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飞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1-12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顺裂!老师说得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仿品是不是以为着有这样的真品呢?可否找张风化的真品叫我们学习一下呢?谢谢各位朋友的点评!
13#
发表于 2009-1-12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9-1-12 12:09:00的发言:

猫兄给了仿图,我想解释一下.上图的裂痕是明显的高温干燥突然收缩造成的,这是不符合玉石结构的自然反映的,玉在地下或地表它的变化是缓慢的,在深层是没有这样的变化的,在表层有干燥的变化是缓慢的变化,一般这样的干燥的走向是向风化转化.成现蜂窝样的表现.而非风化的古玉整体温度,湿度一致,在表面突然受温度变化时,呈现的是撕裂,是一边向后裂开顺表层走向.这在12字法中有说.

我在下面的图中上几张图,有真有假.请大家参考,也可讨论.

*[em27]玉在地下或地表它的变化是缓慢的,在深层是没有这样的变化的,在表层有干燥的变化是缓慢的变化,一般这样的干燥的走向是向风化转化.成现蜂窝样的表现.[em17]

*個人藏品,謹供參考:

[upload=jpg,良褚 錐形器-皮殼 工法4(切割)a.jpg]UploadFile/2009-1/200911216184165946.jpg[/upload]
[upload=jpg,良褚玉琮-2次生蝕孔1a(07-03-21).jpg]UploadFile/2009-1/200911216195352097.jpg[/upload]
[upload=jpg,良褚玉琮-泌蝕孔漿1a(08-03-05).jpg]UploadFile/2009-1/200911216202619270.jpg[/upload]

0.jpg (186.99 KB, 下载次数: 0)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0.jpg (236.27 KB, 下载次数: 0)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0.jpg (207.41 KB, 下载次数: 0)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0.jpg (162.46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4#
发表于 2009-1-12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雨飞在2009-1-12 14:34:00的发言:
仿品是不是以为着有这样的真品呢?可否找张风化的真品叫我们学习一下呢?谢谢各位朋友的点评!

下面是风化古玉

[upload=jpg,2008.3,15 007.jpg]UploadFile/2009-1/200911218395010625.jpg[/upload]

0.jpg (155.72 KB, 下载次数: 0)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鸡骨白-----请老师和朋友指点
15#
发表于 2009-1-12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9-1-12 12:0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猫兄给了仿图,我想解释一下.上图的裂痕是明显的高温干燥突然收缩造成的,这是不符合玉石结构的自然反映的,玉在地下或地表它的变化是缓慢的,在深层是没有这样的变化的,在表层有干燥的变化是缓慢的变化,一般这样的干燥的走向是向风化转化.成现蜂窝样的表现.而非风化的古玉整体温度,湿度一致,在表面突然受温度变化时,呈现的是撕裂,是一边向后裂开顺表层走向.这在12字法中有说.

我在下面的图中上几张图,有真有假.请大家参考,也可讨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7 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7 0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7 0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7 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7 0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7 0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3,4是仿品,4图在灯光下返黄色玉是赝品的一特征.

16#
发表于 2009-1-12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em27]
17#
发表于 2009-1-12 19:01:00 | 只看该作者

 

 

 

 

 

太美了!好教材。

 

 

18#
发表于 2009-1-12 19:06:00 | 只看该作者

 

 

 

 

对比。[em17]

 

 

19#
发表于 2009-1-12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9-1-12 12:09:00的发言:

猫兄给了仿图,我想解释一下.上图的裂痕是明显的高温干燥突然收缩造成的,这是不符合玉石结构的自然反映的,玉在地下或地表它的变化是缓慢的,在深层是没有这样的变化的,在表层有干燥的变化是缓慢的变化,一般这样的干燥的走向是向风化转化.成现蜂窝样的表现.而非风化的古玉整体温度,湿度一致,在表面突然受温度变化时,呈现的是撕裂,是一边向后裂开顺表层走向.这在12字法中有说.

 

令人信服自然态变化规律徐徐道来。

 

 

 

以下是引用rn在2009-1-12 12:20:00的发言:

仿品通身顺裂因火烧(十里河货)

 

一剑封喉。

 

 

 

 

两种方法“红山论仿”,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是老师,让人佩服,令人信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3 15:14:17编辑过]
20#
发表于 2009-1-13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hanmao在2009-1-12 19:0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太美了!好教材。

 

 

*向 shanmao 兄及網友們共同學習......[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9 06:59 , Processed in 0.0822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