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古玉鉴定权威中心,主要原因就在于专家的眼光不行。为了掩盖他们的真实水平,有一部分人有意搞乱人的鉴定思想,并大搞特搞忽悠术。对一些民间来源无序的古玉,往往把参考书当成标准书,生搬硬套。比如专家说,“这件是假的,因为你的器型和纹饰书上没有”———此话是否很符合逻辑?书上记载的是古玉的全部吗?显然不是。书上记载的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绝大部分书上并没有记载上去。 以下列举我在鉴定中遇到的“专家”“名言” “假的,你的纹饰跟书上有差异”———其实纹饰和器型的道理是一样的。总之,都是手工艺品。严格讲来,同样器型和纹饰的古玉,每件的大小,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是有区别的。存在着个性,不能把个性当共性。 “假的,红山玉器的沁色是怎样怎样的,而这件是怎样怎样的”———同样是红山玉器的沁色都一模一样? 经过几千年来,就是同一区域出土也不一样。因为每件古玉所处的具体环境不一样,其中的物质不一样和几千年来作用的情况不一样,从而反映在沁色上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跟书上的绝对有差异。 “假的,红山玉器一共就只有三百多件,你就有这么多?”。———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藏家都不可能再出现红山玉器。这样的结论也符合逻辑吗? “假的。要是真的话价值百万元,”———-要知道,国家博物馆和顶级拍卖行的国宝,其中大多数最初来自民间,民间怎么会没有国宝?此话真荒唐透顶。 就在今年3月1日CCTV—2的一个栏目里,我遇到了一位北大的“专家”当我问他怎么不对时,更是语出惊人“我看这些东西(指我让他鉴定的古玉),就象看人是男是女一样!”我一再追问他始终也没说出不对的道理。 这位专家的简介: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文物系主任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北方历史人物研究所
副秘书长;中国辽金史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在这种形势下,《任南红山文化网》科学的《任南红山玉器鉴定法》被广大爱好者和科学研究者所认同。实践才能出真知,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任南红山玉器鉴定法》不但是科学的,而且是通俗易懂的、将为红山文化的研究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