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韩国鉴宝见闻印象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0 04:37: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国鉴宝见闻印象随笔

文/唐传庆

        应相关方面的邀请,笔者自2012年开始,已先后数次赴韩国鉴宝。随着赴韩鉴宝的次数、时间和耳闻目睹的增多,对韩国的民间收藏和鉴宝方面的事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之一:收藏、鉴宝、拍卖征集活动先后在韩国各地展开。近些年,从首尔、仁川、大田、釜山、光州、济州等,几乎所有中心城市都相继举办过收藏、鉴宝、拍卖征集类的大小活动,有的甚至是重叠反复举办过多次。

       印象之二:韩国的收藏群体正在呈不断发展壮大趋势。从收藏群体的结构来看,呈老、中、青状态,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也有不少女性、企业家、文人、学者、商人等。他(她)们的收藏热情空前的高涨,好像也呈现出一派“盛世收藏”的景象。这一盛况的形成与发展,与韩国民众传统的收藏文化意识,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等密切相关。

       随着韩国收藏热的不断升温,鉴宝热和拍卖征集热也随着需求的日益增长,活动不断,推波助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韩国的收藏群体中,热爱中国文化,喜欢收藏中国古玩艺术品的人士很多,而且又以收藏中国陶瓷的藏家居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所收藏的藏品中,赝品、仿品实在太多太多。

       印象之三:韩国民众的收藏热情与鉴赏知识的掌握与普及存在较大反差。

      主要表现在多数藏家严重缺乏对古玩艺品鉴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致使收藏到手的藏品很多为仿品和赝品,有的甚至没有一件到代真品,为此交了高昂的学费。笔者作为受邀鉴定专家,每逢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很不是个滋味,无法用语言表达,甚至不知怎么说才好,唯恐对这些藏家们造成二次伤害。有的藏家虽然也了解一些收藏鉴赏知识,但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有的一看到平切底瓷器就认为是元代的,一看到瓷器上有“铁锈斑”和“锡光”,就认为是元青花等。还有的藏家表现得特别盲目自信,而且很固执。总是认为自己研究分析的意见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藏品确真无疑,而且都是精品珍品。接受不了赝品、仿品的现实。还有的藏家只喜欢听“对”和“到代”的鉴定意见,一听到东西“不对”、“不到代”或“仿”的鉴定意见,马上就会不高兴。不是认为专家的眼力不行,就是认为专家在骗他,有的甚至会用很不服气的话语说道:“在韩国,也有很多鉴定高手。你看有某某专家的鉴定证书,某某专家说是对的、到代的,有某某机构的检测证书等等”。这类藏家根本不了解这其中的猫腻,分不清到底是谁在欺骗他。总之,当下在韩国鉴宝,说假话缺德,说真话实话很难。

       印象之四:韩国的收藏、鉴定、征集拍卖等让人觉得有点“乱”。由于这些年韩国的收藏、鉴定和拍卖等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韩国的相关机构和个人,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纷纷以韩国主办方的名义,赴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向中方的相关公司及个人发出邀请,来韩国举办鉴定、培训、征集、拍卖等活动。由于对所邀公司和专家的资质、信誉、口碑、能力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考察,导致来韩的公司和专家良莠不齐。形成了你来我往,一拨接着一拨,这一方还没唱罢,那一方又接着登台,把韩国收藏、鉴定、培训、征集、拍卖等活动搞得好不热闹。许多的藏家自然就成为了这类活动的主体对象和“冤大头”。很多藏家只要一听说哪里有这类活动,就赶紧收拾藏品,带着期盼、希望、忐忑和兴奋的心情,立即前往。好在韩国地域不大,信息传播很快,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交通也便利,城市和地区之间,基本都能朝发夕至,当天来回都不是难事。许多藏家逢场必到,有的一天要赶两个场子。有许多藏家手中的藏品,已经过数次多位专家的鉴定,结果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前面专家说对,后面专家说不对,上一次说对,而这一次又说不对等等。不鉴定还好,几经鉴定之后,藏家们开始犯晕了,上火了。设身处地地看问题,藏家能不犯晕,能不上火吗?为了弄明白自己的藏品到底是真是假,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不知搭上了多少路费,不知交了多少的鉴定费,证书费、检测费等。结果这个说对,那个说不对,上次说对,这次又说不对。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到底是听张三的?还是听李四的?到底谁是权威等等?为此犯晕、上火、郁闷、纠结、质疑等都产生了。当属情理之中,不难理解。

        对于经历了一番热闹、叫真、叫好、兴奋、忽悠、折腾之后,韩国收藏投资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就是许多藏家已经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以往的收藏理念是否正确?认真思考自己藏品究竟是真还是假?认真思考以往的鉴定证书、检测证书可信不可信?等。正由盲目朝理智转变。例如,有的不再盲目邀请中国相关公司和专家来韩举办鉴定、培训、征集、拍卖活动。实在要请,也要认真慎重地了解考察其资质、信誉、口碑记录等。再如,对以往相关专家的鉴定结果、鉴定证书、检测证书等,不再深信不疑,而是开始打起了问号。笔者就曾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藏家,他们来鉴定藏品,也同时带来了以往某某专家开给的鉴定证书和检测证书。不但要求重新鉴定藏品,而且还要亮出以往的鉴定证书,听你怎么说。还有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就是已有藏家对以往的鉴定证书,检测证书、高估价等,不再盲目相信、高兴和太在意,而是持理智、冷静的态度对待。多数藏家还都能放平心态,抱着弄明白自己手中的藏品到底是新是老、是真是假的目的,欢迎并虚心听专家说真话说实话。

       基于上述观察和分析,未来韩国的收藏、投资、鉴定、培训、征集、拍卖市场,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场大调整、大洗牌。朝着更加理智、诚信、规范、公平、健康的趋势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曲折、反复、漫长的过程。最终取决于韩国广大藏家和投资者的彻底醒悟,擦亮眼睛,分清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区别,自觉规避收藏和投资的风险,共同抵制不讲诚信、忽悠人的行为,从而推动韩国的收藏投资市场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不过,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还必须要面对和正视目前的基本现状:

       一是一部分藏家已经从盲目状态开始醒悟。具体表现在想彻底弄清自己手里的藏品到底是真是假。这类藏家一般都期盼能遇到一位真正能看得懂真假又能说真话实话的专家,而且也能平心静气地听取专家的意见,特别是在听了“不对”的鉴定意见后,一般都能沉得住气,不会当场生气和发火。

       二是盲目自信的藏家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当这类藏家面对藏品鉴定时,往往表现为很自信,听不进不同的鉴定意见,甚至要求专家一定要同意他自己的分析和看法,非得让专家认可他的藏品是到代的藏品不可。这样,他才感到满意或高兴。否则,他会当场与专家争论、甚至是反驳。

       三是有少数藏家接受不了颠覆性的鉴定意见。当面对藏品重新鉴定时,因手中握有以往某专家的鉴定结论和证书,藏家只能接受相同的鉴定结果,不能接受相反的鉴定意见,甚至一听“不对”,就当场发脾气。把火发到了说真话实话的专家的头上。因此,说真话实话面临困难、压力和挑战。

       印象之五:相关中国公司和专家的信誉、形象受到严重质疑。每次来韩国鉴宝期间,听到和看到最多、最敏感、最令人蒙羞的事情是,对中国相关公司和专家的质疑声、谴责声和愤慨的情绪。笔者曾听到这样一段话语:“韩国的收藏市场被中国的有些专家和公司给搞乱了,有很多收藏家和投资者被他们坑苦了。有的鉴定专家不是眼力有问题就是职业操守有问题;有的拍卖公司,来韩国举办鉴定、征集、拍卖活动,编织了一条龙骗钱陷阱连环套;叫专家把假的说成真的,甚至说成珍宝;把差的说成好的;把仿品说成“风格”;误导藏家开鉴定证书,有的专家一天能开几十张鉴定证书;所征集藏品采取高估价,估天价的手法,达到收取高额前期费的目的”。

       有的藏家倾诉说,有的公司来韩国鉴定征集,光鉴定费一项就每件收取高达900元左右的人民币,开一张鉴定证书要4000元以上人民币,被征集品一般都被高估价。估价越高,收取的拍卖前期费就越高。如以某公司征集的一件估价为10万元人民币的瓷器为例,光鉴定费和前期费,藏家就得花费1万元左右的人民币。假设拍卖成功了,藏家也只能得到4万元人民币,大头都被中方和韩国主办方分成了。

       综合多次各方反映,中国有关公司和专家在韩国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在国内很有名的专家到了韩国,见利忘义,指鹿为马,四千元一张的鉴定证书,一天能开几十张,明知东西不对,就故意写成“风格”字样。这样既忽悠了藏家,又规避了风险。钱倒是赚了不少,但留下的是不良记录。

       二是为抢占韩国鉴定、征集、拍卖市场,达到骗钱目的,一般都是以圈内人一起成行,达成默契。排斥同行、相互拆台。

       三是随心所欲、连起码的鉴定行规、准则都不遵守。同一位专家,同一件藏品,上次说是对的,而且还给开了鉴定证书,这次又说不对了,这令韩国藏家十分恼火。

       四是有的公司来韩国征集藏品,完全丧失了行业起码的诚信,要求专家故意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普品说成精品、珍品,进而高估价,估天价,收取高额前期费用等。

       当听了这些不良表现和质疑声之后,真令人为之汗颜。真的觉得太过分了,太让人觉得于心不忍了。任何一位专家看东西,谁也不敢保证、而且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和准确,但起码不能太故意。太故意了,不但伤害了韩国藏家的信任和感情,而且丧失的是做人的起码良知。太不应该,太不值得了。不知他们该如何面对韩国被骗藏家们的质疑?不知他们今日是否仍对忽悠韩国藏家的行为觉得得意或心安理得?不过,公正客观地看待此类不讲诚信的行为屡屡得逞和盛行,除了中国的相关公司和专家的问题之外,韩国主办方也是问题的始作俑者,他们也共同参与了编织圈套和设局。还应指出的是,作为曾被忽悠和吃过亏上过当的藏家自身来说,也应思考和接受教训,如何面对不讲诚信的公司和专家?如何预防上当受骗?

       笔者也不例外,在多次应邀来韩鉴宝活动中,虽不敢保证丝毫不受潜规则的影响,看走眼等,但可以坦然地说,基本坚持住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原则。一是坚决不估价,二是凡自认为不符合开鉴定证书标准的藏品,无论给多少钱、无论谁让开,都坚决不开。三是不忍心、不故意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在主观坚持住以上三点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征集要求和藏家的要求,对够得上征集要求的藏品,也有同意征集的情况。特别是对当面只能听“对”和“好”,听不进不同鉴定意见的藏家,无奈之下,也曾违心地做过妥协和让步。除此之外,不排除由于自己的学识浅薄,鉴赏能力所限等原因,不敢保证没有发生过看走眼和鉴定意见失当的情况。总之,尽管自己认为已经很注意了,仍得面对褒贬不一。深感在韩国鉴宝比在国内鉴宝的难度和压力还要大,因此决心不再接受某公司的邀请赴韩鉴宝。

       虽然决心不再来韩国鉴宝,但由于缘分使然,笔者有幸被韩国圣泉拍卖有限公司看中,于2014年7月受聘于该公司常任鉴定顾问,仍然得来韩国鉴宝。但是,情况却完全不同了。每次应邀来到这里做鉴定,圣泉文化院院长和圣泉拍卖公司总经理都曾多次地对笔者说道:“唐老师,请您一定实话实说,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我们这里不搞骗人的那一套,我们要一直坚持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下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引领韩国的收藏、鉴定、征集、拍卖市场走上诚信、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健康的发展轨道。请您不要怕有的藏家暂时不高兴,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的”。这一番话语,不但为我的鉴定工作确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而且还让我倍感钦佩和赞赏。尤其是在当前鉴定、征集市场等不够规范、不够合理、不够公平、不够诚信、各种骗局防不胜防的情况下,能够有如此鲜明正确的理念和诚信,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实也证明圣泉拍卖公司在全韩国同类活动中收费是最低的,由此使笔者看到了韩国古玩艺术品市场光明、阳光的一面和充满希望的前景。

2015年6月16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4:44:28 | 只看该作者
辨真假与库房里看真东西的思考

文/唐传庆

        一次,在一档电视鉴宝节目中,听一位鉴定专家对一件“嘉庆款铜胎画珐琅牡丹纹执壶”发表鉴定意见时说:“如果你根本在我们的库房里没有看到真正的执壶,你可能就认为它是真的”。当主持人追问:“能以假乱真吗?”,她以肯定的语气回答道:“可以以假乱真”。

       听完这位专家的高论之后,引起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思考1:辨真假与她所指库房里有没有看到过真东西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思考2:照这位专家高论理解,也只有在她所指库房里看到过真执壶的人才能辨真假,而没有在她所指库房里看到过真执壶的人就辨不了真假了?思考3:在她所指库房里看到过真执壶的人就一定都能辨得了真假吗?思考4:没有在她所指库房里看到过那把真执壶的人有没有可能辨得了真假呢?

       思考到这里,突然想起过去盛传的两个凡是。即“凡是博物馆没有的东西,人世间就不可能存在,即使有,也一定是假的;凡是我没有见过的,一律都是仿品、赝品。”但愿不要再出现第三个凡是了。

       如果客观地理解这位专家高论的话,对于在她所指库房里看过真执壶的人来说,无疑给辨真假提供了学习的有利条件和机会;但这只是相对的,现实中不一定都辨得了真假。事实上,很多没有机会和条件到库房看真东西的人不一定就辨不了真假。因为还有别的学习、研究、鉴定方法和途径。大家可以延伸一下去想一想,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共同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征途中,在杰出人物、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的事实中,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事例不胜枚举。

       其实,许多事实也一再证明,到过库房看到过真东西的人不一定都辨得了真假。不是经常爆料有人仍在演绎不懂装懂,指鹿为马的故事吗?而许多从来没有机会到库房看真东西的人,反倒成了辨真假的行家,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015年6月2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4:46:27 | 只看该作者
“真东西会说话”有感

文/唐传庆

        在收藏鉴赏的一些场合,常常会听到“真东西会说话”的流行语。所谓“真东西会说话”,既高度概括了真东西与假东西的本质不同,又高度概括了鉴赏者的鉴赏能力和至高境界。

     “真东西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说说也容易,常说此话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能做到真正领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真正能够有如此体会的有几人?包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也未必真正懂得“真东西会说话”的真情实感。

       其实,真正能够懂得“真东西会说话”,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正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真东西会说话”的人甚少,绝非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现实中,常常把赝品、仿品、伪品、假东西当作“真东西会说话”的现象真是多了去了。

       笔者理解,所谓“真东西会说话”,与其说“真东西会说话”,不如说那是收藏鉴赏者的眼力、能力、水平、造诣、智慧等综合实力和境界的集中反应和体现,达到了足以让真东西开口说话的程度。所以,“真东西会说话”,只是对内行人而言的,外行人根本无法理解“真东西会说话”的奥妙。因此,能够真正听得懂“真东西会说话”的,也只能属于少数收藏鉴赏行家的专利。

      搞收藏也和运动赛场有像似之处。运动竞赛的胜负,最终是要凭实力说话的,而衡量收藏鉴赏者能力水准的高低,最终是要凭藏品说话的。不是吗?眼力决定藏品,藏品反应眼力。不可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长期收藏“实战”的人;一个从来没有上手过真东西的人;一个从没有经历过“以身体之”、“以血验之”真东西的人;一个不具备拥有一定数量开门藏品的人;一个拿不出自己的真东西说事的人;一个没有把真东西完全读懂的人;何来鉴定辨伪的能力和经验?何谈权威专家?怎能令人信服?怎能听得懂“真东西会说话”呢?

      现实中,之所以经常会爆出不懂装懂,指鹿为马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除了故意“忽悠”之外,就是没有真正懂得“真东西会说话”的奥妙。

2015年5月3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4:53:46 | 只看该作者
藏家的口碑最珍贵

文/唐传庆

       2015年1月29日,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藏家,携带3块所谓的田黄,两件所谓的蜜蜡摆件,2件银器,1件兽尊等藏品前来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笔者一边鉴定,一边认真听着这位藏家对自己收藏、投资、鉴定、拍卖等屡屡上当受骗经历遭遇的诉说。越听越觉得心情倍感沉重,倍感此次鉴定所面临的压力和责任很大。

       据称,这些藏品在这之前的历次鉴定,都不但被认为是真品,而且估价都很高。因此,随着“水涨船高”,一次又一次地,一笔接一笔地向拍卖公司交了巨额前期费。可结果就是一件东西也拍不出去。对此,藏家开始怀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东西不真不好。所以,才决定来这里找笔者鉴定,图的就是能听到真话实话。

       听了藏家对自己的辛酸经历诉说之后,笔者的所思所想和面临的压力很大。如果实话实说,担心藏家一下子接受不了颠覆性的鉴定结果。如果不实话实说,又觉得对不住藏家的信任,更不忍心这位藏家被继续遭“忽悠”。使他的收藏梦无出头之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其结局会更惨。

       经过一番的艰难的抉择,最终是良知和职业道德底线,让笔者选择了实话实说。每鉴定完一件器物,我都会告诉藏家说,东西不对在什么地方,将疑点和破绽指给他看,分析给他听,还一一解答他以往曾被忽悠的一些疑惑。他听后顿有如梦初醒之感,多次连连双手抱拳,示意万分感谢。

       鉴定结束后,他饱含深情地说了下面一番话:“唐老师,我对您的感激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些藏品先后经好多专家和拍卖公司鉴定过、上拍过,可从来没有说不对的,都说东西很对,很好,估价也都很高。结果,钱倒是花了不少,可就是一件东西也拍不掉。只有唐老师您才是说真话实话的真专家。您给他们不一样,真是名不虚传。不然的话,我还会一直被他们给骗下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1月30日,也就是头一次鉴定的第二天上午,这位藏家又携带几件藏品第二次来找我鉴定。一见面,我给他说的第一句话:“昨天晚上没睡好吧?”。他回答我说:“不但没睡好,而且我还自己打了自己10个耳光”。我听后安慰他说:“我知道你肯定这一夜睡不好。建议你先把收藏停下来吧,别再买东西了,也别再送拍了。如果实在还想继续收藏,就从学习收藏鉴赏知识开始吧,把你现有的藏品彻底地梳理一遍,真正弄清它们的真伪。到那时,你才能彻底自醒”。

       后来得知,这位藏家在离别时,留下了一份自己的亲笔“观感”。他在“观感”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公司的艺术品鉴定专家唐传庆老师专业水准非常高,眼光非常犀利,是久经沙场的老手,没有什么能逃过唐老师的眼光。而且唐老师正直率真,锐利的话语中包含深深的慈悲和爱心,令人感动,感恩!实话实说,一丝不苟,既对买家负责,也对卖家负责,更是对公司的信誉负责。我对此表示赞美,感叹。本人接触过很多的鉴定专家,像唐传庆老师这样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都很高的人是不多见的”。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位藏家的“观感”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都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的鞭策和鼓舞。我觉得这份“观感”的分量实在太重了,太珍贵了。我的心存良知和职业道德底线,能被藏家感受和认可,是我最大的欣慰,最高的奖赏,最大的动力,最珍贵的珍藏、光荣和纪念。藏家的口碑最珍贵!

附藏家亲笔“观感”影印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10 09:26:53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6-1-10 04:53
藏家的口碑最珍贵
文/唐传庆
       2015年1月29日,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藏家,携带3块所谓的田黄,两件所谓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0 09:3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0 10:03: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收藏界的乱象传到了韩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0:49:43 | 只看该作者
草根的收藏 发表于 2016-1-10 10:03
中国收藏界的乱象传到了韩国!

不是“传”到韩国,是中国骗子拍卖公司和中国“专家”“”到了韩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0 10:53:03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6-1-10 10:49
不是“传”到韩国,是中国骗子拍卖公司和中国“专家”“骗”到了韩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8 03:23 , Processed in 0.0605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