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2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11-2 10:4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0.31蚕 0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是原生坑的样子,

您的看法,我认为是错误的,很多人都认为在盘玉过程中,人的皮肤的摩擦和汗液对古玉有作用,而且作用不小,其实盘玉的作用只是对古玉内部分子运动的刺激,人的皮肤的硬度对玉来说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没有人盘玉脱皮,如果手脱皮那是方法不对,另人手的汗的酸度,是很微的,不然人就别穿衣服了.衣服岂不要用防酸材料做.我这个蚕只是盘了几个小时,也就是说洗了洗脸.沁入玉中是个慢长的过程,时间太长啦,而沁色是盘不掉的 ,只有可能在长时间的地下被环境影响改变.

感謝Long兄此帖---[em113]

只因...萬里尋親終得覓,鸞生玉蟬喜相逢.

*個人所藏之玉蟬圖片如下:

分享盤玉心得亦請J.Stone參考)

1)當初上手時,玉表色澤暗濁不清,同時存在著它種泌色,正如您的貼圖所示.

2)盤玉的樂趣,就在細細品味過程中,那泌色的漸變,直至後期的美不勝收.

   a)初期:快速吐灰,色澤漸淡.

   b)中期:吐灰減緩,色澤清明,但...變化緩慢.

   c)後期:灰盡漿清而質透,將逐漸的出現(於次生變化過程中泌入玉裡的)所有泌色,更會以微血管的形態呈現眼前. 

 

[upload=jpg,紅山玉蟬-1正面 塑化(08-02-02).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215331214406.jpg[/upload]

 

[upload=jpg,紅山玉蟬-2背面 塑化(08-02-02).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21534435698.jpg[/upload]

 

[upload=jpg,紅山玉蟬-次生物2a 蟬腹特寫(08-02-03).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215345287362.jpg[/upload]

 

[upload=jpg,紅山玉蟬-次生質變2a(08-02-03).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21535414406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 16:38:09编辑过]

0.jpg (134.03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0.jpg (112.59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0.jpg (124.87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0.jpg (134.66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12#
发表于 2008-11-2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200811210491913953.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21713158677.jpg[/upload]

LONG老大头给您看茶。[em27][em27]

两个问题:1 如从利用石根料仿件看此件似乎带有近似。因石根内色与自然受沁质变色有不同,石根色聚集较重也较深入。2 从表像受沁与解理态观察 沁色的确是随形而入无有被切断色路。盘变也较明显。请教如何更好地区分原石根色与自然受沁质变?如对石根仿品的盘变也会有出现沁晕散表现?

 

 

 

0.jpg (194.91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0.jpg (134.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38.0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4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32.7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38.6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45.6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7:26:00 | 只看该作者
cesarcyy; 兄;谢谢您用实践经验进行的分析和讲解.我将这样的红山古玉称之为重沁之物.应该是在尸腐之中或近身,直接受沁的.看到你的藏品如此漂亮,很高兴.为您几年一日的爱护,很敬佩.
 
14#
发表于 2008-11-2 22:02:00 | 只看该作者
[em27]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11-2 17:2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121049191395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LONG老大头给您看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两个问题:1 如从利用石根料仿件看此件似乎带有近似。因石根内色与自然受沁质变色有不同,石根色聚集较重也较深入。2 从表像受沁与解理态观察 沁色的确是随形而入无有被切断色路。盘变也较明显。请教如何更好地区分原石根色与自然受沁质变?如对石根仿品的盘变也会有出现沁晕散表现?

 

 

 

说的很对,你的第一个问题,说明你的仔细观察了.我在前几年也被这样的仿品迷惑过,确实太象了.就因为找这个图,回答晚了.看下图;

[upload=jpg,02 001.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3942522995.jpg[/upload]
[upload=jpg,02 003.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3942515537.jpg[/upload]
[upload=jpg,02 004.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3942585714.jpg[/upload]
以上图是非常好的仿品,就同你说的情况一样,但它是河磨料,利用石色加工的,依靠眼力分析,区别主要在于玉整体的本质上和沁的关系上.另外高古玉的沁色在生坑时,往往凝集在古玉表面,而受外界影响时才扩散较大范围.这给有些经验不足的人造成假象.

你的第二个问题,我在上面已经答了一些,即整体和沁的关系,说明白了,就是除了观察沁色同时要观察,无沁色的玉质,观察其透明度,和老熟的情况,这里的观察有点经验的成分,要自己多锻炼眼力.         至于石色在被盘时的扩散,成因很多.但都是有限的扩散,而且不很影响旁边的玉色,受盘后仍然泾渭分明.而沁色是受盘明显快速扩散,与旁边玉色形成调和色直至融为一体.

0.jpg (54.2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0.jpg (51.84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0.jpg (58.63 KB, 下载次数: 0)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为恭贺三位新版特上一图
16#
发表于 2008-11-3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石色在被盘时的扩散,成因很多.但都是有限的扩散,而且不很影响旁边的玉色,受盘后仍然泾渭分明.而沁色是受盘明显快速扩散,与旁边玉色形成调和色直至融为一体.

严重学习!谢谢老龙了!

17#
发表于 2008-11-3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esarcyy在2008-11-2 15:44:00的发言:

感謝Long兄此帖---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只因...萬里尋親終得覓,鸞生玉蟬喜相逢.

*個人所藏之玉蟬圖片如下:

分享盤玉心得亦請J.Stone參考)

1)當初上手時,玉表色澤暗濁不清,同時存在著它種泌色,正如您的貼圖所示.

2)盤玉的樂趣,就在細細品味過程中,那泌色的漸變,直至後期的美不勝收.

   a)初期:快速吐灰,色澤漸淡.

   b)中期:吐灰減緩,色澤清明,但...變化緩慢.

   c)後期:灰盡漿清而質透,將逐漸的出現(於次生變化過程中泌入玉裡的)所有泌色,更會以微血管的形態呈現眼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紅山玉蟬-1正面 塑化(08-02-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紅山玉蟬-2背面 塑化(08-02-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紅山玉蟬-次生物2a 蟬腹特寫(08-02-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紅山玉蟬-次生質變2a(08-02-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 16:38:09编辑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偶学习.

18#
发表于 2008-11-3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11-3 10:13:00的发言:

说的很对,你的第一个问题,说明你的仔细观察了.我在前几年也被这样的仿品迷惑过,确实太象了.就因为找这个图,回答晚了.看下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 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 0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 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上图是非常好的仿品,就同你说的情况一样,但它是河磨料,利用石色加工的,依靠眼力分析,区别主要在于玉整体的本质上和沁的关系上.另外高古玉的沁色在生坑时,往往凝集在古玉表面,而受外界影响时才扩散较大范围.这给有些经验不足的人造成假象.

你的第二个问题,我在上面已经答了一些,即整体和沁的关系,说明白了,就是除了观察沁色同时要观察,无沁色的玉质,观察其透明度,和老熟的情况,这里的观察有点经验的成分,要自己多锻炼眼力.         至于石色在被盘时的扩散,成因很多.但都是有限的扩散,而且不很影响旁边的玉色,受盘后仍然泾渭分明.而沁色是受盘明显快速扩散,与旁边玉色形成调和色直至融为一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偶学习.

19#
发表于 2008-11-3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情商借場轉載]

陳雲林來台/11:58下機!親觸台灣「熱土」 陳一路燦笑

(2008/11/03 12:10)

 

記者楊伶雯/連線報導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3日上午11點45分搭乘專機抵達桃園機場,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率團親自接機,現場雖沒有盛大的歡迎儀式,但安排兩位美麗小姐獻花,陳雲林在上午11時58分步出機艙,簡短揮手致意,同時笑容滿面地一一與高孔廉及接機人員握手致意,隨即搭上由海基會安排的賓士座車,在警車前導下,直接驅車前往下榻的圓山飯店。

根據兩會以往協議,兩會人員採取通關禮遇入境,因此,陳雲林是直接從停機坪下機後,隨即搭車前往圓山飯店。

11點45分班機落地的海協會專機,帶隊的會長陳雲林11點58分整從飛機下機,和台灣民眾第一次在台灣土地上面對面。

稍早10月30日陳雲林來台前接受台灣駐點記者訪問時,曾經特別提到:「我對臺灣這片熱土和自己的同胞抱有美好的感情!就要踏上這片可愛的土地,實現多年的期待和夙願,心情自然十分激動。」

雖然經過超過四個小時的航程,但陳雲林看起來未有疲態,牽著夫人緩緩步下飛機的陳雲林,腳步穩健、笑容燦爛。面對代表海基會前來接機的高孔廉,陳雲林則像是見到老友一般,握手、拍背,情誼甚為融洽熟悉。

陳雲林下機後,一一和接機的海基會人員握手致意,臉上的笑容也沒停過,短短致意3分鐘左右,陳雲林等人隨即在12:01左右登上海基會所準備的賓士座車,在警車前導下,驅車前往圓山飯店。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esarcyy在2008-11-3 13:16:00的发言:

[情商借場轉載]

陳雲林來台/11:58下機!親觸台灣「熱土」 陳一路燦笑

(2008/11/03 12:10)

 

記者楊伶雯/連線報導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3日上午11點45分搭乘專機抵達桃園機場,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率團親自接機,現場雖沒有盛大的歡迎儀式,但安排兩位美麗小姐獻花,陳雲林在上午11時58分步出機艙,簡短揮手致意,同時笑容滿面地一一與高孔廉及接機人員握手致意,隨即搭上由海基會安排的賓士座車,在警車前導下,直接驅車前往下榻的圓山飯店。

根據兩會以往協議,兩會人員採取通關禮遇入境,因此,陳雲林是直接從停機坪下機後,隨即搭車前往圓山飯店。

11點45分班機落地的海協會專機,帶隊的會長陳雲林11點58分整從飛機下機,和台灣民眾第一次在台灣土地上面對面。

稍早10月30日陳雲林來台前接受台灣駐點記者訪問時,曾經特別提到:「我對臺灣這片熱土和自己的同胞抱有美好的感情!就要踏上這片可愛的土地,實現多年的期待和夙願,心情自然十分激動。」

雖然經過超過四個小時的航程,但陳雲林看起來未有疲態,牽著夫人緩緩步下飛機的陳雲林,腳步穩健、笑容燦爛。面對代表海基會前來接機的高孔廉,陳雲林則像是見到老友一般,握手、拍背,情誼甚為融洽熟悉。

陳雲林下機後,一一和接機的海基會人員握手致意,臉上的笑容也沒停過,短短致意3分鐘左右,陳雲林等人隨即在12:01左右登上海基會所準備的賓士座車,在警車前導下,驅車前往圓山飯店。

您什么时候来北京,北京的玉友一定给您最高规格的欢迎.一定让您感受到一家人的欢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3 13:50 , Processed in 0.0610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