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玉器上孔的产生主要是氧化作用。(氧化是指玉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氧化作用在玉器会留下三种痕迹:一是蚀孔、蚀斑现象;二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三是氧化非常严重成粉状。从矿物结构学角度上看玉石,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密度高的玉石质地细腻圆润,制成玉器埋藏很久也不易被氧化,密度低的玉石中夹杂含有一些其他矿物质,埋藏在地下在长时间受到生物、化学等环境条件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自然氧化过程中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特别是高古玉器中,玉器表面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现象,很容易出显侵蚀形成的小孔洞。时间久远的玉器表面的孔大部分是的口小腹大,借助10至20倍放大镜,目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目前任何手段和方法都不能伪造的。另外自然氧化过程中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腐蚀孔中就非常容易观察到很清晰的结晶的晶体结构,而假玉器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自然构造情况。
使用道具 举报
向您学习. 谢谢.
记得在不久前,我学习了任老师关于“窖藏白菜、土豆和肉”的文章,理论上我认为十分在理。浅显易懂就说明了不同材质的玉石在不同氧化环境中产生出不同的表面特征。地表埋藏的玉石是什么样的表象,深层埋藏的玉石又是什么样的表象。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把握住高古玉器表象特征中“孔”里的内容在看一些玉器时就基本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自己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07&page=6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7 21:36 , Processed in 0.0684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