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巫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玉 鹰(河磨料)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老师关注![em27][em27]

  腐蚀坑与内质变(白色沁)是对应的,判断为土沁腐蚀状。背面疑色浮或由色差感所致。细观察坑口与背面质变开裂(类似次生)非人为所造为自然解理态,或为近文化期产物深浅不太明显。学生判断这类“老岫玉”,一 是看熟度、浆层。二 是看质变效应。即内质变与表的关系,如腐蚀坑状、裂态、有机碳是否符合。三 是看形神工部、方位及手感其他方面。一般人为酸腐皮表、利用老料走形。学生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请老师大伙再试评。感谢!

[upload=jpg,dsc04888 ok.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3545467384.jpg[/upload]

腐蚀坑状如同皮肤伤口快愈合态

[upload=jpg,dsc04897 ok.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3552953442.jpg[/upload]
[upload=jpg,dsc05653 ok.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3562321962.jpg[/upload]
[upload=jpg,dsc05655 ok.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356233133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4:00:07编辑过]

0.jpg (222.19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0.jpg (122.56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0.jpg (187.9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44.8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2#
发表于 2008-8-2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8-2 13:56:00的发言:

谢老师关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腐蚀坑与内质变(白色沁)是对应的,判断为土沁腐蚀状。背面疑色浮或由色差感所致。细观察坑口与背面质变开裂(类似次生)非人为所造为自然解理态,或为近文化期产物深浅不太明显。学生判断这类“老岫玉”,一 是看熟度、浆层。二 是看质变效应。即内质变与表的关系,如腐蚀坑状、裂态、有机碳是否符合。三 是看形神工部、方位及手感其他方面。一般人为酸腐皮表、利用老料走形。学生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请老师大伙再试评。感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88 o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腐蚀坑状如同皮肤伤口快愈合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97 o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53 o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655 o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4:00:07编辑过]
大头兄弟,请再仔细上手观察。
玉质的润与老师讲的“熟”是有本质区别的。“熟”必然要伴随质变。由于质变才形成“熟”。
沁熟、沁色的发生没有质变的显现。
色浮。色的晕散状没有层次和规律。
以上是我的看法,说错莫怪。共同学习。
好久不见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destone在2008-8-2 14:25:00的发言:
大头兄弟,请再仔细上手观察。
沁熟、沁色的发生没有质变的显现。
以上是我的看法,说错莫怪。共同学习。

谢玉姑娘关注点评![em27][em27]

久不见,甚念[em50]

14#
发表于 2008-8-2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5: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8-8-2 11:2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凹坑边ロ非解理态过锐利.

微镜观察是钝状解理,细图待整理后上。

16#
发表于 2008-8-2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判断形成此状为后来砂或磨所为,当时状态与正面"鹰嘴下有腐蚀质有机碳"相似.本人亲眼见过为了好看用粗砂皮将器物表面的附着物(次生物、灰、浆)打去,这样容易出手,反而破坏了次生态。这些现像以前较多见,现在也有的懂得保留原态状了。[upload=jpg,20088122542391103背.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615742825.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6:36:47编辑过]

0.jpg (205.89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17#
发表于 2008-8-2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此处为明显水状[upload=jpg,20088213545467384躺-1.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6213965234.jpg[/upload]

0.jpg (75.34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18#
发表于 2008-8-2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此部位处是经一段时间佩带(或其它盘磨)后所起的浆,浆有层次状并由内而外,红沁与浆都是逐步产生的,快则半年,慢则一到两年不等。个人一些看法,请老师批正。[upload=jpg,20088213545467384躺-2.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6285172163.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6:39:05编辑过]

0.jpg (113.02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19#
发表于 2008-8-2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upload=jpg,20088216157428251.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6374688518.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6:38:33编辑过]

0.jpg (21.96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20#
发表于 2008-8-2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20088216285172163 拷贝.jpg]UploadFile/2008-8/20088216384736329.jpg[/upload]

0.jpg (107.83 KB, 下载次数: 0)

玉 鹰(河磨料)

玉 鹰(河磨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9 05:35 , Processed in 0.0553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