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请ABU先生指导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8-9-15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在2008-9-15 21:03:00的发言:

战汉没见过这类壁。

他指的是上面的花纹,这些花纹类似于战汉玉璧上的花纹,上面的一个眼睛像“灯”一样的兽行纹 是用来引导死者的灵魂从玉璧中间的孔洞中穿过走入天国的~~象征着升天了。这种花纹要是定位为红山与周的过度实在有些牵强,况且“游丝纹”也不是这么个游丝法儿~~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在2008-9-15 21:03:00的发言:

战汉没见过这类壁。

是的,但还是有相同的地方.应该是有传承的.上几张汉壁参考;都是馆藏品.

[upload=jpg,zrsx6sziltuy_bzhkmcj4yf0d.jpg]UploadFile/2008-9/20089152234673519.jpg[/upload]
[upload=jpg,zrsx6sziltu2_yyyg4e0fzjgf.jpg]UploadFile/2008-9/20089152234618258.jpg[/upload]
[upload=jpg,zrsx6sziltu1_zdhydqhigdxf.jpg]UploadFile/2008-9/20089152234640630.jpg[/upload]
[upload=jpg,zrsx6sziltuz_bovkk5eh5kuz.jpg]UploadFile/2008-9/20089152234628394.jpg[/upload]

0.jpg (243.57 KB, 下载次数: 0)

请ABU先生指导

请ABU先生指导

0.jpg (255.45 KB, 下载次数: 0)

请ABU先生指导

请ABU先生指导

0.jpg (233.7 KB, 下载次数: 0)

请ABU先生指导

请ABU先生指导

0.jpg (189.58 KB, 下载次数: 0)

请ABU先生指导

请ABU先生指导
43#
发表于 2008-9-15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9-15 22:34:00的发言:

是的,但还是有相同的地方.应该是有传承的.上几张汉壁参考;都是馆藏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rsx6sziltuy_bzhkmcj4yf0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rsx6sziltu2_yyyg4e0fzjgf.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rsx6sziltu1_zdhydqhigdxf.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zrsx6sziltuz_bovkk5eh5kuz.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學習了

44#
发表于 2008-9-15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em58]红山向商过度,有了这样花纹的玉璧,到了商和西周这种花纹的玉璧就消失了,然后到战汉又出现了----是这个逻辑吗???是不是到了战汉出现了一个工匠在某个山洞里面发现了先人的“玉器图谱大全”然后就又把这种花纹的玉璧经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又一次的历史飞跃哪???
45#
发表于 2008-9-16 00: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雨小禅在2008-9-15 23:1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红山向商过度,有了这样花纹的玉璧,到了商和西周这种花纹的玉璧就消失了,然后到战汉又出现了----是这个逻辑吗???是不是到了战汉出现了一个工匠在某个山洞里面发现了先人的“玉器图谱大全”然后就又把这种花纹的玉璧经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又一次的历史飞跃哪???
 
 

从紅山的勾云珮已展現兇猛令人敬畏, 黃帝大败蚩尤的神人兽面图腾, 统一中原, 至婦好的饕餮图腾(龙的九子), 都展現当時先民心中的敬畏之神, 而汉璧上的饕餮图腾是承接婦好饕餮图腾的演变

46#
发表于 2008-9-16 00: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edhill8fu在2008-9-16 0:47:00的发言:
 

从紅山的勾云珮已展現兇猛令人敬畏, 黃帝大败蚩尤的神人兽面图腾, 统一中原, 至婦好的饕餮图腾(龙的九子), 都展現当時先民心中的敬畏之神, 而汉璧上的饕餮图腾是承接婦好饕餮图腾的演变

學習

47#
发表于 2008-9-16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em83][upload=jpg,00009.jpg]UploadFile/2008-9/2008916813349061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8:13:38编辑过]

0.jpg (74.95 KB, 下载次数: 0)

0.jpg
48#
发表于 2008-9-16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雨小禅在2008-9-16 8:1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00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8:13:38编辑过]

此漢璧

小弟

觀察

單面

似有

共計有

三枚

獸面文飾

或稱

饕餮紋飾

也許

個人認知

有誤

就教於兄

 

 

49#
发表于 2008-9-16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饕餮纹
中国网 china.com.cn 

从宋朝开始,随着先秦青铜器出土的日渐增多,引起了封建帝王及百官贵族的收藏兴趣,并有了专门汇集和研究青铜器的著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王 等的《博古图》,并产生了金石学,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都是很有名的金石学家。特别是近现代,还涌现了如王国维、容庚、罗振玉、唐兰等金石学大家,大大地推进了青铜器纹饰和造型的研究。

青铜器上的纹饰,因流行饕餮纹虽然显得有些单调和呆板,但是,即使是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的殷商以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仔细品味这些纹饰,我们又会发现,每一件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绝不雷同。这是因为古代铸器时都是一范一器,器铸成之后,范就不能再用,得重新制范,所以,看似相似的饕餮纹,其实也有许多变化,这些类型变化正是艺术家们在有限范围内发挥创意所致。

青铜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另有植物纹、云雷纹、火纹、水纹、人面纹及人兽合体及几何纹等,春秋以后更出现了现世生活图景。

动物纹一般又分为两种,一是自然界中有原型的实物,如牛、羊、蛙、象等,据容庚统计有23种之多,另一种是动物的变形,是古人创造出来的形象,属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青铜器上这类变形动物主要有四种:饕餮、夔、龙和凤。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以纹饰的方式大量铸刻在青铜器上,折射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饕餮是商及西周早、中期最为流行的一种纹饰,其基本形状是一具狰狞可怖的怪兽,结构比较抽象化和公式化:中间是鼻梁,鼻两侧是两只巨大的眼睛,眼睛下面有相对且上弯的勾纹,形似巨大的吞口和獠牙,抓人心魄,吞口两边有时有锐利的爪子,角在眼睛的上面,如果有身体或尾巴就在眼睛两边左右对称展开。展开的身体有时还与鸟纹相连,可以明显看见两只鸟头部的侧面形象。这种饕餮形象由于比较抽象且以线条勾勒,需要反复看过以后才能在繁复的青铜纹饰中辨别出来,特别是那些有“三叠”纹饰的铜器,由于在主纹宽大的纹路上又阴刻了一些纹饰,与主纹空白处的地纹联成一片,更不易将其形象识别出来。

古书上关于饕餮有很多种说法,《左传》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晋人杜预解释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此为贪婪极恶之辈,是人而非兽。《左传》又说:“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形象为人面牛身的怪兽。也有人说是人面羊身,或直接认为就是蚩尤的。总之,饕餮在很早时就被确立为贪婪的象征。只是,这种纹饰,为何广泛地在商周青铜器上流行开来至今仍是一个谜。

从考古发现来看,这种饕餮纹饰最早见于龙山文化,特别是山东日照的两城镇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的扁体玉锛,两面都刻有相当复杂的饕餮纹饰,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也多次出现这种纹饰,它和青铜上的饕餮纹相似,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也许这种狰狞恐怖的形象正好满足了殷商时代祭祀气氛或政治需要,从而得以推广也未可知,但不可否认的是,饕餮纹被有意识地大规模地置于青铜器上,主要是为了达到沟通神灵、营造气氛和辟邪,以及威镇天下的政治目的,制作这些纹饰的工匠只能在服从这一主旨的前提下,把纹饰做得尽量精美一些。

饕餮纹在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开始出现,到晚期成为主要纹饰,风行一时,西周逐渐简化而更富有图案趣味,西周末年日趋式微,仅成为器足上端的装饰,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基本消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8:47:10编辑过]
50#
发表于 2008-9-16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牛牛在2008-9-16 8:43:00的发言:
饕餮纹
中国网 china.com.cn 
<!--enpcontent-->

从宋朝开始,随着先秦青铜器出土的日渐增多,引起了封建帝王及百官贵族的收藏兴趣,并有了专门汇集和研究青铜器的著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王 等的《博古图》,并产生了金石学,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都是很有名的金石学家。特别是近现代,还涌现了如王国维、容庚、罗振玉、唐兰等金石学大家,大大地推进了青铜器纹饰和造型的研究。

青铜器上的纹饰,因流行饕餮纹虽然显得有些单调和呆板,但是,即使是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的殷商以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仔细品味这些纹饰,我们又会发现,每一件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绝不雷同。这是因为古代铸器时都是一范一器,器铸成之后,范就不能再用,得重新制范,所以,看似相似的饕餮纹,其实也有许多变化,这些类型变化正是艺术家们在有限范围内发挥创意所致。

青铜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另有植物纹、云雷纹、火纹、水纹、人面纹及人兽合体及几何纹等,春秋以后更出现了现世生活图景。

动物纹一般又分为两种,一是自然界中有原型的实物,如牛、羊、蛙、象等,据容庚统计有23种之多,另一种是动物的变形,是古人创造出来的形象,属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青铜器上这类变形动物主要有四种:饕餮、夔、龙和凤。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以纹饰的方式大量铸刻在青铜器上,折射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饕餮是商及西周早、中期最为流行的一种纹饰,其基本形状是一具狰狞可怖的怪兽,结构比较抽象化和公式化:中间是鼻梁,鼻两侧是两只巨大的眼睛,眼睛下面有相对且上弯的勾纹,形似巨大的吞口和獠牙,抓人心魄,吞口两边有时有锐利的爪子,角在眼睛的上面,如果有身体或尾巴就在眼睛两边左右对称展开。展开的身体有时还与鸟纹相连,可以明显看见两只鸟头部的侧面形象。这种饕餮形象由于比较抽象且以线条勾勒,需要反复看过以后才能在繁复的青铜纹饰中辨别出来,特别是那些有“三叠”纹饰的铜器,由于在主纹宽大的纹路上又阴刻了一些纹饰,与主纹空白处的地纹联成一片,更不易将其形象识别出来。

古书上关于饕餮有很多种说法,《左传》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晋人杜预解释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此为贪婪极恶之辈,是人而非兽。《左传》又说:“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形象为人面牛身的怪兽。也有人说是人面羊身,或直接认为就是蚩尤的。总之,饕餮在很早时就被确立为贪婪的象征。只是,这种纹饰,为何广泛地在商周青铜器上流行开来至今仍是一个谜。

从考古发现来看,这种饕餮纹饰最早见于龙山文化,特别是山东日照的两城镇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的扁体玉锛,两面都刻有相当复杂的饕餮纹饰,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也多次出现这种纹饰,它和青铜上的饕餮纹相似,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也许这种狰狞恐怖的形象正好满足了殷商时代祭祀气氛或政治需要,从而得以推广也未可知,但不可否认的是,饕餮纹被有意识地大规模地置于青铜器上,主要是为了达到沟通神灵、营造气氛和辟邪,以及威镇天下的政治目的,制作这些纹饰的工匠只能在服从这一主旨的前提下,把纹饰做得尽量精美一些。

饕餮纹在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开始出现,到晚期成为主要纹饰,风行一时,西周逐渐简化而更富有图案趣味,西周末年日趋式微,仅成为器足上端的装饰,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基本消失。

<!--/enpcontent-->

謝謝

牛牛

好資料

學習了

敬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 00:39 , Processed in 0.0613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