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润宝轩轩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浅谈红皮红山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3-28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281143141670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2811471468435.jpg[/upload]

0.jpg (98.87 KB, 下载次数: 0)

浅谈红皮红山

浅谈红皮红山

0.jpg (94.34 KB, 下载次数: 0)

浅谈红皮红山

浅谈红皮红山
12#
发表于 2007-3-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2811513783636.jpg[/upload]
刚才拍摄不小心!

0.jpg (89.57 KB, 下载次数: 0)

浅谈红皮红山

浅谈红皮红山
13#
发表于 2007-3-28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很可惜....

不过,正好看看里面....象是"生"的.

[em27]
14#
发表于 2007-3-28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3-28 12:00:50的发言:

很可惜....

不过,正好看看里面....象是"生"的.

[em27]

[em17][em17]染!和LZ的不一样![em27]
15#
发表于 2007-3-28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润宝轩轩主在2007-3-26 21:39:33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2621391139274.jpg[/upload]

仔细看!

[em09]
16#
发表于 2007-3-28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润宝轩轩主在2007-3-26 20:43:48的发言:

说到红皮红山,各们藏友观注的无非就是“红皮”二字。一说到红皮,有的人会不屑一顾,会说“”,就是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不承认红皮的红山玉器。究其原因,除了无知与不学无术之外就剩可悲了。

      红皮红山分二种:一种是真品红皮红山,一种是红皮红山的仿品(不谈)。

     真正的红皮红山的红皮之形成原因有两种:

一、沁的做用。首先要明白沁是什么意思,我想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字典中有解释,1、气味或液体的渗入;2、气味或液体的透出。(题外话:有沁泌二字分不清的人注意一下,泌字字典中的解释是液体从细孔处流出,沁与泌是两回事。)沁的形成一定要有沁源的存在,也就是要有形成沁的物质的存在。红山文化之所以冠红山之名,而没有冠之白山、青山之名,我想各位藏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赤峰之命名完全因为当地有自然地理地貌有关,当地红色的土壤与红色的岩石,对于红山先民的玉器来说,赤峰地区就是一个红色的大染缸,我就不信,把一块玉扔到红色大染缸里几千年,石头都红了,玉还能保持原色。

二、氧化的做用。说到氧化就要了解氧化的意思。字典中的解释是物质同氧化合,也泛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玉的矿物构成中有铁的原素存在,一般状态下,二价铁含量少,玉质呈现白色,随着二价铁含量的增加,玉的呈色会由青白、青色、绿色至深绿色。二价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有氧环境下会氧化形成三价铁,而随三价铁含量的增加,玉的颜色也会有从浅黄、黄褐、褐色、到红褐的形成过程。而氧化的形成一般都是从表面开始的。如金属生锈等。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沁的形成一定要有入沁之处,也就是要有沁孔、沁门的存在。而表面氧化形成的红色则不需要孔、门的存在,它是从物质的表面开始的。赤峰地区的红色石头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

    可笑啊!!!红山玉器专家怎么就不能想想哩?山是由什么构成的哩?石头都是红色的,那的玉怎么就不能变成红色的哩?!!!!

很同意您的意见.我想补充一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很关键.其原因就在于;古玉本身的变化,受外界影响内因变化起作用了,外界的因素是什么,就是时间,2000年,3000年,4000年,它比其它古玉要多多少年,内在的变化要有多大呀,整个的玉都熟透了,国家的标准品也是一样.这样的玉是什么样的沁都可能的,何况红色.我想请大家在看看首页的任南藏品图片,大部分是盘过的,近脱胎的整个通透一色.通透一色我觉得是红山古玉的一种特征.[没有接近脱胎时另当别论]
17#
发表于 2007-3-29 05:31: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以下是引用小子在2007-3-28 21:42:32的发言:

仔细看!

[em09]

細看此勾云珮乃正宗紅山形制及刀工,鉆孔亦無誤,應為紅山晚期平民之物,可能受沁時间及地点的關係,沁漬較淺所以看上去有青黃玉之感,如屬真品盤后变鮮色。

[em01]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細看此勾云珮乃正宗紅山形制及刀工,鉆孔亦無誤,應為紅山晚期平民之物,可能受沁時间及地点的關係,沁漬較淺所以看上去有青黃玉之感,如屬真品盤后变鮮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redhill8fu

[em17]
19#
发表于 2007-3-29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子在2007-3-28 21:42:32的发言:

仔细看!

[em09]

此物还需慎之![em27]
20#
发表于 2007-4-1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润宝轩轩主在2007-3-26 21:39:33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2621391139274.jpg[/upload]

沁色无过渡,橘皮玉表单一无变化,玉质无熟透感,此类器物需慎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0 22:37 , Processed in 0.0563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