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才洪在2009-2-19 16:08:00的发言:
牛牛:这类东西还是谨慎玩之为好,感悟古玉确实是个眼学加实践的过程。再好的理论也要正确领悟。
[em65] 从兔儿爷所出灰浆看,似乎具备真品红山玉器盘变过程中的部分特征:出灰时间长[体量越大,出灰时间越
长。就算你天天盘摸,可以说在数年甚至十数年内,灰浆也出不净],出灰位置大多在凹槽及硬质残留相对集中之根部。
但是,对于牛牛兄的这件兔儿爷,人们不便判定其出灰时间的长短。何况我们不能仅就真品红山的一两个特征,就轻易地
得出它必定是真品的结论。换言之,我们必须遵循“十二字鉴定法”,全面审视,科学判断。我以为,沁色及硬质残留,
是真品红山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沁色多比沁色少要好,有沁色比没沁色要好。当然,这一定要同玉质联系起来,辩证
地看。关于硬质残留,它不仅是红山玉器的重要而普遍的特征,而且它是当今赝品生产者不能仿制的。从这两个方面看,
牛牛兄的“兔儿爷”似乎都不具备。特别是硬质残留,它能非常突出地体现真品红山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感,甚或能体现
“一眼货”,而牛牛兄的呢?我们确实看不到。总之,我同意才洪兄的意见:这类东西还是谨慎玩儿之为好。任南先生曾
告诫我们:就算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像,也不能判定它是红山真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9 20:07: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