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求鉴] 一个龙头,请师友掌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0 13:4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淡定从容永恒 于 2021-4-25 10:04 编辑

各位师友,龙头显微镜图片已经分别发了几期,几个月边学习、边研究。不是装什么神,是想有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是老是新,请大家使劲讨论。

20210414_090500.jpg (290.22 KB, 下载次数: 94)

20210414_090500.jpg

20210414_091130.jpg (281.19 KB, 下载次数: 85)

20210414_091130.jpg

20210414_091145.jpg (290.34 KB, 下载次数: 93)

20210414_091145.jpg

20210414_091155.jpg (288.09 KB, 下载次数: 94)

20210414_091155.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0:0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淡定从容永恒 于 2021-4-25 10:07 编辑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02:16
目前习惯以及认知上,作为不了解的,一概当做赝品,最好的结果是作为奇石的存在。本论坛很多老宝主所面临的 ...

1、杰友说的极是,也是我最困惑的地方。最近笔记本电脑硬盘出了点问题,古玉学习资料丢失五分之一,对龙头的自检造成很大的困难,对于本来就一知半解的我更是雪上加霜。2、岫岩透闪石吗?最近看着也不像和田,我把重点试试往松黑地区看看。3、本人学习古玉非常浅薄,业余时间也是所剩无几,更别说上手到代珍器 了,生活玉器圈朋友对文化期也是孤陋寡闻,玩玉全凭想象和硬套,力不从心的感觉。4、今年有一天网上偶然看到任大师的12字鉴法才有重新有了点信心,并且找到了咱们论坛,和各位师友进行忙里偷闲的交流,实属不易。5、人到中年诸事俱多,玩点雅趣苦着、乐着......6、谢谢各位师友几个月的支持、鼓励、指正。

土咬伴沁.jpg (279.26 KB, 下载次数: 83)

土咬伴沁.jpg

台北故宫松黑地区文化期玉璧.jpg (264.41 KB, 下载次数: 89)

台北故宫松黑地区文化期玉璧.jpg

mmexport1614629030606.jpg (40.25 KB, 下载次数: 93)

透闪石沁门

透闪石沁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0: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1:07: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淡定从容永恒 于 2021-4-25 10:08 编辑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10:29
看阴刻线有结晶,那么就会有凸出玉表的增生。如这些都没有出现,那么在玉石表面下会有浅表结晶或者钙化。 ...

这个图是我为了防止北方春季干燥,在包装袋里滴了些纯净水,经过20天左右拿出来自然发挥干后发现的新结晶,但是也不是很多。而且发现以前不明显的绺裂更加明显了,以前也泡热水做实验过,每次都吐灰,主要是在阴刻线里、孔道里吐灰。

顶槽最后部11.jpg (58.69 KB, 下载次数: 92)

顶槽最后部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1:31:35 | 只看该作者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11:11
不知色有突兀感觉吗?结晶通常为鸡爪样,交错状。如片状剥落后,下面是酸腐蚀状也能够看出来的。这样照片 ...

渐变的凸起

20210220_201633.jpg (273.25 KB, 下载次数: 85)

20210220_201633.jpg

20210220_201643.jpg (284.17 KB, 下载次数: 86)

20210220_201643.jpg

20210227_192607.jpg (249.58 KB, 下载次数: 102)

20210227_192607.jpg

20210227_193555.jpg (246.23 KB, 下载次数: 84)

20210227_193555.jpg

凸起的渐变过渡.jpg (226.01 KB, 下载次数: 90)

凸起的渐变过渡.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1:43:21 | 只看该作者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11:11
不知色有突兀感觉吗?结晶通常为鸡爪样,交错状。如片状剥落后,下面是酸腐蚀状也能够看出来的。这样照片 ...

文化期就有了V口,脊齿是夏商的、卷鼻龙是出现在春秋,水滴眼文化期也出现了,整器倒梯型也是文化期的特征、柳叶形的蚀洞松黑地区文化期较多见.......一个四不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1:44:43 | 只看该作者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11:41
有些感觉了,应该是到代了,只要是最后一张图,感觉最好了

学了任老的拍照方法才会拍了点,以前拍的都是模糊不清的。到哪个年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1:48:56 | 只看该作者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11:45
主要是龙的形态,不会到夏代呀。商周后才出现的。

文化期的龙,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什么长江以北从鲤鱼、野猪、鹿、、、、、、而来;长江以南是鳄鱼、乌龟、、、、、而来。太多了,记不住。好像是郭沫若先生的观点最受学术界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1:53:41 | 只看该作者
小杰 发表于 2021-4-21 11:45
主要是龙的形态,不会到夏代呀。商周后才出现的。如真的到代了,就是春秋时期的。这也可以当典型器了。
...

我一直觉得它是文化的理由,抛开各种工上自然态如果是真的话,最有感觉的就是它能四平八稳的站立起来,鼻子冲天,能感觉到先民们在族长的带领下,放在石桌上,下跪对他祈祷的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01:02 , Processed in 0.0598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