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碱壳的盘变.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7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云海在2008-9-17 8:5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样的东西,盘到此是会吐浆很慢的,其浆中有沁色和沁点.在镜下很清楚.我的那小白猪龙,也是变化很慢很慢.老天用了几千年的功力,那能几个月解决的了.

32#
发表于 2008-9-17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龙先生的盘功确实厉害,这件东西好像浆特别多,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7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aoMG在2008-9-17 9:47:00的发言:
欣赏,龙先生的盘功确实厉害,这件东西好像浆特别多,

是的,铁杵磨成针,会让大家看到更好的样子.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5:31:00 | 只看该作者

变化的缓慢,

[upload=jpg,2008。10.29 015.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915271359182.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29 016.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915271333431.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29 017.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915271386782.jpg[/upload]
[upload=jpg,2008。10.29 019.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2915271337959.jpg[/upload]
观图要看整体性的变化.注意沁色的过度,和什么是沁色.沁色的位置.

0.jpg (94.64 KB, 下载次数: 0)

碱壳的盘变.

碱壳的盘变.

0.jpg (93.71 KB, 下载次数: 0)

碱壳的盘变.

碱壳的盘变.

0.jpg (98.11 KB, 下载次数: 0)

碱壳的盘变.

碱壳的盘变.

0.jpg (91.72 KB, 下载次数: 0)

碱壳的盘变.

碱壳的盘变.
35#
发表于 2008-10-29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LONG先生,真是通透的熟啊。盘变的过程真是致美的享受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观图要看整体性的变化.注意沁色的过度,和什么是沁色.沁色的位置.

 

时刻跟随LONG先生的脚步,从盘的过程中体会任老师的理论。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6: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destone在2008-10-29 15:4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LONG先生,真是通透的熟啊。盘变的过程真是致美的享受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观图要看整体性的变化.注意沁色的过度,和什么是沁色.沁色的位置.

 

时刻跟随LONG先生的脚步,从盘的过程中体会任老师的理论。

石头兄弟;大家都是喜欢玩玉的朋友,可别把我抬高,掉下来连点面子都没有了.对于咱们认识上的对与错都是正常的,无非是走捷径,还是绕道了的问题.坚持是很关键的.反复思考是必要的,知识的广泛是悟的本钱.大家一起努力吧.

37#
发表于 2008-10-29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10-29 16:08:00的发言:

石头兄弟;大家都是喜欢玩玉的朋友,可别把我抬高,掉下来连点面子都没有了.对于咱们认识上的对与错都是正常的,无非是走捷径,还是绕道了的问题.坚持是很关键的.反复思考是必要的,知识的广泛是悟的本钱.大家一起努力吧.

呵呵,LONG先生,我是从您的所有帖子里学到了东西,才会这样说您的。

您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把感觉和认识表达最为清楚的一位,所以很佩服您,从中也非常受益。

感谢您都来不及呢!

38#
发表于 2008-10-29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8-10-29 16:08:00的发言:

石头兄弟;大家都是喜欢玩玉的朋友,可别把我抬高,掉下来连点面子都没有了.对于咱们认识上的对与错都是正常的,无非是走捷径,还是绕道了的问题.坚持是很关键的.反复思考是必要的,知识的广泛是悟的本钱.大家一起努力吧.

呵呵 掉不下来了的。谁见过神仙往下坠。[em01]

 

大头又想请教前辈了。

经发现有此现象:干沙地物件附着碱壳之下的玉皮,经剥落掉碱壳漏出玉皮表往往是带皱纹的(特别是在凹洼处)。个人理解是碱的腐蚀性与吸水(氧化)直接影响到玉表解理。如此即能说明湿坑的表象解理态往往比干沙物解理大,因湿度大水碱浓度大于干沙之地。像橘皮纹亦属于表象解理,通常解理程度较小也多发生在干沙坑。是否就是这个理?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10-29 17:41:00的发言:

呵呵 掉不下来了的。谁见过神仙往下坠。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头又想请教前辈了。

经发现有此现象:干沙地物件附着碱壳之下的玉皮,经剥落掉碱壳漏出玉皮表往往是带皱纹的(特别是在凹洼处)。个人理解是碱的腐蚀性与吸水(氧化)直接影响到玉表解理。如此即能说明湿坑的表象解理态往往比干沙物解理大,因湿度大水碱浓度大于干沙之地。像橘皮纹亦属于表象解理,通常解理程度较小也多发生在干沙坑。是否就是这个理?

大头;好久没有见面了.可能会有机会去你哪一起喝茶.

对你提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同质残留是局部腐蚀形成的,而橘皮纹的形成就不完全如此了.往往因为玉在地下的表面的软化,再凝结而形成的,其纹细而均匀,看上很舒服.再分析古玉的表面现象是,一定要考虑到慢腐蚀和微酸,微硷的作用才对.我们的大地ph值是大不了哪里去的.对吗?

40#
发表于 2008-10-29 23:37:00 | 只看该作者
从盘的过程中体会任老师的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0 07:43 , Processed in 0.0580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