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otdog5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玉的钻孔有几道工序?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9-18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EN仔在2008-9-18 22:32:00的发言:
因为大多应用于悬挂、佩带,几乎所有的器物都琢有孔洞。一般为单面钻孔,两面孔径大小不同,剖面呈倒梯形,俗称马蹄孔。可能出于减少钻孔难的设想,有的孔洞打到一道凹槽上,有的打在磨薄的平面上。有一定厚度的大形器物则采用双面打孔,孔径两端大,中间小,俗称蜂腰眼。有的对穿孔对接有误差,因而孔径有台阶式痕迹。这两种琢孔方式商周时代仍沿用。另有三种为红山文化玉器特征有,一为在一面打两个孔,斜入"刀"在深处穿通,俗称象鼻眼,这种打孔方式唐代以后才又采用;一为高超的脊棱上斜刀对穿,另一为在先磨出的两道横向沟槽内斜向对穿。这三种穿孔方式可统称为双眼穿洞单面成孔法是红山文化琢制工艺的独特特征。。。。。

说的好,补充;孔内的留痕,是与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有深浅宽窄之分.与受腐情况不同,有清楚与不清楚的不同.所以工痕只能做参考.不能绝对定论.如果仅凭此定论,真是一孔之见.

12#
发表于 2008-9-18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鉴别红山古玉件,如果仅从工法上入手,我看是丢西瓜拣芝麻的做法,现代工什么工法都是可仿的,更何况,目前红山工法标准还没有定论。红山文化区域范围太大了,跨越时间太长了,说“红山工法有七道工序”的人就是不懂装懂。
13#
发表于 2008-9-19 00:21:00 | 只看该作者
"七道工序"的说法显然有些不合情理,你想红山范围之广,时间夸之长,会有统一的穿孔程序模式吗?但真品红山确实有在同一孔口用几种不同的工具进行穿琢.
14#
发表于 2008-9-19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认工不如看沁,看沁不如认浆,认浆不如看熟,看熟就是质变,质变就是自然态。[em50]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9-18 23:27:00的发言:

说的好,补充;孔内的留痕,是与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有深浅宽窄之分.与受腐情况不同,有清楚与不清楚的不同.所以工痕只能做参考.不能绝对定论.如果仅凭此定论,真是一孔之见.

LONG老的说的没错 确实不能凭着一孔之见``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5 03:10 , Processed in 0.0493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