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9-18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8-30 11:21:00的发言:

我们只有自己的经验,而且可能不被别人接受.甚至遭人诬陷.幸好现在是网络时代,让大家了评吧.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璧 红山文化

直径12、孔径3.9、厚0.6厘米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碧绿色。器体外缘呈方圆形,内孔呈圆形,两面中部略鼓,边缘渐薄似刃,靠近上侧边缘中部对穿三个小孔。边缘部有一残缺。通体抛光。

 下图为私人藏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绿色玉珏 06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私人藏品的观察和上手的经验;此物在墓中虽经几千年,但包浆不厚,易盘开.没有明显的沁色差别,以熟绿色为主,色中有沁点上部分吐浆 较重,色会更浅而更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9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007.10.27 04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下图为私人藏品,两件均为白玉质,以下图的认识,手感好,无生料的感.吐浆,但少.易形成新的包浆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30 11:49:40编辑过]

 

 

    和埋藏条件有关吧。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无崖子在2008-9-18 10:45:00的发言:

 

 

    和埋藏条件有关吧。

个人观点;一是透闪白玉料,玉质硬,二是地质条件和环境.三;可能是后期仿.红山期时间跨度大.考古在时间上没有形成系统.完全依照器形是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所以情况比较复杂.上面馆藏就出土于天津  .

天津市武清区十四仓清代墓葬出土,现藏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件东西说明;

如果是红山时期的东西,就说明在清以前就被国人所认识了.如果是后仿也说明后人对先辈的认可和崇拜.看来认识红山文化不是近几十年的事.

23#
发表于 2008-9-18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跟着LONG先生,学习又向纵深方向深入了。非常感谢您!

 

天津市武清区十四仓清代墓葬出土,现藏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件东西说明;

如果是红山时期的东西,就说明在清以前就被国人所认识了.如果是后仿也说明后人对先辈的认可和崇拜.看来认识红山文化不是近几十年的事.

 

我认为,对红山文化的认识,当然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早在商周时期,先人就对红山时期的玉器认识,了解并加以继承。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再侃谈国藏品,今天用图说话

[upload=jpg,3.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392526888.jpg[/upload]
上面是国藏品,下面用民间藏品图分析;[upload=jpg,2008。10.1 013.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54873.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1 014.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47415.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1 015.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21983.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1 016.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51944.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1 018.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74497.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1 019.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76812.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1 020.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316473310845.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 16:49:48编辑过]

0.jpg (136.39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86.44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95.79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101.63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107.09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114.99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110.62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0.jpg (68.66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25#
发表于 2008-10-14 08: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9-17 10:3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9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22日 0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两张图大家都熟悉.我根据第二图.告诉大家.这是盐碱地的东西.其理由是生坑时.其外表包裹的都是碱的白色结晶.如下图,第一图的馆藏品在皮壳表现上有浆壳存在,这说明它的生存地是土质碱地.不是砂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22日第二次考察。复和器 0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近况啥样了呐?[em65]

26#
发表于 2008-10-14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ixuehui在2008-9-18 8:51:00的发言:
long老师对红山玉器的理解很深,够学生们学习的了!谢谢讲解,还望以后多多赐教。

 

 

    同感,上茶。[em27]  [em27]  [em27]  [em27]

27#
发表于 2008-10-14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LONG老分析系统且科学。[em27]
28#
发表于 2008-10-14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em225]

顶上学习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和大家侃侃下面的双连壁,这件东西我认为有的分析.

[upload=jpg,178.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916445718281.jpg[/upload]
 

崧泽文化 双联玉璧[178]fficeffice" />

5.7厘米

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青黄玉质,上下两端黄褐色较重,中间部分玉质较为细腻,内含微量杂质,扁平椭圆形,上下对钻大小基本一致的双孔,形成双孔联环,孔间琢成束腰状。

 先提几个问题大家讨论;

1;红山的双联壁与这个双联壁是否有传承关系.? 

2;如果你得到这样一件东西,你会认为它是红山时期的吗?为什么?

3;其沁色,能使你想起什么问题?

0.jpg (160.31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红山文化古玉]侃谈国家馆藏品
30#
发表于 2008-10-29 17:38:00 | 只看该作者

浅答long老:

1.如图双联壁和红山的双联壁有传承关系,就象金沙和三星堆的关系;

2.我不会认为是红山的,中间双孔打孔工艺与红山的不符,这是较为明显的一方面;

3.其沁色让我想起任老师的“十二字鉴真法”,于各时期的古玉融会贯通的。

 

个人理解水平有限,望long老指正~

 

拜谢!

 

[em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8 14:32 , Processed in 0.0578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