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马纪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盘龙日记》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牛牛老爷;这是一个类似您的龙的皮壳,我可是让他在水里躺了一月有余,我努力地盘了好久,但很难把那些土皮盘掉,也许根本就盘不掉了,因为他们已经经过物质交换,上面所拍之图均来之于一件器物的表象,可能相机不太专业加之拍摄水平不好,不能把更多的信息上传给各位,只能自各消化、吸收;今上图之目的让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什么样的可能都将存在、发生,呵呵,浅见了~~

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去掉一部分的!当然绝对不能用什么钢丝球擦了!刚刚出来玉质没有恢复、有的本身玉质也达不到。与您探讨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14:13:08编辑过]
102#
发表于 2008-12-24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事实上能露底的部分已经多起来的,整体灰皮也薄了好多~
103#
发表于 2008-12-24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可以教会我们很多

 

盘玉高的境界还是颐养为上

 

时间也能够说明一切的

 

还是从容些的好啊

104#
发表于 2008-12-24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牛牛在2008-12-22 19:50:00的发言:
盘龙日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08-12-22 19:36:00

2008年12月21日原生态

我准备将盘龙的全过程用照片的形式向网友们汇报。

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有好的方法请交流!

谢谢!


向您学习!致敬!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天下第一龙故事对你们可能有启发:

     
它象一匹飞驰的骏马,长鬃飘逸,俊吻前伸;它象一尊端坐的瑞兽,神态安详,明眸微闭;它象升腾的巨蟒,盘蜷中隐含着升腾,宁静里流露着威烈;它似  ,似佩,似钩;它是饰物?是神器?抑或是图腾?它已经存世6000余年,珠光宝气中满载着人类发展的信息与足迹;它已经与现代人见面30余年,人们不断地在猜测它,研究它。
这便是被世人称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碧玉龙。
 
横空出世
1971年,金秋八月,一个日丽风清的日子。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三星他拉(现称赛沁塔拉)嘎查(村)18岁的青年社员张凤祥同本村的杨德成、王树军吃过午饭后,到村东2华里的小泉山南坡国营林场文冠果林地修水平梯田。下午5点多,张凤祥在一棵文冠果树旁挖土,挖到2尺深的时候,铁铣头碰到了一块青石板。揭开石板,露出一个用石块垒砌的石槽槽,槽壁垂直,深2尺;底、口相当,都在1尺多。当他小心翼翼地把砌垒的石块一一拣出后,发现一个圆形环状、灰白色的物件平放在石槽底。张凤祥立即把杨德成、王树军叫过来,共同把这个物件翻来覆去地摆弄,谁也弄不清这是个啥家伙。当时,这个物件浑身长满又厚又硬的“土锈”,长一尺多,粗像小孩胳膊(后实测长26厘米,直径4厘米)。看来看去,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个大马掌(马蹄铁),就随手扔到附近的一棵小树旁。
天黑收工时,张凤祥回到小树旁把这个大马掌带回了家,家人也觉得这不是个什么顶用的玩艺,就栓上了条麻绳,给小孩当了玩物。就这样,张家的孩子整天拖拉着这个后来不同凡响的“大马掌”满街跑,日子一长,上面的“土锈”逐渐脱落,渐渐地露出了润滑的光泽。一天,张家邻居一位经过些世面的70多岁的陈老太太发现了这个物件,认出了这是一块玉,不是马掌,便到张家提醒他们这是个好东西,不能再让小孩玩了。打这以后,张家就把这个物件用红布包起来,放到一个隐秘处保存起来。当时正处在“文革”期间,这样的东西放在家里,张凤祥全家总感到怕惹来祸患,就想把这东西交给集体。这年冬天,旗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知道了这事,就派了一位文化馆馆员,蹬着自行车到张家,付给了200元人民币作为奖金,把这物件收到了文化馆。
在这件“大马掌”进入翁牛特旗文化馆两年后的1973年,经经常到赤峰地区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观民先生辩认、考证、检测,最后确定为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器型为早期龙的形象,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至此,这个一直被当作“大马掌”的“不值钱的玩艺”,被最终确认为誉满天下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三星他拉碧玉龙,成为举世无双的“国宝”。
1986年,《人民画报》第8期刊出了这条玉龙的大幅彩色照片,中国最早的龙出现在赤峰地区的消息传遍了国内外。1987年,这件国宝被国家文物局调拨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华第一
中华民族自谓是龙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可称为龙的文化。龙,这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动物,几乎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全过程。可是,龙到底是什么,起源于何时,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向为人们猜测、研究的话题。
龙,《现代汉语词典》说:“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许慎《说文解字》说:“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两个解释都说明,龙既是臆想之物,又实有其身。臆想之物,谁也没有见到过真的龙;实有其身,龙的形象又几乎无人不识。就龙的实物形象而言,研究结果表明,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碧玉龙形体最大、制作最精、年代最久远,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近年来,龙文化起源的考古发现屡有收获。辽宁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发现有石块堆塑龙纹和陶器残片浮雕龙纹,距今8000年前;赤峰市敖汉旗小山遗址陶樽发现有刻画龙纹,距今6800年;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有蚌塑龙纹,距今6460年。这些发现虽早于三星他拉碧玉龙,但均为图形类,而非实体。三星他拉碧玉龙是中国最早的实体龙。


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16:54:48编辑过]
106#
发表于 2008-12-24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牛牛在2008-12-24 16:52:00的发言:

看看天下第一龙故事对你们可能有启发:

     
它象一匹飞驰的骏马,长鬃飘逸,俊吻前伸;它象一尊端坐的瑞兽,神态安详,明眸微闭;它象升腾的巨蟒,盘蜷中隐含着升腾,宁静里流露着威烈;它似  ,似佩,似钩;它是饰物?是神器?抑或是图腾?它已经存世6000余年,珠光宝气中满载着人类发展的信息与足迹;它已经与现代人见面30余年,人们不断地在猜测它,研究它。
这便是被世人称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碧玉龙。
 
横空出世
1971年,金秋八月,一个日丽风清的日子。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三星他拉(现称赛沁塔拉)嘎查(村)18岁的青年社员张凤祥同本村的杨德成、王树军吃过午饭后,到村东2华里的小泉山南坡国营林场文冠果林地修水平梯田。下午5点多,张凤祥在一棵文冠果树旁挖土,挖到2尺深的时候,铁铣头碰到了一块青石板。揭开石板,露出一个用石块垒砌的石槽槽,槽壁垂直,深2尺;底、口相当,都在1尺多。当他小心翼翼地把砌垒的石块一一拣出后,发现一个圆形环状、灰白色的物件平放在石槽底。张凤祥立即把杨德成、王树军叫过来,共同把这个物件翻来覆去地摆弄,谁也弄不清这是个啥家伙。当时,这个物件浑身长满又厚又硬的“土锈”,长一尺多,粗像小孩胳膊(后实测长26厘米,直径4厘米)。看来看去,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个大马掌(马蹄铁),就随手扔到附近的一棵小树旁。
天黑收工时,张凤祥回到小树旁把这个大马掌带回了家,家人也觉得这不是个什么顶用的玩艺,就栓上了条麻绳,给小孩当了玩物。就这样,张家的孩子整天拖拉着这个后来不同凡响的“大马掌”满街跑,日子一长,上面的“土锈”逐渐脱落,渐渐地露出了润滑的光泽。一天,张家邻居一位经过些世面的70多岁的陈老太太发现了这个物件,认出了这是一块玉,不是马掌,便到张家提醒他们这是个好东西,不能再让小孩玩了。打这以后,张家就把这个物件用红布包起来,放到一个隐秘处保存起来。当时正处在“文革”期间,这样的东西放在家里,张凤祥全家总感到怕惹来祸患,就想把这东西交给集体。这年冬天,旗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知道了这事,就派了一位文化馆馆员,蹬着自行车到张家,付给了200元人民币作为奖金,把这物件收到了文化馆。
在这件“大马掌”进入翁牛特旗文化馆两年后的1973年,经经常到赤峰地区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观民先生辩认、考证、检测,最后确定为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器型为早期龙的形象,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至此,这个一直被当作“大马掌”的“不值钱的玩艺”,被最终确认为誉满天下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三星他拉碧玉龙,成为举世无双的“国宝”。
1986年,《人民画报》第8期刊出了这条玉龙的大幅彩色照片,中国最早的龙出现在赤峰地区的消息传遍了国内外。1987年,这件国宝被国家文物局调拨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华第一
中华民族自谓是龙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可称为龙的文化。龙,这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动物,几乎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全过程。可是,龙到底是什么,起源于何时,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向为人们猜测、研究的话题。
龙,《现代汉语词典》说:“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许慎《说文解字》说:“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两个解释都说明,龙既是臆想之物,又实有其身。臆想之物,谁也没有见到过真的龙;实有其身,龙的形象又几乎无人不识。就龙的实物形象而言,研究结果表明,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碧玉龙形体最大、制作最精、年代最久远,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近年来,龙文化起源的考古发现屡有收获。辽宁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发现有石块堆塑龙纹和陶器残片浮雕龙纹,距今8000年前;赤峰市敖汉旗小山遗址陶樽发现有刻画龙纹,距今6800年;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有蚌塑龙纹,距今6460年。这些发现虽早于三星他拉碧玉龙,但均为图形类,而非实体。三星他拉碧玉龙是中国最早的实体龙。


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16:54:48编辑过]

谢谢牛牛朋友.

好文章,好精神,支持盘,辛苦了.[em27][em27]

107#
发表于 2008-12-24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6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6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6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7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今日有幸目睹此龙真容并上手,有感如下:
     此龙有一层厚厚的浆壳包裹,即使经牛老哥连泡带刷才把浆壳刷掉薄薄一层,露出了浆壳下的次生骸晶,骸晶与浆壳混合层下才是玉质。面对此龙,不禁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先人的智慧肃然起敬!
     此龙的真假亦无须质疑了,因为他给你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千言万语不如真品上手!照片与实物相差太远,说真说假都是戏论!
    静待牛老哥地盘变,学习了,谢牛老哥的关爱!
[em56][em27]
108#
发表于 2008-12-24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光在2008-12-24 18:02:00的发言:
 
今日有幸目睹此龙真容并上手,有感如下:
     此龙有一层厚厚的浆壳包裹,即使经牛老哥连泡带刷才把浆壳刷掉薄薄一层,露出了浆壳下的次生骸晶,骸晶与浆壳混合层下才是玉质。面对此龙,不禁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先人的智慧肃然起敬!
     此龙的真假亦无须质疑了,因为他给你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千言万语不如真品上手!照片与实物相差太远,说真说假都是戏论!
    静待牛老哥地盘变,学习了,谢牛老哥的关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照片与实物相差太远,说真说假都是戏论!

 

 

 

[em223]  . . . . . . 只有一字 "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18:41:03编辑过]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8:59:00 | 只看该作者
帅哥,在线噢!
心灵之光
  11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注册用户 帖子:52 积分:33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9-16 21:4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4 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6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6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6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7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0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今日有幸目睹此龙真容并上手,有感如下:
     此龙有一层厚厚的浆壳包裹,即使经牛老哥连泡带刷才把浆壳刷掉薄薄一层,露出了浆壳下的次生骸晶,骸晶与浆壳混合层下才是玉质。面对此龙,不禁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先人的智慧肃然起敬!
     此龙的真假亦无须质疑了,因为他给你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千言万语不如真品上手!照片与实物相差太远,说真说假都是戏论!
    静待牛老哥地盘变,学习了,谢牛老哥的关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我相信对大家有个交代的!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盘龙日记》

 

2008年12月24日

方法:温水泡24小时后,在温水里擦、刷干后的出灰态。

白色的灰壳还有一部分。有变化。这是灰浆态。

[upload=jpg,dsc04131.jpg]UploadFile/2008-12/200812241945084412.jpg[/upload]
[upload=jpg,dsc04132.jpg]UploadFile/2008-12/200812241945071346.jpg[/upload]
[upload=jpg,dsc04133.jpg]UploadFile/2008-12/200812241945051523.jpg[/upload]
[upload=jpg,dsc04134.jpg]UploadFile/2008-12/200812241945039287.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19:08:34编辑过]

0.jpg (177.96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256.9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231.4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228.35 KB, 下载次数: 0)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2 19:34 , Processed in 0.0624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