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拍卖公司高估价值骗服务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0 10:28: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转,拍卖公司高估价值骗服务费作者:妙音
拍卖公司高估价值骗服务费

核心提示:晚报记者 钱朱建 报道 晚报制图邬思蓓花100元从路边摊淘来的瓷瓶,经拍卖公司的专家鉴定,竟是价值百万元...
晚报记者 钱朱建 报道 晚报制图 邬思蓓


花100元从路边摊淘来的瓷瓶,经拍卖公司的专家鉴定,竟是价值百万元的“宝贝”。如果碰到这样一夜暴富的“好事”,你一定要小心了,因为要把“宝贝”换成真金白银,还需要支付几万元服务费。近日,不少读者反映,一家名为“上海泓宝”的拍卖公司,正是以这种办法行骗,行骗金额从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
一家破绽百出的拍卖公司,一招并不新颖的骗人手法,为何能骗倒这么多人?除了法规和制度的漏洞外,藏友的心理或许值得深刻反省。不少被骗者坦言:当听到“专家”对自己藏品的天价估值后,当场就晕乎乎了,一想到马上有几百万元入账,立刻失去了辨别能力。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官网指出“上海泓宝”根本不具备文物拍卖资质。近日记者多次联系“上海泓宝”,对方工作人员一直以负责人出差为由拒绝采访。目前,市商务委已对涉及拍卖的部分违规企业作出暂停拍卖资质的处理决定,市工商部门则对违规企业立案查处。
藏友经历
“专家”估价立翻几十倍
吴彬30多岁,在浙江一家公司上班,他对收藏并无太多了解,只是当作爱好。多年前,吴彬曾买过一件青花瓷器藏品,一次闲来无事想估估值。他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上海泓宝”的网页,该网站宣称公司和CCTV有合作,拥有大量资深专家,曾成功举办多次大型艺术品拍卖等。
吴彬把自己的青花瓷器拍好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上海泓宝”的业务员。业务员迅速给吴彬回电,“你这件东西时间很久远,是难得的好东西,赶紧带来给专家看看。 ”得知自己的藏品在见多识广的拍卖行眼里竟是品相俱佳的好东西,这让吴彬十分兴奋。而业务员也不失时机地提醒,马上就有一场大型拍卖会,要赶上这次拍卖会就要趁早到上海当面谈。
说到这里,吴彬忍不住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点上。今年4月中旬,他带着瓷器来到上海。在“上海泓宝”公司,60多岁的专家反复看了两分钟后连声说,“好东西,好东西。 ”而专家给出的估价连吴彬自己都吓了一跳,“60万元,低于这个价,千万别卖。 ”
藏品的价值一下子翻了几十倍,让吴彬像喝酒微醺一样有些飘飘然。“我一下被砸晕了,连腿脚也发软了。 ”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入了对方早就设好的陷阱里。
藏品未出手先收服务费
在谈合同时业务员提出,6月份就有“上海泓宝2012年春季大型拍卖会”,若要参加需先支付基础服务费。“服务费按估价的1%收取,起拍价超过50万元的收1万元。 ”听到业务员的报价,吴彬当场同意付钱,并将自己的藏品留在了这家公司。然而,在今年6月23日的拍卖会上,吴彬的“宝贝”并未被人相中。而且当天的拍卖场面十分冷清,举牌的始终是固定的几个人。尽管有部分拍品成交,但和吴彬一样远道而来的人都流拍了。
“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以上三家所谓的拍卖公司都是假的,是骗子公司,骗到卖家的基础服务费就完事了,拍卖会根本就没有成交量,那几个买家都是托。 ”看到上海网友陈彤的微博后,吴彬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陈彤在新浪微博的注册名为“上海豪企”。从8月28日起,陈彤用该用户名连续发帖,曝光“上海泓宝”的骗人行径。
陈彤的遭遇与吴彬如出一辙。今年他打算出手一块玉,“上海泓宝”的鉴定人员在未使用任何观测工具,仅凭双眼看了一眼后即断定 “是一块汉代高古玉,价值150万元”。经一番讨价还价,前期基础服务费从1.5万元降到5000元。交了5000元钱的陈彤只拿到一张收据,盖着“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
QQ群人均被骗2万元
今年8月,陈彤、吴彬等受骗者通过网络结识后,组建了一个维权QQ群,迅速聚集了27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骗者。
受骗者们总结了他们的经历:缴纳数万元不等的基础服务费后,藏品全部流拍,服务费也打了水漂。在和藏友接触的过程时,这家拍卖公司“化身”泓宝、弘盛、鼎藏三家公司,经常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合同上。 “上海泓宝”往往先放大数十、甚至上百倍对藏品进行价值评估,让手持藏品的人心猿意马难以自持,心甘情愿掏出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服务费。然后,会进行十分逼真的拍卖流程,从预展、举牌到成交,整个环节似乎和其他拍卖无异,但就像彩排过的一样,藏友的拍品一件也没有成交。
在这个27人的维权QQ群中,最少的被骗走5千元,最多的被骗走5万元,人均受骗金额2万元。其中一些藏友的钱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原本指望着靠卖掉“宝贝”一夜暴富,结果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尽管发帖的网友夜以继日,十分卖力。但他们很快发现,一旦帖子有点人气,评论量上去了,马上就会被人删除。正因如此,受骗者们意识到,仅停留在网络层面,根本无法为自己讨回公道。
一夜暴富的贪念是祸根
上周,来自浙江、江苏、广东和陕西的几位受骗者相约上海,准备一起去“上海泓宝”维权。在中山北路镇坪路路口的如家快捷酒店大堂,记者见到了先期到达的几位受骗者。陈彤、吴彬等4位受骗者在总结自己的上当经历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贪”字。
“有一位苏州的受骗者,在上海缴了服务费后,回到苏州就直奔宝马4S店试驾去了。 ”陈彤摇头苦笑着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受骗者在缴服务费时,都没把那点钱放在眼里,大家心里都在盘算着“宝贝”出手后买什么房,买什么车。
吴彬和一起来的同事坦言,在等待拍卖的那段日子里,两个人在公司里都根本无心上班。脑海里一直闪过无数念头,该怎么处置这笔“意外之财”。 “我们甚至几次想过索性辞职算了,等拿到钱就一起做做生意,再买辆好车。 ”说起这段心路历程,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一丝苦涩。
陈彤说,在QQ群里,一位湖北网友的遭遇更让人揪心。那位网友家境贫寒,原本指望靠手里的“宝贝”翻身,借了4万元到上海,交给了“上海泓宝”。临行前,这位湖北网友还跟亲朋好友保证,得到巨款后要好好感谢大家。然而,这次维权行动中,这位湖北网友并未到沪,据说他已经借不到钱来当路费了。
在陈彤印象里,还有一位网友被骗的金额最高,达到88万元。那位网友共送了17件藏品,在“上海泓宝”总估值超过了1亿元。而为了这1亿元,这位网友支付的88万元都打了水漂,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借来的。 “这个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是生是死我们也不得而知。 ”陈彤唏嘘道。
“对方就抓住我们人性中的一个‘贪’字,给每个人都画了一张大饼,60万元、300万元甚至1000万元。 ”陈彤说,就像鱼儿为了鱼饵吞钩一样,他们这群受骗者也都被自己“一夜暴富”的贪念给害了。
海外收藏家被骗30万元
记者发现,“上海泓宝”的受骗者绝大部分来自上海以外地区,除了“一夜暴富”的心理外,许多人对正规的拍卖流程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去查询拍卖公司的资质。
在受骗者中,旅居荷兰多年的陈力颇为引人注意,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他此前仅在拍卖场上买过东西却从没有卖东西的经历。从荷兰当地拍卖行、古董商处陆续购入一批青花瓷器的陈力,了解到近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非常火爆,便通过网络搜索联系了“上海泓宝”出手这批瓷器。
2011年圣诞节回沪度假时,陈力将46套逾50件青花瓷带到泓宝,经过一番鉴定,这批瓷器的总估价竟高达1.2亿元。如此高价,远超陈力的预估,但对国内拍卖市场不熟悉的他并未起疑。拍卖公司后称,要收取总估价的1%,作为基础服务费(即展览展示、图录、宣传推广服务费)。于是,陈力先后两次,分别缴纳了17万元、13万元,总计30万元的基础服务费。根据泓宝与陈力的约定,46套瓷器将分别于2012年4月和6月分两场拍卖会拍出。
陈力在拿到合同与报价附件时,留意到合同章为“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字样,而不是他最初在网上看到的 “泓宝”。对方解释:“鼎藏是投资公司,下属有两家公司,一个为泓宝拍卖,还有一个为弘盛展览公司。 ”
2012年4月,陈力送拍瓷器的第一场拍卖在位于番禺路的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开槌,展板上写着“泓宝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陈力亲临现场却看到这样的场面——第一件英国花瓶以650万元成交,随后他送拍的一件标价350万元的青花釉里红双凤酉瓷瓶流拍,此后他送拍的瓷器也全部流拍。陈力注意到,场内就几个人在轮番举牌,根本没有正规拍卖会上竞拍的场面。今年6月,在第二场泓宝拍卖会上,陈力的所有藏品又全部流拍。
6月24日,陈力在与泓宝拍卖业务员交涉数次后,终于取回了送拍的46套拍品,但30万元服务费如何讨回,仍让陈力纠结。
【提醒】
先收佣金的不是正规拍卖公司
近几年,随着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各种骗局屡屡发生。今年7月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组织拍卖宣传周活动,并于8月撰文提醒:“警惕在拍卖前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的行为、警惕所谓‘专家’收费鉴定、选择具有资质的拍卖企业进行委托拍卖。
上拍协新闻发言人范干平表示,拍卖公司确实有收取图录费的规定,但正规拍卖企业从无1%的图录费之说,最多收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图录费,此外拍卖成功才支付佣金。收上万元服务费或图录费的都是不正规的公司。
范干平提醒,在行业协会加强拍卖行业自律的同时,收藏者、投资者也要摆正心态,不要贸然选择拍卖行,也不要因贪心埋下吃亏上当的种子。
记者调查
正规拍卖公司泓盛“躺着也中枪”
早在陈彤、吴彬等网友在网上发帖维权时,便有不少网友误将矛头指向了一家在上海颇具规模的拍卖公司——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这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在辟谣的同时,只能无奈地表示自己“躺着也能中枪”。
记者查询国家文物局网站发现,上海泓盛是上海58家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之一,其拍卖范围涵盖了一类文物和二、三类文物。经过6年的发展,上海泓盛在上海艺术品圈子里颇有名气。而这种名气,似乎也正是其“中枪”的原因。
在众多受骗者的遭遇中,“泓宝拍卖”、“弘盛展览”、“鼎藏投资”始终纠结其中。拍卖会展板上显示 “泓宝”,开具的收据和合同上却交替出现“弘盛展览”、“鼎藏投资”的盖章。不管是“泓宝”还是“弘盛”,都和上海知名的“泓盛”相似。而这种有意而为之的相似,正让“上海泓盛”遭受困扰。
“上海泓盛”公司方面透露,今年以来公司的邮品、纸币、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等业务部门多次接到客户电话,询问“泓盛”和“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是不是同一家企业下属的两家公司。
客户称,他们在网上查询时,多次看到 “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的字眼,电话询问泓宝后得知该公司为全球知名拍卖公司,业务甚大、业绩极好。部分客户在参观“泓宝”时曾发现他们公司内挂有 “上海泓盛 (或为弘盛)旗下企业”、“上海泓盛(或为弘盛)授权拍卖行”等广告招牌。当客户询问“泓宝拍卖”和“上海泓盛拍卖”是否有关系的时候,均被“泓宝”的工作人员告知“两家拍卖公司”为同一企业的下属拍卖公司。
记者打开与泓宝、弘盛展览相关的8个网站,有的显示泓宝拍卖、鼎藏投资版权所有,有的又显示为弘盛国际古董展览交易有限公司,但所有网站的联系方式都指向同一个地址,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2020号中星经贸大厦3/4楼。这里也正是吴彬、陈力、季小军送拍品鉴定、签合同、付款的地方。
“上海泓盛”提醒,要辨别拍卖企业是否正规,有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正规拍卖企业不会事先收费,正规拍卖企业的网站不会只留手机号码而没有固定电话。此外,骗子公司往往比较警惕,会要求送拍者留手机号码,并当场拨打该手机以验证真伪,骗子公司还喜欢在 “制”和 “款”上玩文字游戏,例如 “明万历制”和“明万历款”仅一字之差,但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
此类行骗伎俩曾被媒体多次曝光
早在2009年12月28日,安徽媒体就曾披露,安徽省内众多古玩藏友在安徽省历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遭遇“流拍迷局”,藏友怀疑是该公司借拍卖骗取鉴定费、服务费。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该公司曾偃旗息鼓过一段时间。然而,仅仅一年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在“安徽历藏”原址悄然出现一家名为“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单位。 “安徽汇德”组织上百位藏友,到上海举办了一场拍卖会,但拍卖会却成了一场闹剧:买家少得可怜,大量藏品流拍。种种迹象,这与2009年安徽历藏制造的“流拍迷局”如出一辙,都是以骗取藏友服务费为目的假拍卖。这一次,“安徽汇德”的闹剧被中央电视台曝光。
上海拍卖行业的多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继“安徽历藏”和“安徽汇德”两次被曝光后,部分骨干成员离开安徽,来到上海、广东、北京等地。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些混迹在拍卖行业的职业惯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流程,从搭建网站、客服揽客、专家估值、收取服务费、安排假拍卖等环节均有专门的技巧。
而“上海泓宝”的操作手法和“安徽历藏”、“安徽汇德”几乎如出一辙,业内人士估计,部分骨干成员很可能就是从安徽来沪的“安徽历藏”和“安徽汇德”的前成员。
在一本2012年8月的泓宝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图录,拍品数量共882件,每件估值多为几十至上百万元,千万元也比比皆是,若以每件服务费5000元计,一场拍卖图录费就有数千万元,还有每件200元的鉴定费。泓宝今年已举行3场拍卖会,各类收入可想而知。
最近一周,经过受骗者的持续努力和有关部门施加的压力,包括陈彤、吴彬等在内的13名藏友陆续拿回了服务费。 “已经拍卖的拿回80%,还未拍卖的拿回100%。”陈彤告诉记者,这些藏友讨回的服务费总计超过20万元。然而,能挽回损失的藏友仍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分散在各地的受骗者,如何讨回自己的钱还是未知数。
由于如家快捷酒店紧邻 “上海泓宝”公司的所在地,这里也成为全国各地藏友到上海的落脚点。日前,部分从外地赶来上海讨钱的藏友在此相聚时,竟遭到几名陌生男子的威胁,连如家快捷的花盆也被他们打翻。这几名男子还威胁酒店,不许给藏友开房间,并叫嚣,“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们小心点。 ”
事件进展
涉嫌违法经营工商展开调查
9月10日,国家文物局网站上挂出了“关于暂不批准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申领《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函”。国家文物局在函中称:“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曾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请你局(编注:上海市文物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我局。在此之前,我局暂不受理该申领事项。”并有附件《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材料》。材料中截取了泓宝拍卖的多个网页,证明该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古玩鉴定、古董拍卖、展览展销等,还证明泓宝拍卖隶属于鼎藏投资,以及泓宝为加强拍卖成交率,特成立:弘盛国际展览公司。
而在国家文物局9月7日更新的《文物拍卖企业名单》中,“上海泓宝”并不在其中。而上海58家具有资质的拍卖企业中,仅有“泓盛”一家以“泓”字开头。也就是说,“上海泓宝”根本不具备文物拍卖资质。
近日,上海市文物局文保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接到关于“上海泓宝”的投诉。 “没有文物拍卖资质而进行文物拍卖,这种行为涉嫌违法。”该负责人表示。上海市工商局也回应称,8月份以来陆续接到关于 “上海泓宝”的投诉,职能部门已经展开调查。
据悉,市工商部门、市商务委、市文物局都曾陆续接到过关于一些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拍卖的旗号收取服务费的投诉举报。目前,市商务委已经对相关违规企业作出了暂停拍卖资质的处理决定,工商部门也对违规企业立案查处,违规企业表示接受处理,并会积极妥善处理好投诉。(文中当事人系化名)拍卖公司骗术揭秘
收藏爱好者在现在的中国是悲袞的,几乎所有的拍卖公司都在行骗。大的很在名的拍卖他们自己的一些真的和假的东东,真的东东当然是拍卖时让人抬价,假的东东就不用说了。小的拍卖公司和打着文化公司的名字的,他们就只能骗拍卖前期的费用了。在此给各位收藏爱好者提醒啊。
第一。如有公司来电话要你去拍卖,你一定要问清它们公司前期是否要收费,如要你让宝物在家放着吧,你不给吃不给穿的,它还会给你涨价,如不信,你一定会后悔不已。
第二。如果你真的让它们说动了去了,一定还得记住,拍卖前期费用太高的你要转身快。如在1000之下的,你可当输了试试一二件,你还输得起。但一定不能输大了。
第三。你去前一定要多打电话多问几个拍卖公司,你多比较总是不会错的。如果你的东东很好,是真的清三代瓷器各明代官窑中的名品,也许一些大的有名的拍卖公司会要你的东东,但也只是也许,你试试就知道了。
第四。真的没有多少人了,大的拍卖公司收你的东东了,你可以笑,但是也许还有更大的阴谋等着你,你的东东最后只能低价给它们了。
还有吗,当然还有,还有就是你会和我们一样后悔一样悲观一样无比痛悢这些骗子拍卖公司,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再也不会买一件古董了,家里的就放着吧。还有后人吧,到了他们也许这些拍卖公司已消灭

如何选择拍卖公司
根据本人和一些藏友的拍卖经历得到血的教训,总结如下。
1:对所有的文化传播公司都不能选择,因为他们成立的时间不长,实力弱,还有的就是故意不成为拍卖公司,让中国的拍卖法管不到它们,它们在现有的法律里可以想如何骗就如何骗。这样的公司有许许多多,不注意到处都冒出来了,上海是最多的,要特别小心。
2:对收费高的拍卖公司一律说NO,前期收费太高风险是很大的,一定不要相信拍卖公司自己讲的,没有一个拍卖公司不讲它们公司拍卖成交率高,几乎都不可靠,所以你的前期费用多是打了水漂,要想到这是输了的,必须前期费用少,一件藏品不能过1000最好,只当是试试水而已。
3:对收费较低的拍卖公司,要能查看到可靠的成交率,在网上能看到每一件藏品的成交额,也许这是相对而言可靠一点了,如果网上看不到的,可以肯定的说,拍卖公司自己说的成交率是假的,它们公司的成交率是很低很低的,一定要放弃。
4:经过上面三项选择,你会发现能看到的拍卖公司已经很少了,在上面三项选择中,也许还有一个顶多二个拍卖公司可以选择。
5:在不要前期费用的拍卖公司中,你会发现多是比较有名的大公司,就选它们吧,可是你将遇到新的大问题,你的东东它们不要,就说瓷器吧,你的是明清的官窑,它们说不合它们的拍卖条件,民窑就更不用说了,但你看它们的拍卖东东里有比你的藏品差的多了。也许你还有更好的藏品,如洪武的官窑瓷器,如元青花,如清三代的瓷器,可是你要绝望了,它们还是说不合它们的拍卖条件。你总不能上门去理论吧,理都没人理你。它们要为贪官污吏们洗钱,要为自己人找钱。如果你运气太好,也许有这么一个比较有名的公司要了你的藏品,但还有更绝的事在在后面,你的藏品没有成交,之后自会有人来讲有人要你的藏品,但价格就很低很低了,比它们的专家估的低了许许多多。最后心力交瘁的你还是出手了。你还是上当了。
6:这样说来,不是都无路了吗,对,这才是最后的结论。不信,你试试!




2#
发表于 2016-1-10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正规拍卖公司不收前期费。
正規拍卖公司不收拍入土古玉,文物局不批准拍卖入土玉,
收前期费者是骗子公司,必定零成交,一年骗几百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10 10:50:52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68bd00102uya6.html
我不往拍卖公司送拍的十大理由


一、有人开玩笑说,当今有实力的玩家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成立一个拍卖公司来捣鼓自己的东西。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某物品拍卖成交数百上千万元的报道。可当那些东西真正在我们身边出现时,我们会发现,同样的东西,与报道的拍卖价相比,民间交易价往往会低很多,有的甚至要去掉后面的“万”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样的东西,从不一样的渠道出去,价格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拍卖公司的人本来就是玩家,他们也深谙此道,于是他们派出大量人马到各处以民间交易价“征集”各类物品,这样“征集”上来的东西,放在自己的拍卖公司上拍,一旦成交,其差价将是非常可观的。拍卖公司不会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外人,所以你没有必要往那里送东西。不是你送去的东西不好,你送去的东西再好他们也不会收。
    二、当这样的拍卖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发现“征集”来的东西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忽悠出去,弄不好还会亏本,于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就产生了,那就是收取客户的图录费等来养活自己。这时他们可能会一反常态,改变过去不收外人物品的作法,不管真假,见物必收,多多益善。他们一次所谓“大拍”就能“征集”到数千件物品,拍品中汝窑器类稀世珍品一次就有上百件出现,收取委托人的图录费,保管费等也有数百万元。尽管每次“大拍”后那些物品几乎都是毫无例外的又回到委托人那里(流拍),拍卖公司也没有赚到所谓的佣金(因为没有实际成交额产生),但拍卖公司却赚取了一笔可观的图录费,保管费等费用。由于此道赚钱相对比较容易,于是一些拍卖公司乐此不彼。这样的拍卖公司你送东西去他们一般都会收,但收也是白收。所以你仍然没有必要往那里送东西。
    三、极少数老牌的知名拍卖公司,为了维系自己的品牌形象,不会去做上面那些靠收图录费来敛财之类的事情。他们的拍品有自己的“进货”渠道,一般也不收外面的东西。既然不收外面的东西,何不落个好的名声,于是这类公司对外都宣称收取拍品时不收取任何拍前费用(图录费都不收),只在拍卖成交后收取佣金。看似门槛很低,其实你同样迈不进去。
    四、为了吸引客户送东西,一些拍卖公司把每场“拍卖”安排得有声有色,本来8%的成交率可以被演绎成88%,本来无人问津的东西可以被“踊跃竟价”到数千万元,而那东西可能是他们花几百元买来的,所以他们也不用担心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即使税务部门根据他们的“成交业绩”前去收税时,他们也会以买家没有履行交款协议,物品实际没有成交等等为由逃避交税。在拍卖行业,“吹牛不用交税”已成共识。
当大量的客户因为该公司“良好的业绩” 而慕名把东西送去时,才发现在“成交”那么火暴的拍卖公司,自己的东西怎么就整不出去呢???和那些领回流拍品的人聊聊,原来他们与自己的情况何其相似乃尔。
    五、事情并非千篇一律,如果我们把拍卖公司都看成是上面那样的话,未免有失偏颇,其实这些拍卖公司做梦也在想征集到仇英的《赤壁图》那样的拍品,因为那样的绝世精品会给任何拍卖公司的名气和收益都带来巨大的好处。可这样的东西有多少呢?即使普通百姓有这样的东西想拍卖,也很难如愿以偿。拍卖公司很难容忍你作为直接委托人的身份去接受那“令人垂涎”的拍卖结果。他们深知那样的东西会卖出好价钱,不到万不得以,他们不会给你那样的机会。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让你就范。最终的结果就是低价把你的东西弄到他们手上,然后再安排以其他委托人的名义上拍。虽然原来是你的东西,而且最后可能是以“天价”成交了,但成交结果与你已经无关。你只有在那里捶足顿胸,或者吐血。所以,即使有绝世精品,现在你还是不要往拍卖公司送为好。
    六、对许多人来说,收藏了多年的东西,总希望能被别人认可,对从未送拍过东西的人来说,拍卖公司对其物品的收拍,往往会对藏者产生欣喜若狂的感觉,误以为拍卖公司收拍了的东西就一定是真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就意味着自己的东西被认可了。其实不然,千万不要被误导,否则你会一次次的往那里送东西,又一次次的去那里取回自己前次送去的东西,直到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钱袋正为此而迅速干瘪下去时,才幡然醒悟。于是紧急刹车,停止往拍卖公司送东西,并开始规劝身边的朋友也不要往拍卖公司送东西,比如我就是这样的人。
    七、如此说来,拍卖公司的存在对我们似乎就没有意义了?也不是,如果拍卖公司都像佳世得,苏富比那样规范运作,拍卖公司的存在对藏家之间的藏品相互合理合法交流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八、在境外,那些知名的拍卖公司,对客户非常负责,不能拍卖自己的东西,不能有意拍卖赝品,如果不慎拍卖了赝品,他们会非难懊悔,难受,认为是对自己公司信誉的严重损害,会想方设法进行弥补。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拍卖公司,却千方百计利用目前《拍卖法》中对上拍赝品免责的条款故意拍卖赝品,想方设法去侵害委托人利益。
九、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立一个拍卖公司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一定的资质,非一般人能所为,于是现在各地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所谓“拍卖公司”,就是一些什么“交流协会”,“交易中心”等等。这些单位打着为藏友藏品提供交流交易服务的幌子,收取客户各种高额的费用。可以想象,在那样的环境中,真正的好东西可能都无人问津,更不要说那些卖相平平的东西了。说这样的机构是在骗人也不过分,观察发现,一些这样的机构竟然没有一位鉴定专家,因为他们不需要对东西进行鉴别,所以不需要鉴定专家。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计让你把东西拿去,然后交钱给他们。
    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法律的健全,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随着行业垄断的被打破,随着国外拍卖公司的进入,也许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公正,干净的拍卖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0 11:37:14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法律的健全,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随着行业垄断的被打破,随着国外拍卖公司的进入,也许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公正,干净的拍卖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0 12: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2 07:47:17 | 只看该作者
西冷拍卖如何?好像人气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4 20:30: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1 11:18 , Processed in 0.0630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