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高古玉收藏要有正确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 03:17: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古玉收藏要有正确理论
    和其他文物艺术品一样,高古玉在价格逐年水涨船高的同时,也受到了造假者的关注,市场上的赝品层出不穷,使得很多收藏爱好者蒙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同时,高古玉种类的繁多,内涵的丰厚,也为藏家设置了较高的知识门槛,使藏家在鉴别真伪,品评有优劣时,遭遇的难点相对较多。
    对此,邹茁桁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目前喜欢收藏高古玉的朋友越来越多,可在市场上收藏品真伪难辨的当下,很多爱好者都面临着相同的困惑,不知道自己收藏的古玉是真是假!本来自己挺有信心,可是把藏品拿给专家一看,结果却是让人失望。有些藏友很执着,不断地找朋友交流,不停地看各种玉器书籍,可是往往到最后仍然是一头雾水,经常因为一个观点,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在当前的收藏现状下,我们既不能太自信,也不能太盲从,更不能一点也没有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观念。要在高古玉的收藏上有所收获,少走弯路,我们必须要重新确定自己的理论观,如果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如果是错误的理论,一定要及时纠正!
    俗话说:要医病,必先去旧疾,旧疾不去,徒劳无益。我们很多藏友的理论都是来自于书籍、网络、与朋友的交流、或者是自己的感悟。那么首先,你看的书是什么书呢?是有国家正规出土报告的书吗?比如说《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玉器全集》等,还是一些本来他的藏品基本都是仿品,而又写了书,出了图册,来继续误导别人的土专家呢?或者是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他的观点和理论本来就是错误的,而你在他们的误导下,继续走下去呢?这里面又分两种人,一种人是他自己受了误导,没有知晓,继续来宣传他所认可的理论,这种人也是受害者!另一种人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收藏,发现自己的藏品不对,但是又不能承认自己的藏品是仿品,还想把东西出手,以减少自己的损失,于是极力鼓吹自己的藏品是真货,这种人是最可恶的!虽然有些藏友暂时会被这些人的歪理所蒙蔽,但是,仿品永远是仿品,真品永远是真品,时间能够证明一切,高古玉的应有的价值也一定能够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所掌握的错误理论和观点清理干净,不要用先入为主的思想看问题,如果你错误的理论不除掉,那么你永远走不进古玉之门!
    琢工是鉴定真伪的第一要素
    既然大量流传的错误理论,使很多藏家的收藏之路走上的歧途,那么,在高古玉收藏上,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又怎样规避赝品可能带来的风险?邹茁桁先生说,纵观其他收藏领域,古玉的造假是最难仿做的!首先是琢工,琢工是鉴定古玉的第一要素,决定性的因素一真百真,决定性的因素一假百假。琢工对,什么都对,没有沁色也对,琢工不对,什么都不对,有沁色也是不对!古代的琢玉工艺到汉代已经是达到了最高峰,其后是每况愈下,唐做不了战汉,宋做不了唐,明清要好一些,但是难望战汉之项背,现在的琢工明清也仿不了,更不要说仿做商周战汉!真正的行家都知道,评价一块古玉的价值,不是他的材质,材质是先天的;也不是他的沁色,沁色是后天的,而是其精美的琢工,只有琢工,才是代表了古人的思想、文化、技艺、等等的综合信息!李凤廷在《玉纪正误》里说,专言色沁,是不求其本,而求其末。古玉器的品类、形制与纹像,却凝聚着古代的礼制、理念、宗教、民俗、美术与工艺的全部文化内涵!极具观赏性与研究价值,也远远超过了其单纯色质的价值!
    再说玉质,远古的玉材很多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不要说地方玉种,即使是和田玉,现在的玉材与商周战汉时期的材质相比,也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的高仿品,一般都是用青海料或者是俄料来仿制,低档的仿品材质更差,基本都是用地方白玉料。仿品要考虑他的成本,就算是用了上等的好料,琢工粗糙不说,其生涩的感觉与真正的古玉相比,{即使是没有沁色的古玉}也是缺乏那种温润的质感!
    并非件件有沁色
    通过与众多藏友的接触,邹茁桁先生发现了很多现在流毒甚广的错误理论。他举例说,现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朋友认为,鉴定古玉首先要看沁色!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古玉特别是商周战汉的高古玉,应当是斑驳陈旧,沁色满布的。就是这样一条错误的理论,不知道让多少人误入歧途!我不能说凡是真正的高古玉都是光亮润泽的,但是更不能说真正的高古玉外表一定是要沾满灰皮土沁的!凡是看过《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的朋友都知道,这些有正规出土报告的,无可争议的馆藏品,{我们只是以商周战汉的古玉为例,因为商代以前的玉器基本都是地方玉种,地方玉由于硬度较低,再加上年代久远,相对于和田玉来说,比较容易受沁,而唐代以后至明清的玉器由于基本都是和田玉,甚至很多明清古玉都没有入过土,那么沁色就更无从谈起}有一多半都是没有受沁,或者受沁很轻浅的!这不是我杜撰的,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那么,要讨论一件高古玉的受沁,我们不能以自己固有的思想来看问题。必须要尊重事实,一个事实是,很多的高古玉是不受沁,或者是受沁很轻的;另一个事实是,造假者为了迎合这些藏友的理论,从明清就开始,不断地染色,做旧,到现在使用化学染料,高温蒸煮,烟熏火烤!所以,很多藏友都在古玉的沁色上吃亏上当!没有沁色的不能当作假货,有沁色的也不能当作真货!其实,古玉的沁色也是很难仿做的,如果你真的掌握了以沁色来辨别真假,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收藏的面会很窄,因为如果你面对无沁的古玉就会难下定论!
    为人似玉最为贵
    除了在高古玉的鉴赏上用力极深,并取得众多成果外,通过这些研究,邹茁桁先生对对收藏,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见解。基于古玉历经千年自然受沁这一形状,他表述了自己对古玉的感情,阐述了对收藏给他带来的人生体悟。
    他说,古玉的沁色是自然入里,任何人为的做旧,都会改变其自然的性状!很多朋友都认为,古玉带有沁色,可以显示出古旧之感,因为真正懂得高古玉的人毕竟很少,自已拿块有沁色的古玉,比较能说明问题罢了!刘大同先生认为,不受沁不受土蚀,保持原本之色的古玉颇不易得。刘心瑶《玉纪补》认为,纯一不杂的古玉,属于尽美之玉!玉备五色,各以纯为最贵。色彩丰富与色彩纯一,都是古玉中的佳品上品!我们收藏古玩,是为了陶冶性情,感悟历史的沧桑,在收藏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古玉也是这样,他昭示了我们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古玉入土,如同我们踏入社会,一个人,究其一生,在世间遭遇了太多的坎坷,太多的磨难,但是,他如果没有被世俗所污秽,没有和小人一起同流合污,而是依然保持自己的一身正气,一颗正直善良的心,这样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这样的不受侵染的古玉,也是最应当值得珍爱的!行间有句俗话,叫做;好玉难沁,好瓷如新。之所以好玉难沁,是因为凡是质地坚密温润的古玉,是很难被侵染的,因为他身无棉絮和绺裂,杂质难入!
    因此收藏古玉,一定要多看实物,多对比,自然就会找到辨假的要领!因为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其神韵,领悟其精髓!马未都先生说的好,收藏古玩只有多看多对比,时间久了自然就能领悟!要在实践中检验,才能循序渐进!古玩收藏,没有不打眼买假货的,但是只要不放弃,不灰心,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能有所收获,并最终会成为收藏的大家!
【1】【2】【3】【4】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03:22:21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转载]冼奕儒的原创文章---怎么鉴别真古玉【1】


[转载]冼奕儒的原创文章---怎么鉴别真古玉【1】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把我对古玉的鉴定方法和认识用最简单的的方法来总结一下。由于时间关系也没能实现。这篇文章可能用时很长,慢慢来吧,我试着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了。
    第一部分;真古玉的特征
    如今的书籍文章实在是太多,把人们搞糊涂了。专家高手的认识方法也不相同,有人侧重工、有人侧重沁、有人侧重纹饰、很多的都是凭感觉(看得多了自然有一种自我判断,但是要说具体的又说不上来)、最高的境界就是神态(新手就更认为虚渺了)。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呢?
    1、古玉必须有老旧感,发自玉质肌理内部的老旧,而不是表面的一层。
    原因很简单,长期埋在地下的玉器,玉质的内部受沁开始变化,老旧感是由内而外的。作假的玉质很新很嫩,表面做旧看上去似乎很旧,被蒙骗上当。
    2、包浆;真正的包浆是整体布满的
    包浆就是玉质长时间受空气氧化,自然形成的皮壳(只要露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尤其是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这点很重要,表面有一层玻璃光。作假的一定会破坏玉质表面,使表面失去光泽,沁上也没有包浆(时间短与空气氧化不充分)
    3、沁;有内沁和外沁
    内沁更重要,一定是发自玉质内部的受沁状态,沁色浓重过度自然,自然的晕散状态,不论是块状,丝状都显得那么天然。对于受土沁的天然蚀孔(放大镜下特征是外口小内堂大,并伴有结晶体)一定是真古玉,无法作假。外沁是活的,经过盘玩会变浅或者没有了,一旦入水后又会浮出表面。
    4、自然的开裂钝化
    在裂缝部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缝一样,缝隙表面呈V字形钝化、自然。看见这个特征真古玉无疑。新的作假的裂缝都是闭合紧密的。
    5、古玉的自我修复粘合状玉浆
    古玉有自我的修复功能,在裂缝处经常会看见一种粘合状玉浆,这种状况比较神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
    6、先工后沁
    古玉是先完成做工,入土后在受沁,工在下沁在上。沁的自然状态是连续的,如果是沁被工切断了,就有后添工的可能,需要加以提防。
    7、磕碰处、断开处一定是与整体的包浆一致
    古玉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磕碰,或者断开缺失了一部分,那么他的断开面大多是圆滑的(经常抚摸)包浆与其他部分一致。
    8、做工;一定是与生产工具联系在一起的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动工具。工具的使用代表这生产力的发展,做工由粗到细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把工具做得更精细。不管是手工磋磨还是陀具的使用和电动工具一定反映他的时代背景,特征也完全不同。也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我会在下面各个时代特征中尝试着加以说明。
    9、神态;是代表着人们世界观的认识
    神玉阶段(古拙的信息扑面而来)、皇玉阶段(霸气十足)、民玉阶段(世俗与美好的寓意)反应的不同阶段的人们的审美和思想意识,一件艺术品首先它是美的,能读懂他的含义就是对神态的理解。再结合沁、工、纹饰等的综合考量,隔着很远你就能接收到它的信息。
    第二部分;各个时期古玉的鉴别要点
    一、史前文化的红山古玉
    鉴别要点;
    1、一定给你一种古拙的美感,很神秘,朦胧的,抽象的,因为人们把它当做与天沟通的神物,及其的崇拜。
    2、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即便是阳线,凸起的弦纹是一种宽浅的直线纹或带状纹,粗而浅的阴刻网状纹(网格较大,呈平行四边型)。
    3、、兽的眼部形状有圆环型、水滴型等多种,有的用阴线深刻,有的用极浅的凹线隐约刻出。线宽而浅,两侧似有坡
    4、图纹线条均用单条阴线和粗细不等的较粗的凹槽表现,与其他时期有别。若用放大镜看,其中较粗的凹槽制作是先用大小不等的宽边陀具沿阴线的凹槽的横向琢磨后,再用粗细不等的条棒带动解玉砂顺着阴线凹槽方向来拉动摩擦。因此其上的阴线凹槽仍能看到先后两种方法加工留下的痕迹。
    5、打孔;红山玉器都有孔,一个或数个不等,有一部分是两面斜穿相通,有些是两面对面相通。孔内多留有来福线的穿孔痕,且打孔时对接不正,呈喇叭型或马蹄形。
    6、玉器的边缘,由于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动物皮摩擦抛光,至今5-6千年之久,其表面仍光泽莹润和呈钝刃感(边缘不仅薄还有刃),用棉布一擦,包浆立现,包浆油润肥厚。
    7、皮色;在红山文化做玉者眼中,原玉料的皮色是一种毛病,瑕疵在制玉前,把它几乎全部去掉。原有的玉料的皮色与入土受沁的沁色一定要区别开来,两者识别的根本之处是其上的包浆或熟旧感的有无。凡留有于玉料的原皮色者几乎可以断定为伪品。
    8、鉴别中如能注意纹图底部及切口处与表面的新旧包浆情况的变化及其形体神韵和工艺细微处是否有红山文化的玉器特点。往往会得出正确结论。
    9、抛光,手工兽皮抛光力度小,表面有短小的弧线划痕。长而直的抛光痕迹有可能就是机械痕迹。
    10、通透的红沁是长期侵蚀的结果,作假是无法达到的。
    11、一般都是埋葬在1.5米的深度,北方的冻土,大多沁色较轻,也有沁成鸡骨白,但沁上有明显的玻璃光。
    二、商代玉器
    鉴定要点
&nb
【1】【2】【3】【4】
[文档下载]

关键词推荐阅读
鉴别    转载    古玉    原创    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03:25:06 | 只看该作者
【提要】鉴别热点转载 : [转载]冼奕儒的原创文章---怎么鉴别真古玉【2】
二、商代玉器
鉴定特征:
   1、凹型边齿;凹型凸齿装饰(以下凹的方式显示凸齿),这是商代玉器独有的装饰,页是识别玉器时代的标志。
    2、兽角;有三种一是龙角,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二是牛角,较短下端较宽,上端极锐,弯度大,两侧为弧形,角上饰成排的双连弧纹。三是,羊角,一端粗另一端锐。
    3、片状玉兽之嘴,镂空呈多角形,或为一钻孔
    4、片状玉兽之足,极有特色,外形为方形,其上有数条阴刻直线或折线
    5、鸟兽之眼,臣字眼(眼角略呈弧状),平行四边形眼,圆形切线眼(圆形,四周减地,留下切割痕)
    6、玉器表面的装饰纹样多为直线纹或折线纹(到了西周多为弧线,也是判断商周的不同做工方法,因为西周使用的陀具用了改进的梯型陀,转弯自如。商代还是直陀转弯处生硬,需要对接。),也有弧线纹,线条有单阴刻线,勾撤法雕出的一面坡阴刻线,凸线及线条两侧凹雕面留出的凸线(挤压线条法)。
    7、商代的雕刻可分为三种类型;单阴线、双沟阴线和阳线。单阴线的刻划方法分为两种;其一,用小型勾陀勾划处宽窄深浅均整的阴线,其线条或致密或疏松,而线形刚直有力。其二用坚硬的尖锐玉石片形刀具,以手工推琢刻划而成的阴线,细如毫发。双沟阴线比较普遍,是用小型勾陀旋刻而成的两条匀细平行的阴线组成,给人一种起阳的感觉。阳线较少,减地起阳。
    8、管钻;管钻钻孔已经广泛使用,其特点是孔壁垂直、光滑,两面孔径大小差别极不显著。两面对钻的台痕已不见,证明管钻技巧娴熟。
    9、戈的中部有一条阴起的脊线,脊线两侧微凹,尖部刃与边部刃之间有一凸起的小隔线。
    10、商代动物雕的特征;表现单一动物造型(而西周多为几种动物组合)一是高度的写实性,各种动物造型准确,有整体的动物形态,无任何附设的结构,形体与造型合二为一。二是;概括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在很多动物形象中不追求形体的细部刻画,而强调其具有代表性的某部位的形象美,如玉龙的大头,玉凤的高冠长尾等。其三;强调动物的某一器官,表现其习性特征,如虎张口举尾表现其凶猛姿态,鱼躬身表现其跃出水面的瞬间美姿。其五;雕动物多饰勾云纹,其寓意动物视为可以升天,具有神的精灵,这是商代神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西周玉器的鉴定
    鉴定要点
    1、 西周玉器以片型为主,圆雕着很少。
    2、纹饰主要以双阴线中的一条阴线(外侧)琢成一面坡,阴线又常表现为较长的弧线,线条的转弯处也是呈弧线。表面弧线多,方折线少。
    3、 眼部为臣字眼或方环形眼。
    4、线条刚劲,形象生动,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善于夸大局部特征来概括全貌的艺术手法
    5、图案往往饰于长方形、条形、弧形的玉片上,玉片的边缘多随图案变化,没有边缘的刻意轮廓,也有不随图案变化的。
    6、人形多为脸较平、似为瓦面(猴脸)、宽鼻。玉鹿做片状,或仰首前视或回首顾盼或奔跑或站立,鹿角变化多端自然生动。
    7、最突出的是人兽复合型或其他复合型(两种以上动物复合在一件器物上)也是此时期最大的特点
    8、转交处相接,采取隔开的对角相接,线条流畅,不同的角度视觉感觉不同。
    四、春秋鉴定要点
    1、阴线首龙纹最常见,谷纹、蟠螭纹,蟠虺纹为新创纹饰,还使用了极细的金属管钻,创造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掏雕工艺,玉璧的直径与孔径之间要有明显的倍数关系,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2、勾连纹是由兽面纹演化而来,似乎是有许多小的侧面兽头组成,是以弧线为主的简化龙形纹
    五、战国玉器的鉴定
    鉴定要点;
    1、装饰以片状为主,厚度均匀边缘犀利,龙首带钩、耳杯、镜架、玉剑佩、大型挂饰、都为首创。
    2、除了保持原来的创卷云纹、谷纹、蟠螭纹、勾云纹,创新纹饰有阴线连锁乳钉卷云纹、蒲纹、列星纹、兽面纹、束丝纹及谷纹和蒲纹的组合。纹饰特点是满而密,器物表面雕满纹饰,不留空白。
    3、制玉工艺有较大发展,穿孔和雕谷纹已经利用金属薄壁管钻、镶嵌工艺。边缘犀利规整,做工精细,抛光技术精湛,是战国玉器工艺的一大特色。抛光度达到璀然生辉,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
    4、战国礼器中的壁、琮、玉璋等传统的礼器仍大量使用,但有的充当配饰的角色,体积较小,甚至成为组佩的组件。
    5、谷纹壁;壁表面排列的谷纹有几种(1)较高的旋形谷纹,凸起的谷纹较坚硬,壁的内外边缘有一周凸起的边棱,似螺旋状上升,有扎手的感觉。(2)、谷纹为较低的隐起,有一周阴线的旋形纹,壁的内外边缘较平。(3)、谷粒为凸起的小乳钉,一般凸起的较高,乳丁上部浑圆。
    6、蒲纹壁;有三种方向的等距离平行线,按照60度角交叉组成网格纹(如席子编织的六边形纹),平行线较粗的阴线呈槽状。
    7、小勾云纹壁;表面布满隐起的凸丘,用阴线琢出勾云,体都呈折角或弧线形,云纹的阴线主干为直线折角90度,每一个云纹都是有直线的多次转折而成。
    8、异型兽,嘴大(张开如我们现在见到的蛇在咬人的神态)、头上有
【1】【2】【3】【4】
[文档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03:30:11 | 只看该作者
【提要】鉴别热点转载 : [转载]冼奕儒的原创文章---怎么鉴别真古玉【3】
角、长尾、身体丰满,臀部丰满。
    9、轮廓之外饰有鸟纹的壁,多见于壁的两侧,头小尾低,颈背部与壁相连。
    10、玉圭;多为素面不加纹饰,顶部有凸起的尖角
    11、三才环;截面呈三角形,顶角处被磨平
    12、丝束环;表面饰丝线,线如长弧状,细密排列,每一丝截面呈尖锋状,用手摸时无圆滑感(不是用阴线)表面有凸起,如绳子的表面。
    13、卷云纹璜,用阴线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在璜上饰卷云纹,纹饰有单独组成,也有连锁形的,立体感极强。
    14、玉觽;一种为片状。上部为鸟兽或兽首图案,其下有阴线鸟身纹、兽身纹,身侧往往带有测出的钩形鸟物或兽足。另一种是玛瑙的器身呈S较细,下端有较长的尖芒。
    15、长形扁担带钩;钩身较长,截面呈扁方,微上凸,似扁担,钩头较细,琢做兽头型,耳鼻眼嘴刻画细致。背面有一长方形纽。
    16、玉组佩;战国时期仍盛行玉组佩,以玉璜为主题。春秋晚期开始出现了龙形佩,并逐步取代了玉璜的位置,此时的佩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自春秋晚期起玉组佩不再套于颈部,而是系在腰间的革带上,长度较短组合方式相对自由、简单。
    17、战国时期的龙形佩非常注重头部的表现,龙身无鳞,呈几何形体。最常见的有;一、龙首条形佩,一端为片状龙首不出鳍。略呈S形,饰有于绳纹、纹勾云或其他纹饰。二龙身折呈弓字形,片状,龙身转折处歧出小鳍。多饰谷纹,谷纹较高,阴线涡状纹。三是双龙佩;多为镂雕,中部似璜,两侧为龙首或带有龙的前身,有些两只整身龙相背而连成龙身相互交叉。
    18、玉虎;战国玉虎作品形象写实,多为片状、卧姿、边缘用弧线背脊三弧相连,虎上唇似钺,与春秋时期的方折上卷的虎唇不同。水滴型眼,虎身饰云纹谷纹,虎尾粗且上卷。
    19、玉龙;躬身玉龙或称S龙,龙身较宽曲成弓形,身体转角处带有数个小鳍,龙头较小,上唇长而上卷近于方型,下唇较短,唇端为直一线,下颌呈弧线状,身体边缘凸起有刃,身饰凸起的螺旋纹。龙尾有三种一是雕成鸟头型,二是雕成鱼尾状,其上有条纹,尾部分岔。三是尾较长分叉向两侧回卷。躬身龙的身体转折处一般都很硬,近似直角也有的弯成椭圆弧状。
    春秋于战国玉器的对比
    1、 工艺
    春秋玉器无论是造型线条还是辗磨,均显得较为浑圆。
    战国玉器侧棱角刚劲明确,线条清晰利落,同时镂空技法的使用较春秋更加普遍,且技艺格外精湛细致,就连镂空之外的内壁也琢磨得光洁明亮,一丝不苟。
    2、 装饰
    春秋玉器善用众多的抽象变形、肢解整体的龙纹充填器物画面,从而显得纹饰繁密,不透气。粗看似乎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感。
    战国玉器装饰图案较为稀疏,线条舒展而流畅,工艺精细入微。
    3、 造型
    春秋玉器构图显得神气不足,平静而呆板
    战国玉器却设计得当,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饽饽生机。
    4、 种类
    战国玉器种类比春秋玉器丰富,其中装饰品尤为流行,产量较多。另外丧葬用玉的种类也增加了不少
    六、汉代玉器鉴定
    鉴定要点;
    1、汉人琢磨,妙哉双钩,辗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2、汉代玉器的纹饰较统一;第一、涡纹外形如环,顺着环的边缘向内勾卷小螺旋纹。第二柿蒂纹;如柿子下部之蒂,四瓣或五瓣。这种纹饰一般见于战国玉器。但汉代玉剑首上也常见。第三谷纹;为圆形突起的小谷粒,各别的为螺旋旋转状。第四勾云纹或为阴线刻小勾云,或减低凸起的勾云,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后方的排列疏散勾云较大。第五山形纹;形如T字,两端稍下卷正反勾连。第六兽面纹;眼部比较靠下、眉粗、水平状、端部上折,眉与鼻相接,鼻粗且直,无嘴面颊有小勾云纹,眼较大眼球凸起。第七螭纹,头部结构简单嘴部较方,眼为朝上看,而不是超前看,耳为几形下叠耳或凹面小耳,或有角或无角。
    3、汉代玉器上的几何纹以涡纹、谷纹和蒲纹最常见,涡纹和卷云纹有的可能是由蟠螭纹发展而来的,器物上的动物纹饰虽然继承了战国图案化的风格,但也采用写实的手法。
    2、已经广泛使用铁质工具,钻孔工具是很细的杆钻和管钻。抛光延续了战国的抛光技术但光泽度稍逊,高浮雕和圆雕数量较多,装饰玉和礼器大多为片雕,日用器和动物形器多数为圆雕,绝大多数玉器有纹饰纹饰结构细密布满,风格典雅柔秀。装饰品多饰镂雕技法,器形玲珑精美,镶嵌工艺发达。
    4、礼器中六种瑞玉,只有壁和圭继续作为礼仪使用,璜和虎都只作为佩饰之用,琮和璋汉代似乎已不再制作。
    5、谷纹壁,战国玉器上的谷纹,谷粒似漩涡,抚摸时有扎手的感觉而且排列紧密。汉代的谷纹则不同,谷粒小而圆、为较高的凸起,且排列稀疏,受楚文化的影响。
    ————————————————————————————————————————————————
    点评:我目前还没有见过一个民间藏家,在收藏瓷器、青铜等同时,能把高古玉搞明白的。


    冼奕儒藏品:

   

12-2.jpg (12.46 KB, 下载次数: 65)

12-2.jpg

12-3.jpg (10.41 KB, 下载次数: 43)

12-3.jpg

13-1.jpg (13.8 KB, 下载次数: 63)

13-1.jpg

13-2.jpg (12.93 KB, 下载次数: 44)

1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7-1 09:24:30 | 只看该作者
精读了,并对照藏品细细体会,受益匪浅。感谢玉人版主选发实用文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7-1 12:0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7-1 12:54:38 | 只看该作者
为人似玉最为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7-1 13:15:25 | 只看该作者
为人似玉最为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4 14:26 , Processed in 0.0570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