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10-29 17:41:00的发言:
呵呵 掉不下来了的。谁见过神仙往下坠。
大头又想请教前辈了。
经发现有此现象:干沙地物件附着碱壳之下的玉皮,经剥落掉碱壳漏出玉皮表往往是带皱纹的(特别是在凹洼处)。个人理解是碱的腐蚀性与吸水(氧化)直接影响到玉表解理。如此即能说明湿坑的表象解理态往往比干沙物解理大,因湿度大水碱浓度大于干沙之地。像橘皮纹亦属于表象解理,通常解理程度较小也多发生在干沙坑。是否就是这个理?
大头;好久没有见面了.可能会有机会去你哪一起喝茶.
对你提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同质残留是局部腐蚀形成的,而橘皮纹的形成就不完全如此了.往往因为玉在地下的表面的软化,再凝结而形成的,其纹细而均匀,看上很舒服.再分析古玉的表面现象是,一定要考虑到慢腐蚀和微酸,微硷的作用才对.我们的大地ph值是大不了哪里去的.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