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jadestone在2008-6-30 15:27:00的发言:
您好,我个人认为应这样考虑:
人面:象人的面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能用我们的习惯思维和认识来想远古时代的文字描述,会被束缚的,猩猩的脸是“人面”吗?山海经里认为是。。。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描述,仔细想会有很多的收获。)
蛇身:象蛇的身躯。。。
因为从没有见过有“首上”的描述,当然更没有见过“首下”的文字,所以认为还是应该连着看。
另外对于“猪龙”的认识,我想是不是应该归于此类(尾交首上)来考究呢?请大头版主一起探讨吧。
对的!用现代思维概括红山时代容易受束缚也不科学牢靠。猪龙的认识在与“蛇身人面、尾交首上”神器的关系,大头确无从所知。
有个话题不知有无探讨意义:红山多种造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对器物一定要开口子。如玦、猪龙的嘴、玉神人(牛神的角有的为十字开口)这种开口型有的为笔直锋利很难理喻,比方说玦,有绳切割的开口、镯有上下对切的口子。包括打孔(大孔小孔)。大头妄自浅分析:不光是有为造型而定、也不为穿戴方便。更多的意义是为“神灵的进入”而搭建的一条“通道”。在红山先人看来,玉是个载体是能吸引神灵的到来。比玉为神食也早有其说。因此看红山器物造型在开口上和大的虚空间位置上工艺是十分考究规整。这些部位是与为挂绳打孔工艺不可同喻。再看上海博物馆“良渚文化”近一米的高玉琮。玉琮心部的大空心圈(空心钻打制)其目的即是为了“通神”。这种现象与上述“尾首交合”器不知有无联系?[em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