学判断。我以为,沁色及硬质残留,真品红山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沁色多比沁色少要好,有沁色比没沁色要好。当然,这一定要同玉质联系起来,辩证看。关于硬质残留,它不仅是红山玉器的重要而普遍的特征,而且它是当今赝品生产者不能仿制的。从这两个方面看,牛兄的“兔儿爷”似乎都不具备。特别是硬质残留,它能非常突出地体现真品红山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感,甚或能体现“一眼货”,而牛牛兄的呢?我们确实看不到。总之,我同意才洪兄的意见:这类东西还是谨慎玩儿之为好。任南先生曾告诫我们:就算有分之九十九的像,也不能判定它是红山真品

谢谢各位评论!学习了!

 

43#
发表于 2009-2-19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能仅就像真品红山的一两个特征,

就轻易地 出它必定是真品的结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7 22:55 , Processed in 0.5442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